潘梅玉
【關鍵詞】數(shù)學教學 畫圖 價值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5A-
0033-02
我國著名數(shù)學家華羅庚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句話:“數(shù)形結(jié)合百般好,隔裂分家萬事休?!碑媹D就是用畫直觀示意圖的方法整理相關信息,把數(shù)和形結(jié)合起來,能使復雜的數(shù)學問題簡單化,是常用的一種解決問題的策略。在以往的教學中,很多教師是先讓學生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再指導學生畫圖,然后分析解答,按部就班地進行。一般情況下,在課堂上學生還是能根據(jù)題意用畫圖來順利解決問題??傻骄毩晻r,除題目規(guī)定先畫圖再列式解答外,即使遇到難題,很多學生都不會想到用畫圖來整理信息,也就是沒有形成自覺畫圖的習慣。怎樣才能讓學生主動運用畫圖來理解題意、體會到畫圖對于解決問題的價值呢?下面筆者以人教版數(shù)學四年級下冊《用畫圖的策略解決問題》一課的教學為例,談畫圖在數(shù)學教學中的運用。
一、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感受畫圖策略的價值
問題是數(shù)學的心臟,有了問題,思維才有方向;有了問題,思維才有動力。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生動豐富的學習情境是有效教學的前提。為了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的趣味和有用,對數(shù)學產(chǎn)生親切感并產(chǎn)生畫圖整理信息的需求,筆者對教材稍作修改,根據(jù)例題內(nèi)容創(chuàng)設了貼近學生實際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體會畫圖的價值,形成策略意識。
師:為了讓校園變得更加美麗,學校打算將這個長寬不等的長方形花圃(課件出示花圃)擴大些。小芳說:“把它的長增加3米,增加的面積大?!毙”f:“把它的寬增加3米,增加的面積大?!钡降撞捎谜l的方法增加的面積大呢?
(對于這個問題,學生們熱情高漲,各抒己見,爭論不休,全身心地尋找問題的答案)
生1:采用小芳的方法增加的面積大。
生2:不對,我認為采用小兵的方法增加的面積大。
生1:我不同意,因為小芳是把長增加3米,而小兵是把寬增加3米,長比寬長,所以我認為小芳的方法增加的面積大。
生3:我也認為采用小芳的方法增加的面積大。
生4:我認為采用小兵的方法增加的面積大。
生5:你們說的都不對,我認為增加的面積一樣大,因為都是增加3米。
生6:我拿不準,認為都有可能。
師:對于這個問題,大家敢于說出不同的想法,非常好!有什么方法能一眼就看出來呢?(學生小聲議論)
生1:畫圖。
生2:我也認為要畫圖,看看把長增加3米花圃變成怎樣,把寬增加3米,花圃又變成怎樣,再作對比就可以看出來了。
師:對呀!這個主意不錯。當我們看到用文字難于判斷的時候,不防畫一畫圖來幫助判斷。請一位學生到臺前指一指:把它的長增加3米,該怎樣畫呢?把寬增加3米,又怎樣畫呢?
(學生動手畫圖)
師:現(xiàn)在你知道采用誰的方法增加的面積大了嗎?
(學生回答)
教師順勢總結(jié):動手畫一畫圖,一眼就看出把寬增加3米比把長增加3米增加的面積大,畫圖確實能幫助我們解決了問題。
通過巧設懸念,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挑戰(zhàn)性且生動有意義的問題情境,從而使學生產(chǎn)生了畫圖的需要并在畫圖中體驗長方形變化的過程,切實感受到畫圖策略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激起了學生的畫圖興趣。
二、實踐探究,讓學生體驗畫圖帶來的成就感
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碑媹D的策略是在解決問題方案的實施過程中,通過自身的內(nèi)化、實踐體驗獲得的。因此,只有讓學生經(jīng)歷畫圖的過程,體驗畫圖帶來的解決問題的成就感,才能促使他們在面對問題時主動使用畫圖來解決。
在學生初步感受畫圖的作用后,筆者出示教科書第89頁例1提供的情境信息:一個長方形花圃的長8米,打算在修建時,將花圃的長增加3米,這樣花圃的面積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來花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然后,筆者讓學生認真看題后回答教師的問題。
師:你知道哪些信息?要解決什么問題?
生:求原來花圃的面積是多少。
師:要求原來花圃的面積,需要知道什么條件?
生:長和寬。
師:長和寬都知道了嗎?
生:長是8米,寬不知道。
師:有沒有什么辦法能夠幫助我們直觀、清晰地表示出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很快地求出寬呢?
生:畫圖。
什么都可以代替,唯有思維不可代替。因為有了前面的鋪墊,當教師提出問題后,學生自然而然地想到畫圖,可謂水到渠成。這時,筆者放手讓學生獨立畫圖。當學生畫好圖后,筆者再用2分鐘時間展示學生的各種畫法,并讓學生說說自己這樣畫的理由。通過展示畫法、說畫圖的理由,學生在對比、篩選、辨別中明確畫圖的步驟、方法以及畫圖需要注意的問題。這時,筆者再順勢提問:現(xiàn)在,題目中所有的信息都融匯在圖中了,你是愿意看文字思考還是看圖思考?答案不言而喻。接著讓學生看圖列式解答,并說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學生體驗到畫圖帶來的解決問題的成功喜悅后,再組織學生交流和討論“解決這個問題,你采用了什么方法?為什么?”“運用這個策略解決問題有什么好處?怎樣用這一策略?還有比它更合適的策略嗎?”促使學生從不同角度,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回顧反思。這樣學生從感悟畫圖到親自動手畫圖,將數(shù)與形的意義對應起來,步步推進,層層提升,進一步體會到畫圖的優(yōu)越——簡潔、直觀,便于分析數(shù)量關系,真正體會畫圖策略的實際價值,體驗到利用畫圖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三、靈活運用,讓學生運用畫圖提升解題能力
讓學生掌握畫圖策略的實質(zhì)是讓他們理解、體會和升華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在學生掌握和形成畫圖的意識后,還需要進一步鞏固加強,即鼓勵學生靈活運用畫圖策略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對于本課練習,筆者分三個階段來設計:首先出示課本第89頁“試一試”的題目:學校原來有一個寬20米的長方形魚池。后來因擴建公路,魚池的寬減少了5米,這樣魚池的面積就減少了150平方米?,F(xiàn)在魚池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待學生讀題后教師提問:你打算用什么辦法來幫助你整理題目中的數(shù)量關系?這時,學生就會想到用畫圖來解決問題。于是,筆者就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列式解答,并說說怎樣畫圖,先算什么。這樣做,起到了及時鞏固新學知識的作用。接著,筆者出示第二道題:一塊長方形試驗田,如果長增加6米,或者寬增加4米,面積都比原來增加48平方米。原來試驗田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提問:現(xiàn)在要求原來試驗田的面積,長和寬都沒有告訴我們,用什么辦法來幫助呢?因為學生已經(jīng)完全掌握了畫圖的方法,所以筆者一邊總結(jié)一邊展示各種線段圖、方格圖、統(tǒng)計圖等不同類型的示意圖讓學生欣賞,并強調(diào)以后我們還會用這樣的圖形來解決問題,從而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掌握畫圖策略的重要性。這樣讓學生在不同情境中感悟畫圖策略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經(jīng)歷不同情形下的數(shù)形變化,探究圖形變化中的內(nèi)在規(guī)律,提高了學生靈活運用畫圖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無形中滲透了數(shù)形結(jié)合的數(shù)學思想。
總之,要加強學生的策略意識,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要讓學生經(jīng)歷一次又一次的畫圖實踐并體驗畫圖的價值,培養(yǎng)對數(shù)學的敏感,從而激起他們在數(shù)學學習中不斷地探究和創(chuàng)新。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