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婷婷
【摘要】陶行知的教學做合一理念對課堂教學影響重大。但從目前來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無法真正將這一理念有效融入課堂教學,因而教學成果不佳?;诖耍處煴仨氃谏钊虢庾x教學做合一理念的基礎上,重新設計教學,以真正促進英語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英語 課堂教學 教學做合一 融入理念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目前的小學英語教學仍然以追求分數(shù)為目標。教學中,教師處于“稱霸”地位,學生仍然被動聽和學。這樣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的發(fā)展是極為不利的。為此,教師要引進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理念,以此作為教學理念指導,從而讓英語課堂教學更有效。
一、以“教”促學習,激發(fā)學習興趣
陶行知先生認為,教與學并非兩件事。為此,教學中,教師并不能單純地進行教學,還必須思考如何以教促學,從而有效地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出來。尤其是對于小學生而言,興趣的激發(fā)尤其重要,因為學生有興趣,才會更加主動地學習。
例如:在學習小學英語5年級下冊中的Unit 8 Chinese Festivals這一單元時,教師以情境教學帶動學生學習,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The Spring Festival(春節(jié))是中國最為隆重而盛大的節(jié)日,小學生每年都期盼著節(jié)日的到來。為此,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與學生一起裝扮教室,營造新年的氛圍,并播放新年快樂歌,讓學生沉浸在新年的歡樂中。緊接著,教師利用簡短的過年視頻,創(chuàng)設直觀情境,將學生帶入氛圍中,感受歡樂,同時了解新年的風俗。此時,學生的學習欲望基本已經被激發(fā)出來。教師趁機引出學習內容,激發(fā)學生學習:How do you celebrate the Spring Festival? Do you like it? Why? 學生圍繞著教師的提問,開始積極討論起來。有學生說“We eat dumplings”;有學生說“we have a big dinner together”……
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教師真正貫徹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教師從學生營造氛圍出發(fā),以情境帶動學生積極的學習情緒,再以問題驅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從而收取“良效”。在實施以“教”促學習時,教師要注意二者的交叉性、滲透性,把其當作一件事,從而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二、以“學”促提高,培養(yǎng)學習能力
“做中學”是新課改大力提倡的。只有讓學生邊做邊學,學生才能獲得最大化發(fā)展。學生學習的過程,也是學生獲得提高的過程,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鍛煉與培養(yǎng)。為此,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以任務作為學習驅動力,讓學生主動學,自主學,從而得到發(fā)展與提高。
例如:在學習小學英語6年級上冊中的Unit 5 Signs這一單元時,教師以任務作為驅動,促進學生學習,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結合本課的學習內容,教師設計的任務如下:
1.請盡可能地畫出你在生活中見到的signs,并在背面寫上其意思。
2. 請你說說signs在人們生活中的意義。
3. 如果讓你設計交通signs,你想設計怎么樣的signs? 它們又表示什么?
以上任務的設計非常開放、靈活,符合學生的興趣需求。學生需要根據(jù)生活中對signs的印象,利用畫筆畫出來,然后寫上對應的意思。緊接著,學生需要思考這些signs在生活中的意義(可以引導學生互動討論,交換觀點)。最后,教師給予學生發(fā)揮潛能的機會,讓學生自主設計有關交通的標志,從而最大化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在學生完成任務過程中,教師需要隨堂走動,隨堂觀察。在任務時間結束后,教師引導學生展示成果。如對于任務1,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展示正面的signs,然后利用英文提問:What does it mean? 從而帶動其他學生的競猜興趣。這樣的任務驅動能夠吸引學生學習,也突出了生本教育理念,因而英語課堂教學逐漸走向高效。最主要的是,教師積極融合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讓學生做中學。
三、以“做”促發(fā)展,促進學習提高
以“做”促發(fā)展,主要是指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適當?shù)卦O計活動,驅動學生完成,以促進學生的學習得到整體的提高。在這里,教師要思考設計什么樣的活動才能驅動學生去“做”。這就需要教師融合學生的興趣,以學生興趣為出發(fā)點,設計活動,吸引學生參與活動,從而獲得發(fā)展。
例如:在學習小學英語6年級上冊中的Unit 1 The Kings new clothes這一單元時,教師設計表演活動,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本單元的閱讀內容屬于故事范疇,具有較強的情節(jié)性,適合以表演方式呈現(xiàn)故事內容。而表演活動恰巧是學生喜歡的活動類型,因而學生的表演積極性非常高。表演活動要求:在不改變故事原意的基礎上,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展現(xiàn)故事內容,豐富對話。學生可以自己組建表演小組,自主設計表演對話,安排任務角色,從而在表演活動中脫穎而出。在這個活動中,學生非常積極地排練表演。有學生扮演King, 有學生扮演two men,有學生扮演the little boy……有些小組還增加了對話部分,讓故事更生動。除了這個表演活動,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續(xù)寫或者改編故事內容。
通過設計豐富的英語活動,學生得到了充足的“做”的機會,表演能力、對話能力等都得到大幅度提高。更為可貴的是,活動的融入讓學生的英語學習更豐富、更多彩,因而催生出更強的學習興趣。
總之,小學英語教學中要想有效融入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理念,教師必須深入理解其理念的意義,并結合英語學科特點,不斷實踐,不斷探索,從而摸索出更好的融入途徑。
參考文獻:
[1]趙曉娣.學行知“教學做合一”的課堂[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1(10).
[2]閆娟,劉云.“教學做合一”理論在英語教學中的實踐[J].內江科技.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