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星
摘要:英語是一種交流語言,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英語來源于生活,所以,我們在課堂上的英語學習應該是以生活為背景的,讓學生的學習回歸生活,這樣的學習才會有意義,才有實效性。
關鍵詞:小學英語 生活 英語課堂
英語教學的過份模式化與任務化,使得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大,他們的英語學習沒有興趣可言,如果學生沒有興趣,他們的學習就是被動的,老師花了很多的時間收效卻很小。原因是我們的英語教學缺少生活,學生在反復的背誦、與操練,久而久之,對語言的學習欲望減退,他們學習到的英語應用在生活當中,體驗不到英語的應用性。英語是一種交流語言,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英語來源于生活,所以,我們在課堂上的英語學習應該是以生活為背景的,讓學生的學習回歸生活,這樣的學習才會有意義,才有實效性。
一、教材內容與生活相結合
1.課前做好充分準備。在英語教學中,有很多生成都是與預設有很大的關系,如果沒有預設,生成也是不好的。雖然他們也是一個矛盾體,但預設是不可少的。比如,5B Unit 1 The new term的D部分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完成一張Timetable。其實,這一教學內容與我們的生活有很密切的聯系。我們課程中有思品課,學生對這一內容也比較熟悉,在上這一課時,我們要考慮到學生在生活中會遇到的實際困難,我們要提前教會一些與之有關的單詞,為以后的句型和對話教學掃清障礙。也可以現場用圖片或者借助多媒體把教材中的內容補足,這樣,學生在學習中就會有充分的心理準備。把教材中的內容與生活聯系起來,如果出現了預設之外的情況, 我們也會從容應對,及時解決問題。
2.在課堂上及時捕捉生活。課堂本身就是一個動態(tài)的課堂,會有很多靈活的形式出現,老師也要在教學中及時把與生活有關的內容捕捉過來,如教學“What shape is the…Its a…”時,先是老師與同學們聽一首歌,之后,我們圣誕節(jié)、圣誕卡和關鍵詞shape,之后又出現了rectangle、star等單詞。為了提高學生的興趣,老師用火柴拼成各種圖形,讓學生猜一猜這是什么。學生表現非常積極,他們的英語學習熱情高漲。但是,學生的表現過于熱烈,再進行下去可能會影響教學效果,我一點也不著急,我認為這也是一種上課資源,接下來,我就地取材,讓學生自己動手做一做,把手中的圖形設計圣誕賀卡,課堂一時冷靜下來,教學效果非常好。
二、把生活中的縮影與課堂聯系起來
英語課堂的生活化,就是把以知識為主的課堂變成以生活化手段為知識學習的課堂,讓英語課堂充滿生活的味道。但并不是把課堂變成生活,而是把生活帶進課堂,也就是把生活中的縮影融入到課堂中來。
1.原汁原味的生活內容,讓學生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如今的英語教材很多生活化的教材,這些與我們的生活有密切的聯系,設計非常靈活現實, 在課堂教學中非常容易操作,學生在練習時非常輕松。其中的語言可以非常接近生活、口語化。比如,在學習有關“節(jié)日”的內容時:Children′s Day,New Year,Halloween,Mid-autumn Day,Christmas Day,這些節(jié)日都是小學生喜歡的,他們在學習時就會有興趣。老師可以提高讓學生收集這些節(jié)日的知識,讓他們準備與之有關的英語圖片、實物等材料。適當地給他們組織這方面的活動。學生的思維得到激發(fā),讓他們形成一種運用英語交流的好習慣。
2.在生活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生活中的真實情境在課堂上需要給予藝術化,盡量方便英語學習,所以,老師要根據所學的內容與生活聯系起來,盡可能地創(chuàng)設“虛擬”的環(huán)境,營造一個既科學又生活化的語言交際氛圍,讓學生方便學習、方便交流。比如,教學3A Unit 9 “on and off”一課,我們用多媒體給學生們放錄像:有個小朋友洗手后不關水龍頭;有個教室無人燈開著;很晚了小朋友還在看電視,相信這些壞習慣同學們都遇到過。此時,讓學生想一想運用所學句型來表達:“How to say it ?”“How to do it?”由于學生對這些現象很熟悉,學生表現都很棒,于是,我又讓學生想一想自己還遇到哪些事,并與單詞“on and off”聯系起來說一說。
三、運用英語解決實際生活問題以提高教學效果
英語是一種語言,也是一種生活工具,所以,英語的學習就是解決與生活有關的問題。我們的教材來源于生活,我們的課堂可以回歸生活。
1.利用體驗式活動,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要注意學生的日常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實際運用能力。要達到這個要求,就是要讓學生在生活中多用英語。在課堂上,老師就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語言知識來設計一些活動,這些活動要有趣味性、科學性,以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教師所設計的課堂教學活動,要盡量把教材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可以是生活的模擬,讓學生感覺課堂就是生活的縮影。比如,5B Unit2 A telephone callr的一課教學中,為了使教學更具真實性,我課前就秘密安排了一個學生故意請假離開了教室,然后,我問學生哪里去了,然后打電話給他的家長,問起請假的原因是生病。從而引出本單元有關“生病”等單詞。學生在聽我的電話時感覺非常逼真,原來英語學習有這么好的用處。再比如,在學習“Whos he/she”時,我收集了本班的很多人的照片,還有學校我們所熟悉的老師的照片。讓學生猜猜他/她是誰。學生的熱情很高,課堂氣氛好,學習效果自然也好。
2.在作業(yè)中拓展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英語寫作也是英語學習的一個目標,但是寫作學習非常枯燥,如果所寫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缺乏聯系,那么,學生就無話可說,也沒有表達的樂趣,所以,在掌握一定的相關知識之后,老師就要布置一些拓展性的寫作作業(yè),提高他們的書面表達能力。比如,學習完A letter后,老師就要要求學生給老師、同學、朋友等寫一封信。這樣,學生就會有話可寫,把所學的知識都用上,提高了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
總之,英語學習最終目的就是運用于生活中,所以,英語教學不能離開生活。我們要呼喚生活化的課堂,讓學生在生活化的課堂中體驗到生活與學習的樂趣。
參考文獻:
[1]王光輝.數學中的情景創(chuàng)設[J].教育導刊,2007,(08).
[2]成源.謹防理念偏差——“生活中的數學情景”現象與思考[J].新作文,2007,(13).
[3]劉向榮.在英語教學中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景[J].校園英語,2009,(09).
[4]周幼紅.走進生活化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J].小學教學設計,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