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桂護
摘要: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就要做到經?;?,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在時間上要講求速度,在數量上要有密度,在形式上、內容上要求靈活新穎,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生 口算能力 口算興趣
計算是小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很重要的基本技能,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的基礎,是小學數學學習中最重要的內容。而計算是否過關,關鍵在口算,口算是估算和筆算的基礎,任何一道四則混合運算題都是由若干道口算題綜合而成的,口算的正確、迅速與否直接關系到計算能力的提高,關系到學生思維的形成。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口算能力呢?筆者結合自己幾十年的教學經歷,下面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正確認識口算的意義、重要性
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口算習慣,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首先教師本身要提高認識口算教學在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它是教學的基礎,是計算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學生口算能力的過關,才能為以后學好數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與課程資源開發(fā)能力
要使學生的口算過關,教師本身首先要過關,要不斷地學習新課程標準,明確課程標準對口算的新要求,新提法,把握好教材的內容,編排的目的、意義,明確數學教材在不同學段的內容編排,不同要求,在教學中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如第一學段主要以2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表內乘法和表內除法為基礎。而這個內容又是學生一生中學習口算的開始,也是為以后學習計算打下的基礎,形成數學能力的基礎。教師要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結合生活實際,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目的、有計劃的開展口算教學。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尊重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扎扎實實地進行口算教學。
三、訓練形式多樣化,激發(fā)學生的口算興趣
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結合學生的愛好、習慣,如游戲、競賽、搶答、猜謎語等方式;用卡片、小黑板或撲克牌等形式;同桌對問或小組比賽、或師生配合等形式。
四、注意探索規(guī)律,提高學生的口算速度
不同的學段,教材安排也不同的,如蘇教版數學第二冊的第一單元《認識乘法》,先從加法當中的幾個幾相加開始過度到乘法,然后才出現第二單元的《乘法口訣一》,通過這個規(guī)律的內在的必然聯系,得出乘法口訣,這樣學生通過多乘法口訣的掌握,運用、背誦,就為以后的計算中的口算訓練打下了良好地基礎。學生在以后的計算速度就大大的提高了。到了第二學段中,學生掌握的數學知識已較多,這時應注重探索規(guī)律,提高對數據特征的觀察力,或對式題的變形能力以及數學推理能力等方面加強訓練,提高學生口算速度。在訓練中,要注意循序漸進,講究教師的指導和示范,扎扎實實,提高學生口算能力。
五、持之以恒,使學生養(yǎng)成口算習慣,加強綜合性訓練
常言“萬丈高樓平底起”,學生口算能力的培養(yǎng),重在平時,貴在堅持。養(yǎng)成口算習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師在平時的教學當中,有意無意的滲透口算訓練,在課堂中盡量做到節(jié)節(jié)有口算,日日有口算,不同內容,不同形式的出現,使口算在教學中常太化,習慣化,在單元測試,段期考制度化,無論是小數目還是具有某些特征的數組成的算式,凡能用口算或部分能用口算的盡量用口算解決,這樣有利于提高判斷能力、訓練反應速度,同時可以熟練和鞏固口算方法,并進一步轉化為技能。我從事數學教學及時年來,都一直堅持抓口算訓練,把它當做教學中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來學習,訓練。每次大循環(huán)的教學(從一年級一直教到六年級畢業(yè)),這樣經過六年的訓練,學生的口算能力大大的提高,計算的速度,質量都有了明顯的提高,學生為以后的學習數學打下的良好地基礎。
六、訓練要有針對性、目的性、層次性
我在平時的教學當中,因學生的能力、水平、學習的條件不同,設計口算練習時,盡量做到有計劃,有目的,有意識的進行,層次漸進,由易到難,逐步提高,特別針對一些學困生,盡量做到分槽喂養(yǎng)。這樣不同類型的學生都得到了圖通的提高。如現在正在教的的五年級這一班,我針對他們的基礎差,數學意識淡薄,厭學的特點,本學期一開始,我就從簡單的口算訓練開始,培養(yǎng)他們的數學興趣,經過一個學期的訓練,他們完全改變了對數學的看法,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期考也取得了令人滿意的好成績。
總之,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就要做到經?;杏媱?、有步驟,有目的,在時間上要講求速度,在數量上要有密度,在形式上、內容上要求靈活新穎、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