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月蘭
摘要:義項翻譯是雙語詞典翻譯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應策略在雙語詞典的義項翻譯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對應程度而言,對應策略在義項翻譯中的應用可以分為整體對應、部分對應與零對應。雙語詞典的對應呈現(xiàn)出錯綜復雜的形態(tài),編纂者們應熟練掌握對應策略,準確地傳達源語詞的含義,以幫助學習者更準確地理解和使用外語。
關鍵詞:雙語詞典 義項 翻譯 對應策略
一、前言
雙語詞典,特別是綜合型雙語詞典,收詞豐富,功能完備,是外語學習者、外語教師以及翻譯工作者等的良師益友,其質量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它決定了人們對另一種語言的理解準確度,繼而影響到兩種文化之間交流的有效性。而一部詞典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釋義的質量。眾所周知,詞典編纂的基本任務是釋義,而雙語詞典作為對譯詞典則不是釋義,而是譯義。
義項翻譯是雙語詞典翻譯的重要組成部分。王仁強提出雙語詞典中有兩種對應詞:一種是語言對應詞(equivalents at the level of langue),或稱為消除了語境的對應詞(decontextua1ized equivalent or context-free equivalents),另一種是言語等值詞(equivalents at the level of parole)或稱為重新語境化的等值詞(recontextualized equivalents or context-sensitive equivalents)。語言對應詞正是義項翻譯所需要的。這表明,義項翻譯屬于語言的層次,它要求對應詞的詞匯意義和語法功能等要與源語詞對應。也就是說,雙語詞典的義項翻譯,“不是照譯原語單語詞典中的解釋或定義,而是根據(jù)源語詞的意義,采用恰當?shù)姆绞阶g為目的語中對應的詞語?!被诖苏J識,本文旨在探討對應策略在雙語詞典的義項翻譯中是如何發(fā)揮其重要作用的。
三、對應策略綜述
李明一、周紅紅指出,對應是雙語詞典翻譯的本質。雙語詞典編纂的首要任務就是實現(xiàn)兩種語言之間的對應關系。編纂者只有認識到語言符號和概念層面之間的異同,才有可能更好地確立不同語言之間的對應。理想的對應首先要求形式相同。黃建華對雙語詞典的詞目翻譯提出了“詞類對譯原則”,即盡可能使用與源語詞詞類相同的譯語詞。然而,不同語言的詞類概念不盡相同,語法術語也不可能完全對等。因此,詞典編纂者能否在義項翻譯過程中完全遵循這一原則,這一點受到了一些學者的質疑。
除此之外,理想的對應還應包括詞義相等,即用目的語表達的對應詞完整地傳達源語詞的確切含義。雙語詞典的釋義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編纂者應考慮到源語詞的各種含義,包括內涵義、外延義、文化義以及其它的附加義。然而在義項的翻譯中,詞義的完全對應并不總能實現(xiàn),有時只能部分對應,甚至可能在目的語中根本找不到現(xiàn)成的對應詞。由此可見,對應策略在雙語詞典的義項翻譯中呈現(xiàn)出多種表現(xiàn)形式,作者將在下文中對此加以詳細闡述。
二、對應策略的應用
從對應程度而言,對應策略在義項翻譯中的應用可以分為整體對應、部分對應與零對應。雙語詞典的義項翻譯中,如形式和語義都能完全對應,屬于整體對應;如兩者不能兼顧則屬于部分對應,即形式對應或語義對應;有時形式和語義都無法對應,詞典編纂者就需要對義項進行附加說明。
1.整體對應
整體對應指的是譯詞和源語詞在目的內涵、外延和使用范圍方面都一一對應。也就是說,只用一個詞就能精準地表達源語詞的含義,且譯詞也不會因為源語詞運用于不同的上下文而發(fā)生變化。使用者可以在任何語境中替換源語詞而意義保持不便,語流保持順暢。在這種情況下,譯詞和源語詞達到完全對等。然而,中外文化差異致使不同語言的所指內容也有很大的區(qū)別。因此,在雙語詞典中,能做到整體對應的詞目數(shù)量很有限,常見于專業(yè)名詞及各類術語,而普通詞匯的完全對等卻是比較少見的。請看以下整體對應的例子:
(1)macrophotography宏觀攝影
(2)grike巖(溶)溝
(3)vexillology旗幟學
另外,很多源語詞雖然符合整體對應的條件,但讀者對譯詞卻難以理解,從而帶來語言交流的困惑與障礙。在這種情況下,編纂者有必要對譯詞進行附加說明,以便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其詞義。根據(jù)讀者理解的需要,解釋性文字可能附加于譯詞的前面、中間或后面,如:
(4)Grecian nose(鼻梁根部無凹下的)希臘式鼻子
(5)Purple Heart<美>(授予作戰(zhàn)中負傷者的)紫心勛章
(6)opportunity shop幸運商店(指由慈善機構開設專門出售二手貨的商店)
在對這類源語詞進行解釋時,編纂者要考慮該詞目的描寫信息和功能信息,以便讀者能獲取該詞目詞更多知識性的信息。描寫信息指釋義對象的外形、活動方式等方面的信息,如例(4)。而功能信息指的是釋義對象的功用方面的信息,如例(5)、例(6)。
2.部分對應
部分對應是雙語詞典中最為普遍的現(xiàn)象。它指的是譯詞和源語詞在目的內涵、外延和使用范圍方面只有部分相合。這些部分對應詞大多在某一方面或某一語域范疇中存在差異,如表達形式、概念結構、文體特征、語用規(guī)則等??缕街赋觯瑑煞N語言,尤其是地域、歷史、文化相差較遠的兩種語言之間;可以相比的語言符號在指稱、語用和語言內部三個層面上的意義都完全對等的情況并不太多。大部分時候,兩個語言系統(tǒng)中的可比符號只是在一兩個語義層面上、或者在某個具體的義項上意義相等或相近。章宜華、雍和明也認為,由于語際轉化的原因,雙語詞典對詞目的釋義不是直接的,源語詞與譯詞之間存在著隱性的源語詞認知語義結構。因此兩種語言之間能整體對應的情況就相對較少。而雙語詞典中大部分對應詞語的釋義與源語詞的釋義只是大致相符,并不完全對等。最常見的就是一些多義項詞的釋義,其中的某些對應詞語只能算是部分對應。有專家指出,由于兩種語言結構上的固有差異,單語詞典釋義中的一個義項可能會包含雙語詞典釋義語言中幾個有明確區(qū)分的概念,這時候詞典編纂者就必須分別給出這些不同概念的等義詞或近似等義詞,避免出現(xiàn)以偏概全的失誤。因此在雙語詞典中,編纂者常常通過多個義項來體現(xiàn)詞目詞在不同語域中的意義。如《新時代英漢大詞典》中有以下詞條:
(7)engine n. 1.發(fā)動機2.機車;火車頭 3.=fire engine 4.<古>機械裝置;工具;器械 5.<古>【軍】兵器,軍械
同時,從上文的例子也可以看出,有時雖然編纂者已經選用了較為貼切的對應詞,但為了使釋義一目了然,還有可能對之加以進一步的說明。這種注釋性的附加說明,往往是詞典釋義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正如雍和明所說,標注可以使釋義更清晰、更具體,更易于為用戶掌握。恰當?shù)臉俗⑹潜WC詞典交際順暢進行的重要要素。
(8)speckle(尤指皮膚、鳥蛋等上的)小斑點
(9)play at參加(體育運動、比賽等);打(球、牌等)
在語言交際的過程中,文化差異致使兩種語言的語義很難完全對應。絕大部分源語詞都屬于部分對應的范疇。因此,編纂者在選擇對應詞時應特別謹慎。揭示兩種語言間的等值偏差是雙語詞典編纂的難點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3.零對應
由于不同語言在社會文化等方面存在著巨大差異,少數(shù)詞匯在目的語中沒有對應的譯詞。每種語言中都會存在一些本族語言或文化特有的詞匯單位,它們與目的語中的詞匯單位一般無法對應。這種譯詞和源語詞在目的內涵、外延和使用范圍方面無法對應的現(xiàn)象,就被稱為零對應。有的學者將這種現(xiàn)象稱為“零等值”或“目的語詞匯空缺”。章宜華、雍和明指出,源語詞項的指稱內容在目的語中無對應時,只能采用解釋等手段來向目的語用戶傳達源語詞目詞的特色意義。當編纂者遇到這樣的情況時,可以通過音譯對應、音義兼譯對應、解釋性對應等方式來處理。
零對應現(xiàn)象常見于一些文化特色比較明顯的詞語,在目的語中暫時找不到與之相對應的譯詞。對于零對應詞,第一種解決辦法是音譯對應策略。雙語詞典編纂者按照發(fā)音將源語詞音譯成目的語。音譯詞具有易于識別和有助于記憶的優(yōu)點,而缺點是無法體現(xiàn)源語詞自身的含義,如:
(10)Talk show【電視】【廣播】訪談節(jié)目,脫口秀
(11)Pharaoh法老(古埃及君主或其稱號)
詞匯空缺的另一種解決方法是音義兼譯對應,其優(yōu)點是既反映出其發(fā)音,又使其詞義更加明了。音義兼譯的對應方式目前受到更多的提倡。這種仿造翻譯的處理辦法又延伸出音形仿造、形義仿造、指稱仿造等,比較常用的仍是音義仿造,見以下例子:
(12)Grammy<美>(一年一度由美國錄音藝術與科學學會頒發(fā)的)格萊美唱片獎
(13)Riesling(德國、奧地利等地產的)雷司令干白葡萄酒
(14)snakes and ladders【棋】蛇梯棋(一種英式兒童棋類游戲,棋盤上畫有“蛇”和“梯”的圖案,棋子遇梯而進,逢蛇而退,先到終格為勝)
對于一些不適用前兩種方法的零對應詞,編纂者還可以直接提供解釋性對應短語(explanatory equivalent)供讀者參考。如:
(15)tare and tret減去皮重來計算凈重的方法
(16)exhibitioner <英>獲得獎學金的(大、中)學生
四、結語
眾所周知,詞典的核心任務就是對所收錄的詞目詞進行釋義。雙語詞典編纂的基本任務是尋求源語和目的語詞匯單位之間的對應。因此,雙語詞典中的義項對應詞應盡可能準確地傳達源語詞的含義。只有精確恰當?shù)尼屃x才能幫助學習者更準確地理解和使用外語。毋庸置疑,這對雙語詞典編纂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對應策略在雙語詞典義項翻譯中的應用情況,包括整體對應、部分對應與零對應。雙語詞典編纂工作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是如何體現(xiàn)整體對應,如何建立部分對應,以及如何有效地處理零對應關系。編纂者要準確傳達源語詞的意義,表達要簡明扼要,釋義要深入淺出,還要考慮到對應詞的綜合效果。總而言之,雙語詞典的對應呈現(xiàn)出錯綜復雜的形態(tài),編纂者們只有憑借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和高超的業(yè)務水平,才能提供精確詳盡的對應詞,為讀者呈現(xiàn)出高質量的雙語詞典。
參考文獻:
[1]曹程.從雙語詞典的對應詞看英語和漢語的差異[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0,(3):39-40.
[2]黃建華,陳楚祥.雙語詞典學導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3]柯平.綜合性雙語詞典中的釋義問題[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6,(4):57-62.
[4]李明一,周紅紅.雙語詞典編纂導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1.
[5]王仁強.論雙語詞典學的“詞類對譯”原則[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7,(5):41-46.
[6]雍和明.交際詞典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7]章宜華,雍和明.當代詞典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