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麗霞
【摘要】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既是對學生進行字、詞、句、篇的綜合訓練,又是對學生進行多種心理活動的綜合訓練。寫作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它是學生認知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具體體現,是衡量學生語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以下是我對于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一點看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 寫作教學 積累 觀察 想象
一、注重積累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狈e累是很重要的。我們常說寫作要“言之有物”,“言”是形式,“物”為內容?!把浴睆哪膩恚课飶哪膬簛??“言”即語言,“物”即材料。語匯和素材主要靠學生平時的積累。語匯是文章的細胞。廣義的語匯,不僅指詞、短語的總匯,還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語匯庫”途徑有二:第一是閱讀。平時要廣泛閱讀課外書籍、報刊,要根據學生情況有目的地進行指導。指導學生學會在閱讀中分類摘抄。做好讀書筆記,把一些優(yōu)美的名人故事、名言警句、抒情議論優(yōu)美詞語、句子、語段、等,在筆記本上及時摘錄下來,也可以制作成讀書卡片。隨時翻看。第二是生活。平時要捕捉大眾口語中鮮活的語言,并把這些語言記在隨身帶的小本子或卡片上,這樣日積月累、集腋成裘,說話 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會妙筆生花。教師要注意隨時糾正學生詞匯中的不足之處。比如課堂造句,課外練筆。有時候學生有著想用某個詞匯的傾向,使用的語言環(huán)境卻不夠準確,還有時他的腦子里有某個成語的影子但是說出來的往往卻不夠完整。這是一定要予以糾正才能使學生的語匯不斷積累。
另外,要加強材料方面的積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有些作文內容假、大、空。其實就是材料不夠,寫不出真情實感來。積累材料,廣泛閱讀書籍是不無裨益的。另外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從生活中積累,善于發(fā)現生活。寫作來源于生活。所以教師一定要指導學生在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積累生活中的小事??梢耘囵B(yǎng)寫日記的習慣。及時記錄家庭生活、校園生活、社會生活中的見聞。記錄時要抓住細節(jié),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一定要寫出自己的獨特感受來。這 樣,不斷地積累,寫作用到時,信手拈來,水到渠成,寫出的文章才會有血有肉。
二、堅持觀察
學會觀察對于寫好作文有著巨大的奠基和推動作用。寫文章必須善于觀察。觀察決不要僅僅局限于“用眼看”。廣義的更有實際意義的觀察是指要將人的五官全部調動起來:用耳朵去聆聽,用身體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腦去思索,這樣的觀察才會更加細膩、深刻。學生的生活明明是越來越豐富,為何作文中的生活相對貧乏?有人會說,這主要是學生不去觀察、思考,可教學中我們也讓學生觀察了,也教給學生如何觀察了,為什么還是寫不出好的作文呢?因為觀察能力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觀察尤其要注意持之以恒。三分鐘的熱度對與寫好作文是沒有益處的,你要將觀察生活、思索生活貫穿于你生活的每一天。要結合學生的發(fā)展特點進行,觀察方法不能光靠老師傳授,必須由學生自己開動腦筋,學會獨立觀察。
明朝時候,有一個叫王冕的畫家,特別會畫荷花。他毛筆一揮,“刷...刷...刷“只幾下的工夫,一朵朵嬌艷欲滴的荷花就出現在眼前了。那粉白粉白的花瓣兒,輕輕地托在花柄上,風一吹,就會飄落似的。那碧綠碧綠的荷葉兒,晶瑩閃亮的水珠兒,讓人不由地擔心,會滾落到地上。王冕把荷花畫得這么好,是怎么學的呀? 村口的池塘邊,人們總能看到一個孩子,手里拉著根兒韁繩呆呆地坐著,他旁邊的草地上,一只小牛在哞哞的吃著草。這個放牛的孩子就是王冕,因為家里窮,他很小的時候就給地主家放牛。每天,天一亮,王冕就把小牛拉到草地上,然后在池塘邊一直坐到天黑。一天,一天,又一天,池塘里的荷花從發(fā)芽到長出蓮蓬,王冕每天就那么坐著。他并不是在發(fā)呆,而是看荷花看得入迷了?!耙悄馨阉鼈儺嬒聛砭秃昧?!”有了這個想法之后,王冕每天一邊看著荷花,以便拿著小樹枝在地上畫來畫去。后來,王冕又省下零用錢,買了紙和筆,真正開始畫畫。起初他畫得并不好,可王冕并不灰心,他更加細心地觀察,更加用心地畫,后來就越畫越象了。寫作也一樣一定要用心觀察生活。文學的靈魂來自于生活。
三、善于想象
由于想象作用的生動筆觸,理性的冰冷的骨骼,得到了活躍的鮮藥的血肉。經驗有如一粒種子,想象卻是一朵花了; 經驗有如一縷縷的絲,想象卻是有花紋的綾羅錦秀了; 經驗有如泥土木石,想象卻是莊嚴燦爛的巍巍宮殿了; 經驗有如筋肉皮骨,想象卻是閉月羞花的美人了。想像要以事實為依據,要合情合理,要大膽,要有創(chuàng)造性,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要“敢想別人所未想”。形式上可以用擴寫、改寫、續(xù)寫、虛擬故事等,借助一個“由頭”,想象出合情合理的原本沒有的內容。
此外,精心構思、潛心修改等等都是寫作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
總而言之,小學寫作教學是一項系統工程,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從多個方面指導學生,從而使得學生的寫作能力不斷提高。使他們成為一個有理想、有文化、有智慧、有目標的21世紀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