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秀青
【摘要】語言來源于生活 ,使用于生活。培智學校語文教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中無時無處不存在語文教學。根據智力障礙學生的學習特點。讓智力障礙學生通過語文教學觀察生活、再現生活、體驗生活,并通過結合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學習語文。他們只有在生活中進行語文學習,才能愉快地掌握語文知識,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
【關鍵詞】語文教學 培智 生活化
培智語文教學生活化是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fā),通過實踐操作,在生活中感知知識,了解知識,增強知識的直觀性,降低知識理解的難度.在學中用,用中學,體現教學內容 “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指導思想。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適應能力。培智學校語文學習要有活力.語文教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中無時無處不存在語文教學。根據智力障礙學生的學習 特點.他們只有在生活中進行語文學習,才能輕松愉快的掌握語文知識。在課程實踐中,我有意識的讓培智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反映生活.從而獲得有活力的知識,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
一、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改進課堂教學方式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人。一些科研力量雄厚的培智學校便自行開發(fā)了校本教材并投人使用。上海盧灣區(qū)輔讀學校編寫的實用教材便是其中較為系統(tǒng)、完善的一套.以被全國數百所培智學校引進使用。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再現生活、體驗生活,是生活成為語 文的內容.使語文成為活生生的語文。
1.有意安排.合理引導.讓學生觀察生活。例如在教《雷雨》一課時,智障學生在生活中對雷雨已有意義的一定的感性認識,但是根據他們抽象思維和想象能力都比較貧乏的特點.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通過多媒體課件播放真切可感的雷雨景象,讓學生去觀察雷雨前后的變化。這樣通過觀察認識生活,既擴大了視野.又理解了課文的內容.提高了觀察和理解 能力 。
2.將生活引入教學.讓學生體驗生活?!绑w驗”是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關注、欣賞、評價某一事件、人物、事實、思想。把一個陌生的、外在的、于己無關的對象變成熟悉 的可 以交 流的甚至是融于心智的存在。只有經過體驗,我們才能讓學生從生活體驗積累中上升到生活體驗的實踐 。在我們平時的教學過程當中盡量創(chuàng)設一些情境.把所學內容與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相聯系.讓學生自己去體驗、去感受。新的課程標準,旨在呼喚學生的主體意識,賦予學生靈性與創(chuàng)造力,各科皆然。語文教學應向課外延伸:觀察大自然的樹木花草、蟲魚鳥獸、日月星空:開設“談天說地”“暢想未來”、組織學生郊游,參觀工廠;舉辦體育運動會等等都能讓學生充實生活,體驗生活,從而親近語文學科 。
3.營造情境,讓學生再現生活。
對于智力落后學生來說,學習語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何調動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是重中之重。對于我們培智學生學習語文就是需要在頭腦中先把語言文字和客觀事物相聯系,從而獲得主觀的感受。所以在教學設計中.我充分運用了媒體演示、 出示實物、出示實物等符合學生特征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再現的生活中、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同時培養(yǎng)了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 。
二、在生活中孕育語文教學
生活是知識的海洋.生活之中時時處處皆學問,關鍵看我們能否很好地引導學生去現 。我們要尋找生活與語文教學的結合點.讓生活成為學生學習的教材 。
1. 結合家庭生活, 學習語文。
家庭生活是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是一個小的社會。在這里,兒童獲得了很多知識。 家庭是兒童學習語文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任教師。教師可以抓住每個學生和家庭的特點巧妙設計語文教學。智力落后學生的遺忘速度很快.注意力不集中.我就利用了學生也喜歡當老師的心理.讓學生回家教爸爸媽媽認生字,學生的熱情很高,培養(yǎng)了他們的自信心的同時又把一周所學的內容進行了復習。
2. 結合學校生活,學習語文。
學校是學生生活的重要舞臺,舞臺上發(fā)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導到學生的學習中來。在每周升國旗之后.我都會讓學生說說你在今天的國旗下講話學到了哪些內容呢?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我還堅持讓學生每天寫一句話.說說你今天最開心的一件事是什么? 這樣可以慢慢的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以及書寫能力等 。
3. 結合社會生活,學習語文。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qū)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鄙鐣且坏缽V闊的背景,更是學習語文一片天地。語文教師必須引領學生到社會生活這個廣闊的天地中去學習語文,運用語文。在教學過程當中應注意將課文中和現實社會相聯系. 讓學生充分理解課文的含義,讓學生對社會有更理性、更深刻的理解 。
4. 結合自然、科學、文化生活,學習語文。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語文無處不在.與自然、科學、文化等都息息相關。我們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可以有意識的進行其他學科的滲透。如: 音樂、美術、手工,充分利用學科資源.豐富語文課堂的內容,活躍課堂氣氛。培智學校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來自于生活。 教學時,我們應以課堂為起點,讓教學貼近生活,鼓勵學生用生活的標準去判斷。用生活的底蘊去詮釋, 用生活的經驗去解讀語文材料,說出自己的獨特體驗.實現與文本的對話,并正受到啟迪。這樣才能賦予課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潛在意義:當在語文教學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營造出了生活氛圍時.他們就會變 “要我學為我要學 ”.就不會把學習作為負擔,在學與玩中學知識.獲得生活的經驗,促進社會適應能力的發(fā)展。
總之.課堂是小天地.生活是大課堂。生活處處是語文,語文無處不生活。讓生活成為語文學習的動力和參照。讓學生通過對語文的學習去關注生活,獲得各色人生經驗,品味各色別樣人生,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朱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對話[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
[2]曉燕.培智學校課程生活化的思考[ J ]. 現代特殊教育,2001,( 9) .
[3]肖非,劉全禮.智力落后教育的理論與實踐[M ].華夏出版社 , 1996.
[4]陸志平.語文課程新探——新課程理念與語文課程改革[M ].長春:東北師范大 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