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軍
【摘要】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一般是在大小不等的學習合作小組內展開的。小組合作則是合作學習中采用較多的組織形式,故每一學科、每一課堂中都能見其“芳蹤”,然而,在這股合作學習熱潮的背后,由于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理解和操作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偏差,致使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不高,有的甚至于異化為課堂的“點綴”。因此,如何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其有效性,值得思考。
【關鍵詞】小組合作 ?高效課堂 ?課程改革 ?素質教育
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隨著學生之間不同程度的交往和互相配合、互相幫助,集體的榮譽感、責任感、領導意識,以及與他人的交際能力、合作能力、平等意識都會悄無聲息地得到增強,這些品質在教材中并沒有明顯要求,在考試中也不會涉及,是一種隱性的東西,幫助學生形成現(xiàn)代社會所必需的素質。
一、減輕學生負擔,落實素質教育
新教材要求同學們的知識學習不局限于課本,課堂理論與生活實踐相聯(lián)系,加強學生對知識的“遷移”和“內化”,讓學生帶著設計好的問題去搜集盡可能多的信息、資料。由于要通過多種渠道獲取信息,任務多,時間緊,學生通常不具備獨立完成的條件和能力,這時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就很快捷、高效。
如在學習《杠桿》一節(jié)時,當介紹完杠桿的特點和杠桿平衡條件后,在進一步學習杠桿的應用時,可事先安排同學們去多方面搜集生活生產中各式各樣杠桿的信息,具體的包括它們的形狀、名稱、用途等,由于杠桿在生產生活中應用廣泛,單靠個人的力量收集到的信息比較有限,這時可將同學們分成若干合作小組,讓小組每個成員承擔與其興趣、能力以及家庭特點相當?shù)囊徊糠秩蝿眨@樣可以使個人的優(yōu)勢最大化,以獲得最佳的小組總體效果。比如是工人家庭的學生讓他去搜集工業(yè)生產中應用到的杠桿知識;農村的孩子可讓他去搜集一些勞動工具中有關杠桿的知識;喜好體育的同學也可以去搜集健身器材中涉及到的杠桿的知識;一些愛好電腦的同學可以去網上搜索杠桿的有關信息。在小組長的組織下,小組成員及時通報進展情況,介紹各自的收獲,每個小組長把自己小組收集到的有價值的資料、信息甚至成功的實驗表演,推薦給全班同學,實現(xiàn)最大程度的資源共享。這一過程豐富了學生的資料,擴大學生的視野,增長學生的才干,同時活躍了課堂氣氛。此外,還有同學反映在搜集信息的過程中還增進了同父母之間的溝通,也算是一大收獲。
二、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調動學習自主性
1、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研討、合作等活動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貫穿于課堂中,把課堂的一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強調了學生學習的體驗過程,學生由被動地接受知識到自主的學習知識,成為知識的構建者,成為課堂的主題,老師真正起到引領的作用起到指導、幫助、促進者的角色。在整節(jié)課中,學生的情緒高漲,通過小組討論、利用集體智慧,在教師的幫助下,自主的完成對教學內容的學習,積極主動的學習情感使學會如何學習,為以后自學打下堅實的基礎,使學生終身受益,這也是我們課改的一個方向。
2、在課堂上學生走上講臺為大家講出自己的觀點,大多數(shù)同學也得到了鍛煉,而且,學生在準備上講臺之前,一定做了大量的工作,要求知識的準確無誤,他們肯定查找了大量的資料,可能比老師知道的還多,而且他們會選擇與他們比較貼近的事例,是同學喜歡聽,愿意聽,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就可以得到發(fā)揮,其他同學的積極性也提高了。同樣利用學生之間的爭強好勝,可以及時的鼓勵別的小組,刺激他們去做的更好。如果學生的回報不盡人意,老師可以適當?shù)狞c評,這樣學生就可以及時的去糾正他的問題,是錯誤不在發(fā)生,在課堂生其他小組在聽講的過程中,有不同的觀點,可以的質疑,如果匯報組不能回答出來,老師可以點評,在老師的評價過程中同學們就得到了自己想得到的答案,同時老師的評價也在不知不覺的就總結了了復習了相關的知識,從而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重視學生情感,激發(fā)合作學習興趣
對于新課程提出的三維教學目標,學生學習的情感因素也不能忽視,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第一,分組要盡可能滿足學生的意愿。在分組時可適當采取自愿原則,即教師不干預學生的分組過程,學生自愿組合。按照這種原則分組,通常是個性相近的學生在一組,討論問題時學生相互交流較多,積極性較高。不過由于學生在分組時可能不會兼顧到上述“組組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所以教師也可以適當調整。
第二、要根據(jù)課程標準、教材以及學生認知發(fā)展的特點選擇具有探究價值、能激發(fā)學生興趣、有利于學生合作的內容進行活動.關鍵在于提出的問題能否提供合作的契機,是不是值得討論的問題。如果提出的問題過于簡單,討論將變成一種形式,學生更無興趣可言。
第三、學生之間要相互尊重。在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時,很多教師頭痛的就是紀律問題,整個課堂亂作一團,所以討論就更加變成一種形式,學生還沒有聽清對方說些什么教師宣布停止討論,讓學生回答討論的結果。為了有效的開展合作學習,要培養(yǎng)學生學會“三會”,即:一是學會傾聽,不隨便打斷別人的發(fā)言,努力掌握別人發(fā)言的要點,對別人的發(fā)言做出評價;二是學會質疑,聽不懂時,請求對方作進一步的解釋;三是學會組織、主持小組學習,能根據(jù)他人的觀點,做總結性發(fā)言。使學生在交流中不斷完善自己的認識,不斷產生新的想法,同時也在交流和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學會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維方法和思維成果。對于發(fā)言的成員來說,得到尊重也就愿意把自己的觀點向大家表露,盡管有時是不完善甚至錯誤的想法,也可以給其他的同學帶來啟發(fā),討論的激情會更加高漲。課堂紀律自然也不難維持。
總之,只有我們每一位教師心中揣著“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的新課程理念,不斷思考,才能更有效性引導學生進行物理小組合作學習,才能使學生多擁有一些真正意義上小組合作學習,不斷地提高小組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