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培文
【摘 ?要】在識字教學中,教師要以滿腔的熱情,采用巧妙的手段,創(chuàng)設靈活多樣的情景,為學生的識字鋪路搭橋,正確引導學生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進行識字,讓識字不再是他們的負擔,變成一種樂趣,變成一種享受。
【關鍵詞】小學 ? ?低年級 ?識字教學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一、二年級的教學重點”,切不可等閑視之。然而,小學階段的識字過程又是一個十分枯燥的過程,常常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那么怎樣才能提高孩子們的識字質量呢?筆者結合近幾年的工作經驗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激發(fā)興趣樂意學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在教學實踐中,要注意選擇適合兒童年齡特征的話題,激發(f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使之樂意主動地學。如:教學時可以將學生親切地稱之“孩子們”、“娃娃們”、“朋友們”、“小伙伴們”或“小客人”,讓學生有一種親切感,貼近了師生之間的親密無間的關系。識字的過程也隨之變成了交朋友或者是招呼小客人的過程。親切自然的稱呼自然喚起了學生注意力,隨之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教給方法學會學
教學是以動態(tài)形式呈現出來的,而結果則以靜態(tài)形式存在于學生的主觀世界之中。為了孩子們都想學、樂學、會學。在教學中,應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漢字的方法和規(guī)律。漢字是屬于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聲字。因此,正確掌握形聲字是完成小學識字任務的關鍵之一。如“推、抬、握”這組形聲字中,我們先要分析并要求學生區(qū)分“扌”旁的表意功能。告訴孩子們“扌”旁表示完成這些動作是用手去完成的。只要學生正確區(qū)分了這些部首,就能很好地掌握帶有“扌”旁的字了。
三、變換形式玩中學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兒童的有意注意時間短,無意注意占優(yōu)勢。根據這一特征,要想在整個活動中保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就要引導學生變換形式,不斷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措施。游戲是孩子樂意的活動。在課堂中,教師要找準游戲與教學內容的切言展開游戲,使學生真正“動”起來,做到在玩中學習,玩中思考,玩中創(chuàng)新,玩中進行主動合作探究。如在教學新課程“一年級下冊識字7”時:出現文左上方插圖,引導學生認真觀察,讓學 “猜一猜”、“比一比”,在理解“眾人一條黃土變成黃金”的含義時,讓孩子們“搭一搭”、“演一演”,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總之童心純真無邪。在孩子忙很多幼稚的想法中閃耀著無限的智慧與光華,在識字教學中,教師要以滿腔的熱情,采用巧妙的手段,創(chuàng)設靈活多樣的情景,為學生的識字鋪路搭橋,正確引導學生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進行識字,讓識字不再是他們的負擔,變成一種樂趣,變成一種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