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春柳
摘 要:案例教學就是圍繞教學目標,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通過對典型案例的分析歸納,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案例的選擇是否恰當是取得教學效果的關鍵。
關鍵詞:案例教學;教學創(chuàng)新;內部控制制度
會計專業(yè)的學生在最后一學期開設了審計課,審計課程是在《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等課程學完的基礎上開設的,它的綜合性強,也需要學生有豐富的財務會計、經濟管理等背景知識作鋪墊。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常常思索如何將枯燥的審計理論講解得生動具體,在講授內部控制制度的內容時,我嘗試了運用案例進行課堂教學。
審計案例的選擇是否得當是審計案例教學是否取得預期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案例的選擇應盡量與實際、當?shù)氐?、最新發(fā)生的事件作為教學案例。我選取了河北省發(fā)生的邯鄲農行5100萬現(xiàn)金被盜的案例,如何組織這堂課就成了關鍵,我采取了如下的教學步驟。
首先,認真閱讀案例,引入要講解的問題。學生在討論前要認真閱讀案例,在閱讀中搜索案例的疑點,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觀點。這個案例的主犯任某、馬某向警方交代時曾說,通緝令上說的邯鄲農行被盜的5100萬現(xiàn)金,不是一次偷出來的,而是分多次偷出來的,學生讀到這里就會產生這樣的疑問:為什么這么長時間沒及時發(fā)現(xiàn)呢?于是自然會想到銀行的管理存在問題,是什么問題?又該如何解決?這就引出要講的審計的內部控制制度的內容。
其次,分組討論,積極發(fā)言。審計案例的分析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嚴密的邏輯思維推理過程,最能鍛煉學生的案例分析能力,討論中鼓勵學生踴躍發(fā)言,敢于與人討論問題,并且能引發(fā)他們的思考,真正起到使學生通過對案例的分析和討論,掌握審計理論的目的。這個案例討論中學生形成了幾種觀點,有的說是銀行的控制環(huán)境存在問題,有的說是銀行的人員職責分工不合理等,這樣就很有辯論賽的架勢,將課堂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最后,教師進行講解。針對前面討論中的不同觀點,我開始進行分析,然后由淺入深地把審計中的內控制度的有關內容傳授給學生,學生由于是帶著疑問聽課,興趣自然很高,師生通過縱橫的課堂交流,學生既開闊了專業(yè)眼界,又學會了分析、評價案例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通過這樣一堂課,我體會到了教學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在課堂上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改變學生被動的學習習慣,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更加注意這個問題,并多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使自己在教育教學中更進一步。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