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兵 張龍 孫卓
【摘要】伴隨著經濟的不斷發(fā)展,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互聯網基礎建設也得到巨大的改變,互聯網信息技術運用也逐漸廣泛和深入。而對于新時代的代表人物,高職學生成為新技術的直接運用者。如何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進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授課,對于高職院校教學而言是一個新的挑戰(zhàn)。
【關鍵詞】互聯網信息技術 高職 思政課教學 宣講渠道 創(chuàng)新研究
1、互聯網信息技術對于高職思政課教學作用
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進行授課教學,可以解決傳統(tǒng)教學中的困難和問題,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
第一,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解決積極性不高的問題。傳統(tǒng)的思政教學方式過于陳舊,教學方法單一,直接導致學生學習思政課的積極性不高,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采用新教學手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實現思政中的圖文并茂,采用視頻與講授米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質量。
第二,解決溝通難的問題。在傳統(tǒng)教學中,由于思政教學內容的固定性,對于常規(guī)性的問題不能及時的進行提問和解答,存在一定的弊端,而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可以在空間上,使得師生之間的溝通存在多樣化,例如私信、微信群組討論、微博等方式進行,與傳統(tǒng)的溝通交流方式相比,實現了由多維度和雙向性溝通。同時,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老師可以及時的解決學習的思想問題,加深兩者之間的關系。
第三,解決了課后學習不方便的問題。傳統(tǒng)思政教學,教學資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老師的課程內容無法進行及時更新,也無法及時傳播給學生。然而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從根本上可以解決這一問題,授課老師可以將之前的課程內容上傳至固定的儲存空間,學生可以隨意下載學習;另一方面思政教師可以依據均實際情況對課程內容時時更新或者建立新的學習資源,課程的分享不受時空限制,使得學生可以在課后進行自主學習,及時溝通,方便了學生的學習,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
第四,解決了資源無法共享的問題。傳統(tǒng)思政教學存在一定資源共享存在難度,而言對于互聯網信息技術而言,互聯網空間是一個開放的平臺,該平臺可以實現了校內校外之間、教師之間,教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通有無,豐富教學資源,建立共享平臺。
第五:擴大宣傳功能。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可以促使高校宣傳工作的開展,對于宣傳黨政方正政策是一個重要的渠道。改變了固有的課堂和張貼欄宣傳渠道, 利用互聯網思維和手段,在移動教學中進行政策宣傳,擴大的受眾面和影響力。
2、高職思政課教學創(chuàng)新方式
基于互聯網信息技術,高職思政課教學創(chuàng)新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高校思政課教學宣傳渠道多元化。對于傳統(tǒng)教學而言,其宣傳渠道主要利用課程、張貼欄和廣播,而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可以其不斷延伸和擴寬,將宣傳渠道在校內的BBS,師生之間的微信群和QQ群進行宣傳,極大的促進了高校思政課教學宣傳渠道多元化。
第二,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傳統(tǒng)的思政教學,是以客觀的書本教學為主,而言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是依托云平臺空間的基礎上,倡導在高職思政教學過程全面結合,即客觀和形象結合、傳統(tǒng)和創(chuàng)新結合、客觀和科技結合,全面的實現全方位、全過程育人教學模式。
第三,對于教學資源的開發(fā)和創(chuàng)新。根據互聯網的特征,進行資源的分享,進行資源優(yōu)化和整理,對于傳統(tǒng)的教學資源進行深入開發(fā)和創(chuàng)新,例如建立互聯網思政部教學團隊,直接根據高職特點,突出解決學生問題意識;或者專題教學為主要形式,制作了“圖文并茂、視聽結合”的教案,生動教學;或者籌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的空間資源互動與共享平臺。
第四,采用空間教學方式,包括空間課堂教學、空間交流互動、空間批改作業(yè)及考試三項內容。使得高職思政教學直接基于互聯網空間教學為主,建立空間資源課程進行授課、指導,開展PBL、情景式、研練式等多種教學方法,最終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激發(fā)學生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
3、高職思政課教學創(chuàng)新保障措施
基于互聯網信息技術進行高職思政教學的創(chuàng)新,需要提高相應的保障措施。
第一,健全的規(guī)章制度。規(guī)章制度是第一重點,首先高職校方、校黨委需要高度重視,召開專題會議統(tǒng)一思想;其次,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頒布有關空間平臺建設及使用的一系列規(guī)章制度,規(guī)范人員使用;最后,建立相應的激勵制度,調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積極性,例如開展了教師優(yōu)秀空間比賽、ISAS教學比賽、空間資源課程建設比賽、說課程說項目比賽等,從而提高教學創(chuàng)新熱情。
第二,建立專業(yè)隊伍。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進行思政教學,本身就結合的前言的科技,因此對于高職院校而言,需要建立一支擁有專兼結合、職稱結構、學員結構、年齡結構合理的優(yōu)質思政教學團隊,才能保證創(chuàng)新實踐的成功。
第三,提供技術保障。高職院校需要充分自身院校的資源,例如數據庫建設、信息管理工作的技術隊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創(chuàng)新提供技術支持;其次要向已經獲得成功的學校學習,學習其管理經驗和技術;再次,要做好基礎建設,例如建立數字校園網,統(tǒng)計有線網絡接點和無線接入點,滿足基本上網需求;最后將團隊的人員進行培訓和學習,提高其專業(yè)技術水平。
第四,給予資金保障?;ヂ摼W信息技術無論是空間平臺建設,還是基礎設施建設,都需要大量的資金進行支持,為此學校需要對其創(chuàng)新研究進行資金扶持力度??梢詮目蒲械慕逃鹬蝎@取,或者向上級教育管理單位進行申請。
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對于高職教學的影響也越來越明顯,為此,高職院校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提高教學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李青. 網絡環(huán)境下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策研究[D].湖南大學,2013.
[2]陸培中. 網絡文化環(huán)境下高職院校思政工作對策研究[D].安徽農業(yè)大學,2013.
[3]馮秀云. 網絡信息時代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
[4]季海菊. 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3.
[5]秦玉. 高校思想政治課創(chuàng)新應對策略研究——基于網絡新媒體[J]. 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3,02: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