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方方
【摘要】伴隨著新課程標準及新課改的實施,如何能更有效的進行教學、達到教學的目的,是每個老師都在積極探索和研究的。怎樣上好一堂音樂課?音樂課的教學方法應該怎樣?讓我一起探討。
【關鍵詞】音樂教育;教學方法;體驗
作曲家冼星海曾說過:音樂,是人生最大的而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流;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音樂是人類最具普遍性的藝術形式之一,是全世界都通用的一種心靈的語言。在中職學校中,大多數(shù)學生是充滿興趣,他們個性張揚,個人表現(xiàn)欲望強烈,對自己充滿自信。音樂絕不是單純?yōu)榱藠蕵?,其德育功能是其他學科所不可替代的。除了音樂欣賞課,還可以通過很多別的方法,比如就是文藝團隊輔導、舞臺表演、比賽等等,都是很好的途徑。當然,音樂教學是最有效、最直接的。
著名的音樂教育家黃自老師曾說過“欣賞音樂,似較欣賞其他藝術為難。一個完全不懂畫的人看了一張畫,雖不能領略其中的妙諦,至少可知道畫家畫的是什么;一個不懂詩的人讀了一首詩,至少也可知道詩人講的是什么;一個不知音樂的人去聽音樂,只能聽見叮叮咚咚亂響一陣罷了”。所以,音樂欣賞需要方法和音樂老師的引導。音樂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既是知識的講解者和傳授者,又是引導學生參與活動的共同參與者;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加以啟發(fā)、引導、提示等方法,引導學生走進音樂,了解音樂,參與音樂欣賞活動。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用傳統(tǒng)機械的讀課本、放音樂的方法完成一節(jié)音樂課教學的話,這種死板保守的教學方法完全無法達到審美教學的目的。由于音樂作品體裁、題材、形式、風格千差萬別,因此音樂欣賞策略要根據(jù)不同的作品特點而采取相應的變化。
比如音樂課中對于歌唱的教學,若是僅僅形式單一地教會學生唱某個歌曲或歌曲的某個片段,一遍、兩遍、三遍,直到唱會就結束,片面地認為學生學會唱某首歌就達到了教學目的。即便是進行了識譜教學,也因絕大部分學生對識譜不感興趣或是不識譜,導致歌唱教學變成了純粹的教歌的形式。教師一句一句地教唱,學生一句一句地跟學,每節(jié)課基本上都是這種機械動作的重復。讓我們試想一下,如果我們坐在教室上這樣的音樂課,教唱的那首歌曲要是大家都喜歡的還好,要是歌曲本身就讓我們覺得不夠悅耳動聽,旋律也不優(yōu)美上口,有多少人能夠接受堅持這種機械動作的一遍遍反復呢?這種教學不僅抹殺了學生原來對音樂的興趣,而且更談不上培養(yǎng)對音樂的感受及綜合審美能力。
對于歌唱教學,要有一個新穎的、吸引學生的導入方式,比如一個大家都有共鳴的視頻片段;或是表演一段有地區(qū)代表性的舞蹈;或是演奏一種有代表性的樂器;或者講一講歌曲背后的故事等等,由此引伸出需要學習的歌曲。老師可以自彈自唱一遍給學生欣賞,因為老師當下的表演比電腦播放的更加真實生動,能吸引人,可能學生也渴望了解自己的老師水平如何、音樂老師專業(yè)上有沒有魅力等等,這可能都會影響都學生學習這首歌曲的興趣。接下來,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探討剛剛老師彈唱的那首歌曲的旋律是否優(yōu)美、給大家什么感受,甚至讓學生評價一下剛剛老師對這首歌曲詮釋的如何,聲音和感情有哪些還不夠貼切、不夠感人的、換一種演唱形式是否能更好的詮釋歌曲等等……一堂讓學生融入進來的音樂課,給學生親身體驗和互動,才會有更多的收獲和效果。
再說說音樂欣賞教學。對于音樂欣賞教學,教學設計要從情入手,要以學生為本,關注中職學校學生的情感需求;教師要提前深入了解和分析音樂分結構、背景,挖掘音樂中蘊含的情感內(nèi)涵,設計恰當?shù)囊魳方虒W活動。曾聽一位優(yōu)秀的音樂教師說過:欣賞音樂,應該是從最初的音響感知,進一步,到老師講解和讓學生感受之后的情感體驗,接著,加入想象和聯(lián)想,結合音樂的專業(yè)知識進行理解認識,進而達到音樂欣賞的教學目的即審美評價這個最終階段。在這幾個階段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學生親身參與和體驗,這樣才能引導學生的思維跟著老師的步驟和教學思路,老師根據(jù)學生的知識技能加以拓展和延伸,讓學生跟著音樂,或是跟著老師一起跳動,或者跟著旋律一起哼唱,邊體驗,邊暢想。這樣,一節(jié)課下來,既學到了知識,又有了作曲者一樣的感同身受。若是只讓學生被動的坐在座位上一味地聽音樂,即使音樂再動聽,可能學生也會由于聽覺疲憊而昏昏欲睡了,而且最終也會導致學生不喜歡上音樂欣賞課,甚至,不喜歡音樂。
我校一直重視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尋找美、發(fā)現(xiàn)美的能力,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院長經(jīng)常對孩子們提起他自己小時候學習小提琴的經(jīng)歷,也因此對自己審美情趣有重要的影響。音樂教育是一個大學問,審美感知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對于教學方法,沒有固定不變的絕對正確的答案,只要孩子們喜歡的就是好的、對的。能讓孩子們通過自己的參與、感受、領悟到音樂美的同時,進一步掌握一些音樂知識,那就更完美了。作為一名年輕的音樂教師,我們應該像《放牛班的春天》中的克萊門特一樣,想熱愛生命一樣熱愛音樂,鉆研、創(chuàng)新,用音樂影響人、用音樂塑造人、用音樂培養(yǎng)人,向這樣優(yōu)秀的音樂家致敬的同時,我們也反省、督促著自己,在提倡教育改革和減負的教育環(huán)境中,在音樂教法上不斷的改革、創(chuàng)新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