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軍
【摘要】馬克思說過:“對于不懂音樂的耳朵,最美的音樂也沒有意義。”而當今我們的音樂教育重技能教學忽視了音樂審美教育功能。音樂欣賞聽覺的藝術(shù)是直接觸動心靈的教育是學校教育培養(yǎng)學生審美教育的重要途徑。我們認為:在學校音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基礎音樂理論、音樂基本技巧,而且要重視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yǎng)。
【關(guān)鍵詞】音樂欣賞;音樂教育;小學生;審美能力
音樂欣賞是指以具體音樂作品為對象,通過聆聽的方式及其他輔助手段來體驗和感悟,從而得到精神愉悅的一種審美活動。當前欣賞教學中存有誤區(qū),有的音樂老師對音樂欣賞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在教學中往往用自己或固有的音樂材料來解釋音樂,學生在欣賞音樂過程中的主動性被抑制,沒有根據(jù)作品特色制定教學方案套用固定模式:組織教學→導入新課→介紹作品→分析作品→反復聆聽作品→小結(jié)。教師對作品的題材、結(jié)構(gòu)、作者意圖、歷史背景等不做全面分析,自然不能把握教學重點也就無法上好一堂音樂欣賞課。
一、培養(yǎng)小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重要性
(一)音樂欣賞能拓寬學生音樂視野
小學音樂教學大綱明確規(guī)定音樂課堂不僅僅是唱歌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還要全方面的加強學生的音樂技能、音樂知識以及欣賞能力的培養(yǎng)。根據(jù)我們大部分小學音樂教學設施有限的現(xiàn)狀和音樂作品演奏形式豐富、地域風格多樣性等特點,用其他音樂教學手段教師難以開展有效教學學生也很難理解,但可以通過音樂欣賞教學得到解決。音樂欣賞可通過大量的中外國音樂優(yōu)秀作品的聽賞,學習不同題材、內(nèi)容和風格的作品,豐富學生的音樂知識,拓寬了音樂視野。
(二)音樂欣賞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把音樂的欣賞課等同歌唱、重視音樂知識的學習以及音樂技能的訓練,變相的加大了學生的學習負擔,沖淡了音樂教學趣味性、影響了審美教育效果。加強音樂的欣賞教學,通過視聽教學,把樂器演奏帶進課堂,等教學手段不僅能豐富了課堂教學,而且活躍了課堂氛圍,增添了課堂趣味性,也拓寬了學生音樂知識面。同時也豐富教學手段、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熱情。
(三)音樂欣賞能培養(yǎng)學生音樂情操
在通過對音樂的欣賞能感知音樂語言,增強對音樂的理解,提升音樂欣賞能力。通過正能量音樂作品欣賞,有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通過對古今中外不同年代時期不同體裁的優(yōu)秀歌曲的欣賞,不僅可以了解中外音樂文化遺產(chǎn)豐富多彩,更能激發(fā)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熱愛,同時學生的道德情操能得到提高、心靈能得到凈化。
二、提高小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有效手段
(一)關(guān)注小學生年齡和認識特點
小學生因年齡小特別是低齡兒童,他們的情感豐富但比較直觀,認知水平相對有限,注意力持續(xù)時間短,思維活躍以形象思維為主。針對他們的音樂教育,我們要選題材豐富、句幅短小,結(jié)構(gòu)簡單,形式要多樣,內(nèi)容符合小學生的生活情趣結(jié)合不同地域風格的作品,讓小學生在欣賞音樂作品時感受到美體會到美同時潛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另外,為培養(yǎng)小學生具有愛國主義思想并對世界觀有所認識,還可以讓小學生聽一些聶耳、冼星海等的作品,這些作品能提升小學生愛國主義情操和民族自豪感。
(二)用“聽”讓學生創(chuàng)想音樂
音樂是耳朵的藝術(shù),“聽”自然是音樂欣賞最基礎的學習途徑。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聽賞能力我們音樂教師應從培養(yǎng)小學生用聽來了解基本的音樂語言開始。讓小學生通過聽插上 “音樂的翅膀” 盡情的飛翔, 培養(yǎng)他們的想象力。眾所周知音樂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他是由不同的、音高、節(jié)奏、速度、力度、樂器等組合的音響作品,如果我們的學生從小培養(yǎng)他們敏銳的耳朵為他們欣賞音樂打下堅實的基礎,就為孩子們打開了走進音樂的大門,使他們在音樂海洋中盡情的遨游,提升了他們創(chuàng)造力和音樂素養(yǎng)。
(三)用“唱”讓學生體驗音樂
歌唱是體驗音樂和表達音樂最便于實施的音樂體驗手段,因其不受條件和場地的束縛,一般學校都可以滿足其教學要求。在欣賞音樂作品時主題是樂思形成和發(fā)展的基本要素,體現(xiàn)了作品的情緒、形象、風格。通過對主題旋律的演唱能讓小學生更為具體的感受音樂內(nèi)涵,通過演唱能激發(fā)小學生的音樂興趣,通過演唱能讓小學生打開自己的心扉,豐富他們的情感體驗,歌聲中享受到音樂旋律帶了的愉悅,音樂故事美的熏陶,從而產(chǎn)生真切的情趣;通過演唱體驗到音樂作品的特點,增強了音樂審美能力。
(四)用“動”讓學生感知音樂
小學生有好動的基本特點小學教師在組織教學過程中好動一直是個難題。如何引導并讓小學生有一個有動作參與的課堂。音樂老師應該發(fā)揮音樂律動的特點結(jié)合音樂欣賞課,讓孩子們用身體去感知音樂用肢體語言去表達音樂。如二拍子的行進動作、三拍子的搖擺動作,四拍子的擊掌動作等雖然簡單但卻十分有效,同學們能在律動中獲得集體感、學會相互尊重、配合和禮讓。畫是兒童感受、體驗音樂的一種有效的方式,也是小學生音樂欣賞的輔助手段。學生在音樂游戲活動中體驗了音樂學習的快樂,同時通過肢體參與加深了小學生對音樂的感知。
(五)用“析”讓學生理解音樂
音樂音響具有四種特性:音高、音值、音量、音色。在音樂欣賞教學中,音樂特性應有機的滲透在音樂教學中。學習和了解音樂基本表現(xiàn)要素,能有效的促進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形成發(fā)展。讓學生在“畫”中升華音樂采用圖畫的方式參與音樂是學生比較喜歡的一種活動,它是學生對音樂情感的一種自然流露,也是教師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一種方式。讓學生用“故事”表達音樂,少兒音樂題材中故事成分相對較多,學生如果能以故事形式表達音樂能讓他們更好的走進音樂、理解音樂。在欣賞過程中把感受到的音樂用“畫”“故事”表達出來,用這種小學生能夠掌握的方式去分析音樂表達音樂一定能夠幫助小學生深入的理解音樂。
總之,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我們要以小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為出發(fā)點不斷探索,尋找適合當?shù)亟虒W條件培養(yǎng)小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方法。在教學中引領學生追求美、發(fā)現(xiàn)美,讓我們在音樂欣賞活動中,給與小學生帶去感知、體驗、理解音樂的教學,使他們對音樂欣賞產(chǎn)生積極性、主動性、相信我們的努力一定會讓小學生的審美和欣賞能力有意想不到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曾芳.中小學音樂感受與鑒賞教學研究[M].湖南師范大學,2001.
[2]楊衛(wèi)兵.淺談小學音樂欣賞教學原則及其意義[J].貴陽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