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整個教育事業(yè)的基礎(chǔ),小學教育對學生有著十分重要的啟蒙作用。而作為小學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語文教學則潛藏著巨大的教育價值,有利于小學生全面健康的身心發(fā)展。然而,受各種現(xiàn)實因素的影響,當前小學語文教育方法老化、陳舊,制約著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有效展開。因此,結(jié)合小學教育實際,創(chuàng)新性地采取切實有效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改變當下小學語文教學所面臨的困境顯得尤其重要。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方法 創(chuàng)新
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和社會節(jié)奏的加快,“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越來越成為家長們共同的心聲,小學生的學習壓力也越來越大,各種學習、補課充斥著他們的生活,游戲時間受被大大壓縮了。游戲需要得不到滿足,無疑對兒童的身心健康的發(fā)展造成影響,也直接導致學生的厭學情緒的發(fā)生。
此外,沉重的教學負擔、落后的教學方法更是直接導致小學生學習質(zhì)量的下降。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枯燥、乏味、單調(diào)破壞了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信心與興趣,加大了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困難和吸收障礙。
“苦學是一種不可持續(xù)的學習行為”,“樂學才是一種可持續(xù)的學習行為”,何為“樂學”?當學習是發(fā)自于學生的內(nèi)心,是學生自己的精神需要,那么它就會成為一種愉悅的學習,學生的學習成績才有可能得到提高。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樂學”呢?筆者結(jié)合實際的工作經(jīng)驗,考慮了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認為將游戲運用到實際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將會取到令人驚喜的效果。
一、適當?shù)剡M行益智性游戲,增加課堂趣味性
剛剛進入小學校園的小孩子往往會有較為強烈的好勝心,表現(xiàn)欲,在小學語文課堂上適當?shù)卦O計一些益智游戲,諸如闖關(guān)游戲、比賽競爭等,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一來,課堂氣氛會越來越活潑,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學習成績也會隨之提高。
例如,將文化綜藝節(jié)目“漢字英雄”簡單化,應用于課堂。即將所學習的新的漢字、詞組、成語等抹去關(guān)鍵字放入九宮格內(nèi),在老師對該詞的解釋下,由學生將正確答案填入空格,最終完成九宮格的填寫??梢圆扇》纸M對抗以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性。再如,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文字卡牌”,在課堂中進行“組詞打牌游戲”,邊出牌邊讀出讀音,對方則要拿出能夠與之組成詞語的卡牌,全部出玩者為勝。
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在小學語文課堂進行適當有益于學生身心發(fā)展、益智健康的游戲,不但可以滿足小學生對游戲的渴求,而且,在游戲中獲得的滿足感和成就感會讓他們更加投入到學習中,掌握的知識也會更深刻。
二、嘗試角色扮演,在游戲中學習語文知識
現(xiàn)在的小學課本,增加了很多趣味性和實用的的課文,但是,如果只靠老師用一支粉筆,一張嘴枯燥而乏味的講解,則喪失了很多的滋味,學生理解的也不會很深刻。為此,我們可以通過在課堂上設置虛擬情景方式來重現(xiàn)課本中的內(nèi)容,找到一些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guān)的的道具來裝扮課堂,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同時,讓學生扮演課文中的角色,模仿人物的語言、動作等,以表演的形式進行語文教學,滿足兒童的好奇心與求知欲。
例如,《小蝌蚪找尾巴》在實際教學中,可以由不同的學生分別扮演小壁虎、小魚、老黃牛、燕子、壁虎媽媽等不同角色,學生可以用衣服或者手勢來模擬動物的形態(tài),說出動物的語言,發(fā)揮孩子們的想象空間,而不僅僅滿足課本僅有的語言對話,豐富課堂教學。通過這樣的形式,既讓學生們了解了動物的外形,又學習到了科學知識,還能把整篇課文融會貫通,一舉多得。
三、利用多媒體教學,促進語文課堂游戲化
隨著社會發(fā)展的日新月異,越來越多的多媒體設備走進教學,但是,大多數(shù)教師對于多媒體的運用還不充分,有的僅僅是作為講課的一種輔助工具,用來播放PPT,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沒有完全發(fā)揮出來。而現(xiàn)代化的小學語文課堂可以采用一些游戲軟件,把枯燥乏味的教學內(nèi)容放入到輕松愉快的游戲之中,讓學生在游戲中來學習感悟,提高理解能力。
多媒體教學可以通過聲音、色彩、圖像、動畫等不同手段直接作用于學生的感官,利用視聽、時空、動態(tài)優(yōu)勢,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將靜止、抽象、干澀的書面文字變?yōu)榛顫?、具體、有血有肉的直觀形象,學生通過認知體驗,產(chǎn)生情感,促進語文學習。
例如,在進行低年級拼音教學的過程中,用幻燈片設計“摘蘋果,猜猜看”的游戲,屏幕中一顆茂密的大樹上長著許許多多的紅蘋果,蘋果中間有不同的字母,學生把看到的字母讀出來,讀對了,蘋果會從樹上掉下來,讀錯了,蘋果紋絲不動,依然掛在樹上,看看最后誰讀落的蘋果是最多的。這樣的游戲同樣可以運用到語文的學習中,會直觀而形象地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兒童的學習欲望。
四、轉(zhuǎn)變觀念,消除對游戲的偏見
當下,許多老師承認游戲是孩子的天性,但卻將游戲和教學割裂開來,認為游戲是完全的放松,而學習則是一個相對嚴肅的過程,二者是對立的。而且,在課堂中進行游戲會影響學生對學習的注意力,將精力全部都放到游戲上,反而會忽略對相關(guān)知識的學習。其實,這是一種偏見。在語文課堂中運用游戲的教學方法,既是傳統(tǒng)“寓教于樂”的教育思想的體現(xiàn),也蘊含了豐富的現(xiàn)代教育理念,有利于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游戲是小學生體驗世界最直接的方式和途徑,可以培養(yǎng)小學生表達自我、與他人交往的能力,更能促進小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
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轉(zhuǎn)變觀念走出對游戲的誤區(qū),消除對游戲的偏見,敢于并樂于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運用適當?shù)挠螒虻姆椒ㄟM行教學,推陳出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真正的學習革命在于實現(xiàn)在娛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娛樂”(Marc Prensky,2001)。只有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感受到快樂,學習到知識,課堂教學才算是成功,這也是我們小學語文教師終生為之奮斗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杜娟. 小學語文游戲化教學研究[D].西南大學,2009.
[2]王潔琴. 小學語文游戲化教學的設計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4.
[3]高瑞雪. 小學語文游戲化教學模式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
作者簡介:曹紹敏(1982.01-- )女,河北霸州人,河北省霸州市勝芳鎮(zhèn)紅光小學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