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
摘 要:“師生關(guān)系”是教學過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是推動教育活動順利進行不可忽視的教育要素之一。音樂學科教學需要一種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不僅能陶冶人的性情,更主要的是能讓學生通過良好的氛圍,積極、自主地參與音樂課堂教學活動,愉快地接受音樂知識。本文簡要論述了如何在音樂教學中建立新型的師生關(guān)系,并把這種新型師生關(guān)系運用到音樂教學中。
關(guān)鍵詞:新型;師生關(guān)系;建立;運用
學生如果喜歡一位老師,就可能會喜歡他所教的課及要求的一切;學生如果討厭一位老師,就可能會討厭他所教的課及講的一切。音樂教學中,這種現(xiàn)象尤為明顯。隨著新課程的實施,教師的角色發(fā)生了根本性改變,從過去的知識權(quán)威到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從知識的傳遞者變?yōu)榱藢W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以及學生心靈的影響者、激勵者和鼓舞者,如果我們?nèi)匀煌A粼谝酝欠N等級森嚴、嚴肅沉悶的師生關(guān)系中,顯然不能適應(yīng)新課改的要求,音樂教育的目的也難以達到。從這一點上看,新型師生關(guān)系的建立對當今的音樂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明確學生在音樂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是建立新型師生關(guān)系的前提
音樂是一門藝術(shù)學科,知識抽象而不易理解。學生能否真正掌握,不僅在于他們個人的理解能力,更多的在于老師在教授過程的表達方式是否能引起學生與其交流的興趣,更在于這種交流的和諧與否。學生在接受教育、汲取知識的過程中,是帶有主體性的。在很多情況下,不是學生不積極、不主動,而是教師壓抑了學生的主動性。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多給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在音樂課堂中,我們要重視學生的親身體驗,重視創(chuàng)造,培養(yǎng)學生自我賞析和審美評價的能力,使他們自主參與到活動之中,讓他們,而不是教師本人,真正成為音樂課堂的主體。與此同時,因為教師與學生在年齡、社會閱歷、知識水平、個人修養(yǎng)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從而他們對音樂作品的理解也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偏差,教師要把學生當做有個性,有特性的人,要尊重和承認這種偏差?!笆澜缟蠜]有完全同樣的兩片樹葉”,自然世界上也就沒有完全一樣的人。每個個體都有其不同于別人的個性,所以教師要注重挖掘每個學生潛在的東西,要尊重學生的愛好、尊重學生的情感、尊重學生的理想、尊重學生的勞動成果等,總的來說是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建立起一種不同于以往的全新的師生關(guān)系。
2.新型師生關(guān)系的特征是民主、平等、和諧
有的教師表面上很謙虛,總說自己是“三尺書生,一介微命”,但骨子里對學生往往還是居高臨下,站在教室里,自己就成了皇帝,“你應(yīng)該干什么”成了這類教師的口頭禪。試問,這樣的老師又怎么能在一個本該歡娛的音樂課堂里營造美妙的氣氛呢?在新型的師生關(guān)系里,教師與學生的人格是完全平等的,師生是“同一個戰(zhàn)壕里的戰(zhàn)友”。教師不再是以“教師爺”的身份居高臨下地教導學生,而是以一個引路人的角色來幫助、點撥學生。教師能夠“蹲下來和學生說話”,能夠設(shè)身處地地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思考問題;在這種新型的師生關(guān)系里,教師可以批評學生的種種錯誤,而“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學生當然也可以對教師的失誤給予指正。只有在這種民主平等的氛圍里,學生才有可能展開音樂的翅膀自由自在地飛翔。良好的音樂課堂上,師生應(yīng)該是不分彼此的,音樂所給予的是大家共同的享受,它不是老師專有的,在音樂面前人人平等,老師更不能將自己的理解強加在學生頭上。音樂課堂永遠都應(yīng)該是生動、活潑和無所拘束的,只有將多年來掛在老師臉上的嚴肅、冰冷的面具撕掉,雙方以對話、包容的關(guān)系相處,達到和諧一致,使情感產(chǎn)生了共鳴,音樂教育才能真正達到其凈化心靈、陶冶情懷的目的。
3.建立新型師生關(guān)系的途徑是尊重、了解和關(guān)心學生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fā)出來的,才能達到心的深處?!苯處熞⑵鹨环N全新的師生關(guān)系,得到學生的尊敬、信任和愛戴,使自己具有強大的教育感召力,僅有責任心、事業(yè)心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尋找多種方法,掌握一定的技巧,去贏得學生的心,使自己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尤其在音樂課堂上,這樣的信任更容易激發(fā)學生興趣,從而達到活躍課堂氣氛的目的。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在音樂課堂上,我們要尊重學生的每一次上臺表演,哪怕他們有時的表演是非常單調(diào)的,但我們一定要給予鼓勵,激發(fā)他們大膽地創(chuàng)作。如何才能全面掌握學生的不同特性,這就要求我們時刻注意了解和關(guān)心學生,深刻把握其個性特點。音樂教師怎樣才能做到了解學生、關(guān)心學生,我認為有兩點:一是課堂上的了解,二是課外的了解。課堂上對學生的了解是通過學生的上課來觀察他們,了解他們在發(fā)聲、視唱、聽音、欣賞方面的能力,了解他們在課堂上的種種表現(xiàn)。而在課外,則主要通過交互的活動來了解他們,跟他們談心、交流思想、融洽感情。只有真正尊重、關(guān)心和了解了學生,用自己內(nèi)心的真情實感同他們相處和交流,才能真正建立起一種民主、和諧、平等的新型師生關(guān)系。
音樂是以聲感人、以情感人的藝術(shù),音樂的教學本身就是師生感情交流的過程。所以,一種全新的、融洽的師生關(guān)系的建立是音樂教學能否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將使師生雙方受益,真正達到音樂教學陶冶性情、凈化心靈的目的。
(作者單位: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銀川市第二十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