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令梅
摘 要:當前,我國愈來愈重視素質教育,對于信息技術課程方面的教學要求也愈來愈高。但目前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有效性較低,課堂教學效果不佳,本文針對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闡述了相關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信息技術學科;課堂教學效率;教學策略
由于信息技術課程本身課時較少,因此,如何提高當前信息技術學科的課堂教學效率就顯得尤為重要,下文筆者將就此展開分析,并介紹相關的教學策略。
1.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首先要激發(fā)學生對信息技術課堂的學習興趣,只有學生自身充滿求知欲,對學習的內容感興趣,才能有更好的學習狀態(tài),學習效果自然翻倍。
信息技術學科這一課程單聽名字顯得枯燥無味,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灌輸新的理念,通過學習信息技術課程,可以更好地掌握信息技能,如利用電腦制作各種作品,上網沖浪等,既可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讓學生邊學邊嘗試練習,這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的趣味性,而且能避免課堂過于枯燥、冗長沉悶,通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2.創(chuàng)設溫和的學習環(huán)境,促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
溫和的學習環(huán)境可以促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也應當注重為學生創(chuàng)設溫和的學習環(huán)境。
當前,我國多數高中是以大班學習為主,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各種上機操作難題,教師很難兼顧到所有同學。因此,教師可以將班級分組,根據實際了解的情況,選擇班中幾名學習優(yōu)秀的同學充當小組長,輔導小組中的其他同學,幫助同學解決遇到的小難題,以溫和的學習方式,帶動班集體同學共同進步、成長。教師應縱觀課堂教學情況,有針對性地輔導學生,幫助學生共同解決難題。創(chuàng)設溫和的學習環(huán)境,以和諧的合作學習氛圍為主,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而且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學習能力,提高班集體的凝聚力。
3.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1)任務驅動法。采用此教學方法,即讓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通過提出任務、分析任務、提出問題、尋求解決問題方案、學生完成任務、檢查任務完成情況這六個環(huán)節(jié),逐步掌握所學的知識和技能。任務驅動的特點是在教學中以完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為線索,把教學內容巧妙地隱含在每個任務之中。教師需要做的就是適當進行總結、歸納,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重難點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分層教學法。由于是大班教學,班中每位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水平不一,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采取分層教學方式來進行授課。可以讓計算機成績較好的同學帶動成績一般的同學,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在任務的分工方面,教師可以在旁輔導,確保每位同學都能在任務的完成中出一份力,此外,對這類同學,教師應當布置一些更高難度的任務。對于信息技術水平不高的同學,教師應當按部就班,以加強學生的基礎操作技能水平為主,安排基礎的學習任務,避免難度過大,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這樣的課堂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間的合作默契性,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4.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當前我國提倡的素質教育,已不再是傳統(tǒng)的教師教、學生學的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因此,教師應為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提供充分的機會,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要想方設法引導學生自主思考,遇到問題時先讓學生思考、討論,嘗試自主解決,實在解決不了的時候,再由老師加以點撥、引導,這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由老師引入下載的其他方法,讓學生嘗試用下載工具進行下載,讓學生感受到其他方法的下載的優(yōu)越性。通過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可以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而言之,在以后的信息技術學科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為前提,為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充分提供機會,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以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真正掌握信息技術課程的實踐操作技能,為日后工作、生活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喬建中,陶麗萍,張麗敏,史瑞瑞.我國有效教學研究的現狀與問題[J]. 青年教師,2008(09).
[2]王 平.信息技術學科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與實踐[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0.
(作者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陸川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