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興蘭
摘 要:初中化學學科的有效開展,實驗部分可以說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初中化學課是化學學習的開始,在這一階段的教學中,比起理論教育,實驗教學更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和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素養(yǎng)。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對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提出幾點想法。
關鍵詞:初中教學;化學學習;實驗學習;改革教學;創(chuàng)新教學
課程改革提出:教育必須全面化、多元化,全面提升學生的素質。要想在初中化學學科有效落實這樣的要求,就勢必要總結以往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改革教學方案,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那么,在實際的課堂上,如何對初中化學實驗課進行創(chuàng)新呢?
一、樹立科學實驗教學觀念
實驗教學的順利開展,首先就要求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實驗教學觀念,從而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進行科學的實驗和真理的追求。由于受到應試教育多年積弊的影響,傳統(tǒng)化學實驗教學中往往是教師進行實驗,學生在下面觀察,完全沒有重視師生之間的互動,更忽視了教育教學中學生綜合能力,包括情感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說,新時期的化學實驗教學,教師必須要注重實驗中的溝通和研究,從而讓學生正視實驗教學的重要性和客觀性。
二、重視實驗教學探究過程
在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實驗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然而,有一點也是不容忽視的,那就是實驗探究。實驗課的開展勢必要讓學生圍繞某一個問題進行探索研究,通過實驗(也就是親身實踐),最終獲得知識的正確理解方法和解答結果,從而提高學生的化學知識水平。在這前期的探究過程中,教師必須善于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研究。自己發(fā)現問題,并能尋找一些理論知識進行假設的支撐,預想實驗可能產生的結果,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逐步找到化學實驗學習的正確過程。在這個探究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地進行教學改革,變傳統(tǒng)的“個人自學”為“團隊合作探索”,讓學生通過彼此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完善自己的預想和理論。當然,在這個探究過程中,教師扮演的是“引導者”和“調節(jié)者”的身份,而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宏觀控制者”。在學生探究的時候,教師可以適當地給予意見,但切忌反駁和訓斥學生的錯誤假設。每一位教師都應當清楚,只有鼓勵才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火花,促進整個實驗課堂的積極發(fā)展。
三、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自主進行實驗的場景
化學實驗教學,顧名思義,“實驗”是獲取教學知識的重要手段,正所謂“實踐出真知”,教師單純地講解縱然是千遍萬遍,但比不上學生親自進行感受和體驗。正因如此,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善于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自主進行實驗的教學氛圍和教學場景,促使學生主觀能動地進行實驗模擬和操作,在這個實際操作過程中,不僅能鞏固教師之前所強調的重點知識,同時也能促進學生發(fā)現一些教材和習題上沒有注意到的小問題,當然,在這個親身實踐的過程中,對于學生化學興趣的培養(yǎng)也是十分有利的。其實要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實踐操作的化學教學場景并不難,比如,涉及“溶液”這一部分的講解,教師就可以分給學生一些食鹽,鼓勵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進行實驗操作,并要求認真記錄觀察,自己總結出有關“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相關知識。盡管這個實驗十分簡單,甚至可以說是十分單調,但仍然可以激發(fā)學生對化學實驗的學習興趣,且這樣的教學形式,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摒棄了傳統(tǒng)教學中忽視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要點,促進了化學實驗教學的正向改革和發(fā)展。
四、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實驗
多媒體教學是比較簡單易行的促進化學實驗課堂創(chuàng)新和改革的教學方法。一直以來多媒體在教學中都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不僅可以大大節(jié)省教師在課堂上的板書時間,還能夠長時間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課堂的高效運作。在化學實驗教學課堂上,針對一些比較難的、不易實際操作的、或者說是一些不符合我們常強調的“綠色化學”概念的化學實驗,都可以借助多媒體,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通過視頻短片和影像資料的展示,省去了教師的實驗時間,降低了課堂的實驗難度,展示了實驗的直觀性,還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可謂是一舉多得。
改革和創(chuàng)新化學教學形式,促進實驗教學的發(fā)展已經是大勢所趨,每一位化學教師都應該引起充分重視。在整個初中化學學習過程中,實驗部分所占有的比例并不是很多;在整個中考的成績比例中,化學學科也并非舉重若輕。然而,初中化學學習是學生化學學習的基礎,這一時期的化學教學活動直接影響學生未來對化學學習的態(tài)度和想法。因此,教師必須抓住這短暫的教學時間,力求在學生的心中種下興趣的“化學種子”,讓學生在化學之路上充滿陽光,從而沐浴著陽光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徐曉娟.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J].新課程學習:上,2011(11).
[2]石寶偉.淺談初中化學實驗設計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J].中小學實驗與裝備,2012(2).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