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我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存在某些不利傾向,主要有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非科學傾向,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兼職化傾向,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教管脫節(jié)傾向,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空洞乏味傾向。這些不利傾向阻礙了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必須有針對性地加以克服。
關鍵詞: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不利傾向
目前我國正處在改革的攻堅階段和發(fā)展的關鍵時期,社會情況發(fā)生了復雜而深刻的變化,思想政治工作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困難和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容忽視的是學校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不正確的認識和某些不利傾向,影響和制約著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開展。這些應當引起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一、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非科學傾向
一些人認為思想政治工作無非就是讀報紙、看新聞、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傳達重要會議精神,更多的是組織一些文體活動,它的內涵不清,外延太大,方式方法單調生硬,根本不是一門科學,因而就沒有學習和研究的必要,也沒有必要設立專職的思想政治工作崗位,更沒有必要設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教育課。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門科學,它有自己的研究對象,有自己的目的和任務,有自己的理論基礎,也有自己的規(guī)律和特點,因而構成了完整的科學體系。由此可見,思想政治工作不僅是一門科學,而且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工作,任何人如果不經(jīng)過努力學習、勤奮求實的工作是不可能勝任這項工作的。
二、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兼職化傾向
有些人認為思想政治工作沒有必要搞專職化,專職政工人員的設立不但浪費國家大量的財力和物力,而且脫離教學實際,收不到良好的效果。他們認為可以搞兼職化,實行專業(yè)教師導師制和兼職班主任的做法,同樣會取得與設置專職政工人員一樣的效果。持這種觀點的人在高校教師中占有一定比例。應該承認,專業(yè)教師導師制和兼職班主任的做法,對于進一步加強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調動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是非常有意義的,它可以起到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易起到的作用。但由此斷定思想政治工作就應該兼職化,否定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是錯誤的,也是有害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內容多、任務重,除了思想教育外,還有黨團工作和日常管理等事務性工作。這些工作專業(yè)教師是無法完成的,必須有一支專職政工隊伍來完成。
三、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教管脫節(jié)傾向
思想政治工作教管脫節(jié)傾向,是指把思想政冶工作與教學工作人為地對立起來,專業(yè)教師不管思想教育,教學中不注重教書育人,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又往往脫離教學、科研、學習的實際。在實際工作中教管脫節(jié)現(xiàn)象一直存在,而且表現(xiàn)比較突出。這種現(xiàn)象不利于思想政治工作者與專業(yè)教師之間的團結,不利于教書育人,說到底是不利于教育形成合力和人才的培養(yǎng)。要扭轉這種局面,就要求每個教師必須明確教書育人的職責,在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既教學問,又教做人。政工干部要緊緊圍繞學生專業(yè)學習這個根本任務。來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有些工作可以作為評職評優(yōu)的重要依據(jù)。這樣才能避免教管脫節(jié)現(xiàn)象,真正形成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局面。
四、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空洞乏味傾向
所謂空洞乏味現(xiàn)象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脫離學生實際,內容空泛,方法簡單生硬,形式僵化呆板,可接受性差,因而不受學生歡迎,使學生產(chǎn)生反感甚至逆反心理,收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這也是當前影響和制約思想政治工作開展的重要原因。
這種傾向產(chǎn)生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理論水平較低,還不適應新時期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二是思想政治工作往往脫離教學、學習的實際,游離于這些根本工作之外。往往只是就事論事,不貼近大學生的實際生活,不能引起他們的思想共鳴。三是由于社會不正之風和消極腐敗現(xiàn)象的影響,我們講的道理在現(xiàn)實生活中行不通或不存在,學生不信服。大學生在學校接受一學期的思想教育,回家或在社會上聽到看到一些消極腐敗現(xiàn)象就會影響他的思想,改變他的認識。這種情況使我們教育既顯得蒼白無力,又覺得空洞乏味。
新的形勢向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任務,同時也向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克服實際工作中存在的不正確認識和傾向,勇于創(chuàng)新,才能夠開創(chuàng)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王立海.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問題與對策[J].職教論壇,2013(8).
作者簡介:張玉生(1970— ),河北圍場人,本科學歷,現(xiàn)為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安全工作處政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