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浩森
摘 要:證人具有不可替代性,證人證言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證人是否出庭作證關系到訴訟活動能否良性運轉(zhuǎn)以及查明犯罪事實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保護證人也就變得迫切而必要。另外也是對憲法關于人權保護的響應。2012年新刑訴法對此進行了修改并增加了相應條文,確立了刑事證人保護制度的基本框架,確保證人證言這一證據(jù)形式在刑訴中的有效實現(xiàn)。但是,就目前從我國刑事證人保護制度的立法來看,依然存在一些不完善之處,以及司法實踐中出現(xiàn)的證人出庭難的問題。本文主要分析我國證人保護制度所存在的不足,針對性的提出完善措施,來保證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有利于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強化公民作證義務,增強公民的社會責任感,積極鼓勵人民同犯罪作斗爭。為我國早日實現(xiàn)法治中國的目標貢獻一點力量。
關鍵詞:證人證言;新刑訴法;證人保護;社會責任
一、我國刑事證人保護制度的現(xiàn)狀及評析
(一)我國刑事證人保護制度的立法現(xiàn)狀
我國新《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一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保障證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痹摋l對我們的啟示是,如果證人連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證,證人出庭作證的積極性便大打折扣,那么證人質(zhì)證制度形同虛設。
第六十二條確定了證人、被害人、鑒定人及其近親屬訴訟中作證的保護制度。但由于我國現(xiàn)階段司法資源的有限性和規(guī)定在全部案件中都統(tǒng)一實行作證保護的難度,因此2012年刑事訴訟法按照循序漸進原則對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zhì)的組織犯罪、毒品犯罪這四類案件確立了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證人、鑒定人、被害人的作證保護義務。
第六十三條確定了證人作證補償制度。從本條來看,我國建立了對證人補償制度的財政保障機制,將證人作證的補助納入司法機關業(yè)務經(jīng)費中。該條只為鼓勵證人出庭作證,確保刑事訴訟能夠更好的查明案件事實,懲罰犯罪。只有對證人履行作證義務提供法律和經(jīng)濟上的保障,證人切實履行作證義務才能成為一種實際可能。
我國對證人保護的規(guī)定常見于憲法、刑法、治安處罰法和刑事訴訟法等法律法規(guī)中。例如《憲法》第41條第2款指出,“對于公民的申訴、控告或者檢舉,”“任何人不得壓制和打擊報復”,明確了證人權利應當受到憲法保護。另外,實踐中往往會出現(xiàn)對證人進行打擊報復的行為。因此,制裁與懲治這種現(xiàn)象,根據(jù)對證人權益侵害的程度不同,《刑法》和《治安管理處罰法》分別規(guī)定了相關條款。例如《刑法》第307條、第308條規(guī)定了“妨害做證罪”、“打擊報復證人罪”。《治安管理處罰法》第19條規(guī)定:“對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證人打擊報復的”,“從重處罰”。第41條提出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處罰方式和力度。2012年修訂的刑事訴訟法修改和增加了證人保護的內(nèi)容,第61條至第63條從證人保護的對象、保護主體、保護內(nèi)容、保護措施、保護程序五大方面確立了我國刑事證人保護制度?!吨伟补芾硖幜P法》第42條第(四)項規(guī)定: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一般情形下,拘留不超過5日,罰款不超過500元;如情節(jié)較重的,行政拘留不會超過10日,同時可以并處500元以下罰款。
(二)新刑訴法中證人保護制度的評析
新刑訴法在刑事證人保護方面的規(guī)定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基本上建立了我國刑事證人保護制度,完善了保護措施。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明確了證人保護的適用案件類型。例如刑訴法第六十二條規(guī)定的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zhì)的組織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的證人屬于保護對象。以上所列均屬重大刑事案件,因此,該類案件對社會危害大,證人受到打擊報復的可能性也就增大。
第二,明確了證人保護的具體措施。與修訂以前的刑訴法相比,過去對證人保護都是原則性的規(guī)定。例如刑訴法原第49條以概括性語言規(guī)定不得對證人及其近親屬威脅、打擊、報復,缺陷是并沒有提及應具體采用什么樣的措施去保護證人。所以,缺乏可操作性。對證人的保護也僅限于對打擊報復者的事后懲治。鑒于此,新刑訴法第62條完善了該條內(nèi)容,不僅規(guī)定了對證人信息的保密、隱蔽式做證、人身保護、住宅保護等保護措施,還規(guī)定了禁止令。這樣就使得事前預防性保護與事后保護相結合,形成了較為科學的保護證人的體系。
第三,明確了證人的拒絕出庭做證權。雖然證人有作證的義務,但《刑事訴訟法》第188條規(guī)定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可以不被強制出庭做證,這是我國有關近親屬拒絕出庭做證權的首次規(guī)定,因此也就符合了我國傳統(tǒng)倫理道德的要求,與我國傳統(tǒng)的親親得相首匿原則不謀而合。親親得相首匿,是漢代刑罰適用原則之一,具體指漢代法律所規(guī)定的直系三代血親之間和夫妻之間,除犯謀反,大逆以外的罪行,有罪應相互包庇隱瞞,不得向官府告發(fā);對于親屬之間容隱犯罪的行為,法律也不追究其刑事責任。對特殊證人的保護,我國古來已有。證人拒絕出庭做證權,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法治精神,反映的是法律對社會和諧的關注以及對人民的尊重和保護。
第四,明確了證人做證所花費的必要支出的補助。《刑事訴訟法》第63條規(guī)定證人因履行做證義務而支出的費用有權得到補助。證人履行的是對國家的義務,其合法費用應由國家承擔。這樣做有利于免除證人經(jīng)濟上的后顧之憂。
二、我國刑事證人保護制度存在的不足
立足司法實踐,證人出庭難的問題一直揮之不去,無法得到徹底的解決。證人因恐懼害怕不敢、不愿、不能出庭作證,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是缺乏對國家機關的信任,缺乏司法公信力,認為國家沒有能力保護自己或是惹上什么麻煩。就現(xiàn)有立法來看,我國證人保護制度還存在著明顯的缺陷,主要有:保護主體范圍不明確及職責不清、忽視對證人的財產(chǎn)權益的保護、保護措施不夠多樣等。
首先,證人保護主體職責不明,缺乏專門的證人保護機構。新《刑事訴訟法》規(guī)定證人保護的主體是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這樣就使得三機關職責不明,具體分工不清,出現(xiàn)相互推諉的現(xiàn)象。表現(xiàn)在,是否共同履行保護職責還是分訴訟階段來履行。在具體操作上會出現(xiàn)一系列程序上的問題。眾所周知,好多冤案可以說就是在程序上出了問題。另外案件審結后,證人的保護應由哪個機關來負責又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叭嗣穹ㄔ?、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依法采取保護措施,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配合”該款中的“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配合”,那就是說其他單位或者個人也可以對證人進行保護,如此一來,法律的規(guī)定就模糊了,到底是允許公檢法對證人進行保護呢還是由有關單位或個人對證人進行保護。亦或是公檢法、單位、個人聯(lián)合進行保護。倘若真的如此,單位和個人所付出的保護費用又由誰來負擔。簡言之,單位和個人的意志容易受公檢法的左右。那么有關單位和個人的配合保護不就形同虛設了嗎?以上種種問題如不能解決的話,將影響實踐中對證人的保護。亟待國家能過出臺具體的對證人保護的細則。
其次,缺乏具體的程序規(guī)定?!缎淌略V訟法》第62條規(guī)定證人“認為因在訴訟中做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可以向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請求予以保護”該款規(guī)定確定了證人所享有的申請證人保護權,也明確了證人保護的一種啟動方式。但是當證人提出保護申請后,申請應由哪個機構來決定?哪個機構負責執(zhí)行?執(zhí)行的期限是多長?決定、執(zhí)行是否需要監(jiān)督?由誰如何來監(jiān)督?對證人保護不利是否要追究責任?等等一系列程序問題。凸現(xiàn)了我國證人保護制度的不完善。因此需要我國立法明確規(guī)定,一旦缺乏具體的程序規(guī)定勢必導致司法實踐中對證人保護難以落實,進而影響到證人出庭作證的積極性,不利于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
再次,因證人出庭作證遭受間接損失應當如何賠付并未做明確規(guī)定。2012年《刑訴法》只規(guī)定了對證人因出庭作證支出的交通、住宿等費用給予直接補助同時不會影響證人作證期間的待遇,但對證人因作證遭受人身傷害、財產(chǎn)損失或精神損害等是否應當?shù)玫阶泐~補償以及由哪個機關賠付并未作規(guī)定。
最后,全民缺乏社會責任感,法律意識淡薄。近年來見義勇為的模范事跡越來越少,人與人之間情感間的淡化,沖擊著人們的社會責任感。國家的法律并未真正全面走出文本、走向大眾。為此,黨和國家提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塑造,樹立公平、公正的作風,增強人民對法律的監(jiān)督和信心。一種制度需要有良好的環(huán)境來滋養(yǎng),證人保護制度也不例外,需要營造一個良好的法治環(huán)境,健全的保障、保護機制、服務機制,更能夠調(diào)動人民的積極性,從行為上鼓勵人民同犯罪作斗爭,而不是空喊口號。
三、完善我國刑事證人保護制度
建立完善的證人保護制度有重要意義。第一,可以有效地保障證人權利不受非法侵害?!艾F(xiàn)有證人做證制度以犧牲證人的自由與權利為代價來維護社會秩序的設計”,這與尊重和保障人權的價值目標發(fā)生了沖突。采用一切可行的手段來促進證人是法庭的職責。證人出庭作證是證人向國家履行的義務,是為幫助法官能夠準確地認定案件事實和正確適用法律提供依據(jù)。第二,完善證人保護制度可以有效地保障訴訟活動的良性運轉(zhuǎn)。如果缺少證人證言的話,就會導致證據(jù)鎖鏈可能無法形成,進而無法使法官排除合理懷疑或者達到內(nèi)心確信的程度,影響訴訟的公正。完善我國刑事證人保護制度的設計的過程中,我們應充分地認識到司法公正和保障人權的關系,不能為追求片面的司法公正而犧牲證人的權益。
完善我國刑事證人保護制度的幾點意見:
筆者認為,應當從證人角度,看證人的安全是否得到確實保障,愿意出庭做證;從社會的角度,民眾是否支持對證人保護制度;從國家機構的角度,細化職責、分工配合。尋找新思路、新方法來切實保障證人的人身及財產(chǎn)安全。
第一,明確公檢法三家的具體職責及分工。修訂后的《刑訴法》已明確規(guī)定公檢法為證人保護主體,那么就沒有必要再另行設定專門的獨立機構“證人保護中心”來保護證人,只需探索公檢法三機關在證人保護工作中的具體職責及分工內(nèi)容即可。應當明確劃分公檢法三機關各自在證人保護制度中的具體職責和角色定位。筆者認為公安機關應當負責具體的保護,即可作為執(zhí)行機關。因為其具有較強的執(zhí)行能力及執(zhí)行經(jīng)驗和方法。檢察院亦可作為國家法律監(jiān)督機關,確立其在證人保護制度中的監(jiān)督地位。法院作為國家的專門審判機關,只需對庭審前需要保護的證人配合公安機關實現(xiàn)匿名作證以及保密等,確保出庭證人在安全的庭審環(huán)境下進行作證。
第二,在運作程序上,應立法建立證人保護程序,細化操作規(guī)則,對證人保護的啟動程序、保護機構的職責分工、保護措施、保護期限、保護監(jiān)督等方面加以規(guī)定。在保護措施方面應考慮增設預防性保護措施及相關的配套服務保障措施。在設置證人保密制度時建立信息泄密責任追究機制。在偵查、審查批準逮捕、審查起訴、法庭審理前后,都要派遣有關機關工作人員對證人進行保護。保護程序的啟動。由證人及其親屬和公安機關偵查部門提出保護申請的,報公安機關證人保護機構審核,證人保護機構認為需要實施保護的,應對保護措施、等級、期限提出初步意見,然后報檢察機關證人保護監(jiān)督機構批準,啟動保護程序。由檢察機關自偵(包括反貪局和反讀局)、偵查監(jiān)督、公訴審部門提出申請的,直接報檢察機關證人保護監(jiān)督機構決定,啟動保護程序。緊急情況下,可由執(zhí)行機關先行保護,再報檢察機關審批。第二,保護任務的執(zhí)行。證人保護的執(zhí)行一律由公安機關進行。檢察機關審批決定后,填寫證人保護批準書,批準書應當注明保護措施、等級、期限等內(nèi)容,交由公安機關執(zhí)行。公安機關在執(zhí)行過程中,需要其他單位配合的,其他單位應當配合。第三,保護內(nèi)容的變更。在證人保護過程中,如需變更保護措施、等級、期限等內(nèi)容的,由檢察機關證人保護監(jiān)督機構審批決定。第四,保護程序的終止。保護期滿,保護程序自動終止。
第三,建立保護責任追究制度。但凡負責保護證人的人員,因違法或重大過失導致被保障證人的保護權或人身、財產(chǎn)受損的,應當追究其責任。在一般情況下,保護不利的相關責任人應當進行合理的處分。對證人及其近親屬和相關部門提出的保護不利的控告和申訴,檢察機關應當及時受理并依法開展調(diào)查,對保護不負責任、措施不當?shù)刃袨?,要及時予以糾正。
第四,確立合情合理的賠償制度。主要適用于證人因作證而受到人身傷害、財產(chǎn)損害或精神損害等應當?shù)玫饺尜r償。因加害人打擊或報復等原因給證人及其近親屬造成人身損害的,由加害人承擔賠償責任,保護機關承擔保護不力的補充責任;造成財產(chǎn)及財產(chǎn)性利益損失的,由加害人賠付或者由權威評估機構按照市場價格估價法鑒定后的價格予以賠付;給精神上造成損害的,應當予以精神損害賠償。
第五,加大普法宣傳力度,增強司法的公信力。對出庭作證的證人給予適當?shù)臉s譽作為獎勵。相關機關可公布一些隱藏身份的證人作證的案例來鼓勵人民積極作證,起到一定的模范、引導作用。
建立完善的證人保護制度既是維護國家正義的要求,也是尊重保障人權的體現(xiàn)。(作者單位:甘肅政法學院)
參考文獻:
[1] 冀祥德.最新刑事訴訟法釋評[M].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2年3月第1版.
[2] 羅納德·J.艾倫.理性·認知·證據(jù)[M].法律出版社2018年8月第1版.
[3] 尚華.論質(zhì)證[M].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3年11月年第1版.
[4] 王永杰.從訊問到詢問[M].法律出版社2013年1月第1版.
[5] 王忠華.淺談證人出庭作證及權益保護[J].中國檢察官,2006,(1).
[6] 鐘燕.試論我國證人保護機制的完善[J].法制與社會,2012(4).
[7] 鄒國華.建立現(xiàn)代證人制度的幾點構想[M]//何家弘.證據(jù)學論壇:第4卷.北京:中國檢察院出版社.200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