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秀紅
摘 ?要:本文簡要論述了小學語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旨在調(diào)動學生質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實現(xiàn)教育目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 ?培養(yǎng) ?質疑能力
古人云:“學貴置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現(xiàn)代心理學家也認為,疑是思維之火花,思維總是從發(fā)現(xiàn)問題開始,以解決問題告終的。小學語文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多加鼓勵,引發(fā)學生提問的愿望
教師平時教學中可有意識地積極鼓勵學生多提問題?;钴S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明白,誰要是能解答老師和同學提出的問題,誰就是學得好的;誰要是能提出問題,而且能把同學和老師問住,誰就是學得更好的。古今中外無數(shù)的事例告訴我們,能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人往往閃爍著智慧的火花,牛頓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瓦特發(fā)明蒸汽機,都是起源于質疑。
學生開始嘗試著質疑時,提出的問題少數(shù)有一定的深度,教師給予及時的表揚、鼓勵,都是應該的,也是不難做到的。但這階段學生提出的問題相當一部分的是比較幼稚或偏離教學要求的,而且常能引得哄堂大笑。這時,即使教師不責怪提問的學生,對全班學生的嗤笑置之不理,也會挫傷提問學生的自尊心。也許從此以后,這同學就會在課堂上“勉開尊口”。因此,對不善于提問的學生,教師只有真誠地鼓勵,表揚他們敢于提問的一面。激起學生提問的愿望,保護他們提問的積極性。
二、有質必釋,激發(fā)學生提問的興趣
前人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欲,一經(jīng)老師鼓勵,更愿開動腦筋,提出各種問題,不管何類問題學生都希望得到一個滿意的解答。面對學生的質疑,不管通過什么途徑和方法,都要使學生的求知欲望盡可能得到滿足。這樣,學生的質疑積極性才能保持下去,對提問產(chǎn)生興趣,提問成為學生學習中必不可少的一種需要。這就要求教師備課中必須充分準備,吃透與教材密切相關的知識。如遇到學生提的偏離教材,稀奇古怪的問題,教師課后也應查找資料,尋得確切的答案,找適當時機告訴學生,切不可對學生的質疑隨心所欲。
三、教給方法,培養(yǎng)學生提問的習慣
陶行知說過:“發(fā)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智者問的巧,愚者問的笨?!睂W生有了質疑的愿望、興趣,開始提出的問題較多,且比較膚淺,大多數(shù)是某字怎么讀,某詞怎樣理解,某句什么意思等一些直覺型的問題。如何使學生提出較有份量、較有深度的思辨型、探究型問題?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示范,引導學生掌握一些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規(guī)律、方法。具體可從幾個方面引導、示范:
1.在課題的題眼處提問
題眼是課題中的關鍵詞,有表情達意的突出作用。例如《偉大的友誼》的“偉大”,可提問:“誰和誰的友誼是偉大的?”“為什么說是他們之間的友誼是偉大的?”提出解決這個問題,文章的中心思想,表達的情感,學生就領略無余了。還有《十里長街送總理》的“送”、《飛奪瀘定橋》的“飛”、《林海》的“?!钡榷加猩畛翉V博的含義,學生能抓住這些題眼來質疑,就是跨出了自學的一大步。
2.在課文內(nèi)容看似矛盾處提問
有些課文內(nèi)容上有些看起來似乎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其實這些正是作者著力刻畫之處。引導學生在這些地方提問,并解決疑難,可以把握住文章的精髓,把文章理解得更透徹,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一次一次鍛煉。例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文中,魯迅救助了車夫,本應感到欣慰,為什么臉上的表情變的嚴肅?《在仙臺》中,“我”睡覺蚊蟲叮咬,吃飯難以下咽,為什么卻說是受到了“優(yōu)待”等等。這種“自相矛盾”的文句,造成了文章的起伏跌宕。教會學生在這些地方提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課文內(nèi)容的重復處提問
不少課文,作者運用了重復的修辭手法,以強調(diào)某種感情的強烈、深沉。在這樣的地方,可以引導學生提問、解決問題,使學生掌握一種提出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來充分體驗作品的感情內(nèi)涵。例如《一夜的工作》中,二次發(fā)現(xiàn)“我看見了他一夜的工作”??梢运伎迹哼@句話二次出現(xiàn)有什么作用?討論后學生知道了周總理每個夜晚都是這么工作的,作者為親眼見到周總理一夜的工作而感到幸福、激動?!峨y忘的一課》、《林海》等許多課文中都有重復的語句,學生能抓住這樣的句子,提問、分析、體會,就等于抓住了作者所強調(diào)的思想內(nèi)涵。
4.在課文內(nèi)容看似與常理不符處提問
有些課文,作者為了強調(diào)某個內(nèi)容,某種情感,往往虛晃一筆。這些地方也是引導學生提問、分析、體會作者情感,訓練學生思維的極佳之處。
5.在課文內(nèi)容對比處提問
有些課文,為使表達更清楚常運用對比的手法,或是前后內(nèi)容形成對比??梢龑W生在這些地方設問、質疑。例如《林?!芬晃闹?,第二自然段的一句“大興安嶺這個'嶺'字跟秦嶺的'嶺'可大不一樣”??伤伎迹核鼈冊鯓拥牟灰粯?,帶著問題讀下文,學生明白了大興安嶺的“嶺”“多而溫柔”。
6.在課文內(nèi)容含蓄處提問
課文中有許多句子含義很深,這些是我們提問的難點,也是關鍵?!豆鹆稚剿返谒淖匀欢?,初看只是課文的一個總結,但能抓住這些句子細細體味,可知這一段寫得有山有水,水中有山,山水相依,山水一體。云霧飄緲、宛若仙境的景色,讀來領悟到一鐘獨特意境。
7.在課文內(nèi)容空白處提問
課文中有些句子往往說到關鍵處,嘎然而止、意猶未盡,給讀者想象思考的余地。如果學生提問忽略了這些地方,確實辜負了作者的苦心。例如《窮人》《田忌賽馬》的結尾,就給了讀者廣闊的想象空間。
8.在課文內(nèi)容的關鍵處提問
所謂關鍵的內(nèi)容,是指對全篇課文的理解有重要作用的某些詞句章節(jié)。抓住這些內(nèi)容設問,往往可以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對理解課文,體會感情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養(yǎng)花》最后一段,可提問“為什么說'憂'和'淚'也是樂趣?"這樣的問題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系全文理解作者所說樂趣的博大包容--賞心悅目是樂趣,多得知識是樂趣,付出辛勞是樂趣,分享成果是樂趣。當然,為心愛的東西奉獻真情也是樂趣。
以上只是介紹了一些培養(yǎng)學生質疑能力的幾個著眼點。所有這些必須在教師深鉆教材、學生充分預習課文的基礎下進行。為使這些轉變?yōu)閷W生可操作的實際能力,教師在課堂上一定得細心引導,保證有時間給學生主動提問。教師教會了學生質疑問難,就是教會了學生最好的讀書方法,將使他們一生受用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