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斯敏
【摘要】英語是世界通用語言,各國都開始學習并使用英語。隨著英語的逐漸普遍化,不同地區(qū)也產(chǎn)生了具有本地特色的英語,中國的中式英語也是其中之一。中式英語是一種畸形英語,但是卻依然在我國被廣泛運用,并在與外國進行交流的過程中,地位日漸升高。中式英語在我國運用最多就是翻譯領域,本文就中式英語在翻譯中的實際運用進行了研究分析。
【關鍵詞】中式英語 翻譯 實際運用
中式英語是中國語言文化對英語的影響結果,這種英語并不合規(guī)范,也不符合英語語言習慣,但是現(xiàn)階段卻在我國被廣泛運用,尤其是翻譯中,普遍出現(xiàn)中式英語的現(xiàn)象。因此,了解中式英語和其在翻譯中的實際運用,以規(guī)范我國的英語語言學習及使用,已經(jīng)成為新時代需要重點關注的課題。
一、中式英語產(chǎn)生的原因
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不斷發(fā)展,國家之間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語言的溝通成為國際上共同的問題。英語是國際上的通用語言,現(xiàn)今每個國家都在學習,我國也早在國內(nèi)開設了英語課程。但是由于東西方文化差異比較大,語言表達方式、思維習慣都有較大差別,所以在進行英語交流和寫作時,出現(xiàn)了許多具有中國本土特色的英語,也就是中式英語。
有學者認為,在翻譯中出現(xiàn)中式英語的主要原因分為兩點。一是對原文理解不透,二是對英語的特點不熟,沿用漢語的搭配和結構。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中西方思維方式的差異性,中國人在進行英語語言學習的過程中,運用固有的思維方式和漢語語言習慣,是不可避免的學習過渡階段。
二、中式英語在翻譯中的常用翻譯方法
1.直譯。直譯是中式英語翻譯中十分常見的一種翻譯手法,這種方法需要配合翻譯原文。例如對“閃婚”進行直譯,翻譯成“Flash marriage”。這種翻譯形式將中國特色明顯的展現(xiàn)出來,十分容易引起讀者的錯誤理解。
2.闡釋性翻譯。在翻譯中,如果一些內(nèi)容不能用直譯來翻譯,或是找不到能夠與原文中文詞匯相匹配的英語詞匯,就可以利用闡釋性翻譯。例如:“經(jīng)濟適用房”,利用闡釋性翻譯可以翻譯成“Affordable housing”。
3.創(chuàng)造性翻譯。對于中國的一些流行詞語,在英語中找不到相應的詞匯,就可以利用創(chuàng)造性翻譯。根據(jù)英語語言特點,遵照英語翻譯原則,講中文詞匯所要表達的意思或是形態(tài)特點,利用語音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并帶有一定的幽默性,達到創(chuàng)造性翻譯的目的。例如“給力”一詞,利用創(chuàng)造性翻譯,翻譯成“Gelivable”。
三、中式英語在翻譯中的實際應用
1.詞匯。在翻譯中,不一定每一個中文詞匯都有與其相匹配的英文詞匯,也不一定每一個中文詞匯都只有一個與其相匹配的英文詞匯,因此在翻譯過程中,要求翻譯者必須要根據(jù)原文的內(nèi)容,找到符合語境的英文詞匯,并需要注意其具體用法。在翻譯中時常會出現(xiàn)逐字翻譯的情況。例如在英語作文中時常會用到的“l(fā)earn knowledge”,一般在表達學習知識的時候都會用到,但其實這一詞匯并不是標準英語,而是中式英語,規(guī)范的表達應該是“gain konwledge”。再有被改編成美劇的《甄嬛傳》中,令人記憶深刻的“一丈紅”,被翻譯成“give you a red”,這種直譯過來的意思不能充分表達中文詞匯中的具體意義,西方國家人們在觀看時并不能深刻理解其含義。正確的翻譯應該是將其中抽象的刑罰特點體現(xiàn)出來,翻譯成“give you the Althrea rosea”。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在進行翻譯的過程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修辭不當?shù)那闆r。經(jīng)過翻譯的內(nèi)容不能夠將原文中的意思充分表達出來,忽略了原有語句中的文化特點和寓意,使讀者無法了解原文所要表達的真實意思。例如中文中常用到的“紅人”,是指深受上級喜愛的員工,中式英語會直接翻譯為“red man”,讀者完全不能理解其中表達的含義,其真正規(guī)范的英文翻譯應該是“a favorite with somebody”。
在翻譯中,翻譯者常常會忽視中英文截然相反的表達順序,因此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中式英語的情況。例如生活中十分普遍的“東南西北”,正確翻譯應該是“North South East West”,而不是按照中文的順序翻譯成“East South West North”。
2.詞組。在我國漢語中有著很多語義重復的成語,例如:冷若冰霜、山窮水盡等詞語。但是在英語語言中,卻不贊同利用語義重復的詞語。例如在翻譯句子“她冷若冰霜的瞪了他一眼”時,如果按照中式英語會翻譯成“She as cold as ice and frost to him”,顯得的句子十分冗長累贅,正確的翻譯應該是“She give him a frosty stare”,句子精良,并能準確的表達出原文所要表達的意思。
在翻譯中還需要注意語義沖突的情況。意義沖突的辨別具有一定難度,因此需要翻譯者能夠熟練的掌握其中的規(guī)律。例如在翻譯句子“種植莊稼和葡萄”時,中式英語會翻譯成“raise crops and grapes”,其中“raise”只能跟動物有關的名詞搭配,所以應該翻譯成“grow crops and grapes”。
3.句子。由于中西方句結構特點具有差異性,因此在翻譯過程中,翻譯者需要注意這一特點,及時進行調整。例如語序、主動結構和被動結構、主語使用的人稱傾向與物稱傾向等。在中文句子結構中,通常習慣于將核心詞放在句子后段,將修飾語前移,而在英文句子結構中則恰好相反。同時還要注意句子中主語的變化,不要將中文主語翻譯成英文的主語,以免出現(xiàn)人稱錯位的情況。
在進行句子翻譯的過程中,還需注意替代的問題。漢語的句子結構與英語并不相同,因此翻譯人員需要注意避免語句中重復和累贅。例如在漢語中經(jīng)常反復使用的名詞,在英語中用代詞、短語或省略來表達。
4.語法。中文與英文在語法上有很大差別,在翻譯中也經(jīng)常會發(fā)生語態(tài)方面的錯誤。在中文句子中,主動句具有直截了當?shù)奶攸c,在文章中常常會用到主動句,而在引文中,被動句則更為常用,翻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需要特殊注意語態(tài)的變換。在漢語中并沒有英語中的單復數(shù)和時態(tài),因此在翻譯時,很容易將其忽略。例如翻譯句子“我當時在紐約”,如果忽略時態(tài),就會被翻譯成“I`m in New Yor k at the time”,應注意英文中的時態(tài),將“am”改成“was”。
中西文化具有很大的差異,在詞句的用法上有很大不同,尤其是利用不同的詞語表現(xiàn)相關內(nèi)涵時。例如我國在形容人膽小時,常會用老鼠來形容,因此有了“膽小如鼠”這一詞語,但是在英語的運用中,通常利用兔子來形容人的膽小,所以在翻譯“膽小如鼠”一詞時,不能翻譯成“as timid as rat”,而是要翻譯成“as timid as rabbit”。
很多翻譯者因為不了解英國國家的日常生活習慣,在翻譯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交際方面的問題。例如在中國打招呼時問對方要去哪里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是在西方國家,這種問題就會讓他人覺得被侵犯了隱私。因此翻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要將中西方文化相悖的地方模糊化,將直接的表達轉化成間接地表達,使譯文更加符合讀者本地文化和生活習慣。
四、中式英語解決的方法
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中式英語現(xiàn)象是無法回避的問題。為了解決翻譯中中式英語的情況,需要加強學習,不斷了解英語語言習慣及文化特點。英語詞匯是英語語言的基礎,因此翻譯者應該加強英語詞匯的學習,注意在翻譯中不同語境下不同詞匯的用法,熟悉詞匯的搭配,對具有多種含義的詞匯,要通過查找資料,分析原文中的語境,來確定到底需要用哪一個含義翻譯。語法也是翻譯者學習的重點,要掌握好語法中的規(guī)律,為英語知識的熟練運用提供支撐,增加對語法的使用,降低漢語語法對英語語法的影響。另外,翻譯者需要多加了解中西方文化、思維方式及語言習慣等,保證能夠在中英兩種語言之間進行熟練的轉換,并在譯文中充分體現(xiàn)出不同國家的文化色彩,培養(yǎng)自己利用不同思維方式思考的能力,避免出現(xiàn)中式英語的情況。
中式英語的現(xiàn)象具有一定的客觀必然性,翻譯者需要調整好心態(tài),掌握克服中式英語的技巧。認真學習詞匯、語法,充分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思維方式及語言習慣等。對于詞匯、詞組、句子和語法中存在的中式英語情況要深入研究分析,避免在翻譯中出現(xiàn)同樣的錯誤,通過學習來提高自身翻譯水平,利用不斷的實踐運用改變自身固式的思維方式和語言習慣,盡快擺脫“中式英語”對譯文準確性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李慧蕓.從翻譯視角看Chinglish[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2011.
[2]羅嘉璐.翻譯教學中中式英語及其應用研究[J].海外英語,2015.
[3]邱大平.翻譯過程中的中式英語探析[J].高等函授學報,2010.
[4]康志梅.淺談漢英翻譯中的“中式英語”[J].呂梁學院學報,2011,6(3):44-87.
[5]唐文麗.漢英翻譯中的中式英語及其對策[J].考試周刊,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