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生光
【摘要】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學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教育途徑,對小學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可以提高我國人民的綜合道德素養(yǎng),對于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應該重視其教育的創(chuàng)新性,本文主要從小學生的教育特點以及現(xiàn)階段必須遵守的教育原則,對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如何創(chuàng)新性開展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生 ?思想品德教育 ?創(chuàng)新性
【中圖分類號】G62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8-0054-01
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改革與發(fā)展,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對思想品德進行教育可以培養(yǎng)小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樹立正確的思想發(fā)展方向并養(yǎng)成一定的良好的生活習慣,對小學生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都有一定的影響,但是現(xiàn)階段,我國對于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基本處于課堂教育階段,缺乏對其進行實際的應用與實踐,所以對于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還存在很大的改革空間。
一、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特點以及教育原則
(一)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特點
在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學校在進行教育時,應該重視對課本知識以及教育模式的創(chuàng)新,不能只將課程的教育僅僅局限于課本上的有限知識,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重視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教育走出課堂,融入社會,使學生能夠親身的對課本的知識進行實際的操作,通過各項活動的不斷完成,對自己的思想品德進行進一步的完善,形成自己獨特的人格品質[1]。小學生還處在思想意識不全面的階段,所以學校的教師應該結合小學生的特點,對思想品德教育的內(nèi)容進行合理的引導,這樣才能對小學生起到教育作用。
(二)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原則
1.針對性原則:小學階段是一個人思想品德養(yǎng)成的重要階段,對于小學生在思想品德養(yǎng)成過程中的不良的習慣以及錯誤認識,學校以及教師應該根據(jù)小學生自身的情況,對其進行積極的思想引導[2],使他們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與不足并對其進行及時的改正。
2.教育的多樣化原則:由于小學生自身的思想意識不完善,所以,教師在對其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時,應該采用各種各樣的教育方法,如可以以班會的形式進行思想道德的討論或者進行社會實踐使學生對思想道德進行全面的認識,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小學生對道德教育的興趣,從而使教育的效果得到明顯的上升。
3.堅持示范性引導原則:在學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中,教師是學生的直接行為引導人,小學生在思想方面的認識還沒有完全成熟,缺乏對事物的判斷能力,他們將教師的言行作為自己行為的規(guī)范,所以,教師的行為規(guī)范在小學生的思想道德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應該注意言行一致,為學生做好榜樣,這樣才能保證思想教育的效果[3]。
二、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開展的創(chuàng)新性
對小學生思想品德課的創(chuàng)新,主要是對其教育教學的內(nèi)容進行合理化的創(chuàng)新,它是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創(chuàng)新的基礎,對其內(nèi)容的創(chuàng)新主要是指對教學的形式以及教學內(nèi)容的安排等等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激發(fā)學生對思想品德教育的興趣,從而有效的提高思想品德的教育效果。
(一)對課堂氣氛進行相應的改變
在對小學生進行教學過程中,應該采用氣氛比較輕松的教學模式,因為小學生對社會還沒有完全的認知,還沒有建成自己的世界觀,所以,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課堂教學環(huán)境的輕松[4],這樣才能使學生有興趣去接受教師所教授的知識。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應該只局限于室內(nèi)教學,還應該積極的運用室外的有利條件,將課本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對其進行全面的認知,在日后的生活中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以及行為習慣。
(二)對課程進行合理化安排
1.創(chuàng)新教學的內(nèi)容
隨著現(xiàn)代化教育的不斷發(fā)展,傳統(tǒng)的思想品德教育模式已經(jīng)不能滿足現(xiàn)代化的教學要求,所以學校以及教師必須對教學的內(nèi)容進行創(chuàng)新,教師在教育過程中,不僅要重視理論知識的教育,還應該將理論知識融入到實踐當中,讓學生通過肢體以及感官的認知,對思想品德教育有正確的認識,提高學生的判斷能力,在此同時,教師還應該在教學內(nèi)容中融入便于學生理解的,符合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信息,這樣可以使學生與社會發(fā)展緊密結合,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
2.完善課外活動的形式
在對學生進行課外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的自主吸收能力對課外活動的形式進行及時的創(chuàng)新,在對思想品德教育時,不僅僅只局限于學校之內(nèi),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外活動,積極的參與社區(qū)的一系列活動,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敬老院、孤兒院看望老人或者孤兒[5],這樣可以是學生有自己的思維空間,來對一件事情進行思考,并且做出合理的處理辦法,讓學生在實踐體驗的過程中去了解并領悟優(yōu)秀的思想品德的建成,不斷的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可以達到思想教育的真正目的,有效的提高思想教育的教育效率。
(三)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
在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時,學校還應該重視教師素質的建設,有的學校對教師思想品德教育的沒有足夠的重視,普遍導致教師道德參差不齊等現(xiàn)象,所以,學校應該對教師進行系統(tǒng)的培訓,并積極的倡導教師進行自主學習,有效的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小學思想品德教育是學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工作,但是受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影響,小學思想品德在教育的過程中還存在一系列的不足之處,所以,應該對其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研究,找到相應的解決措施,這樣能夠最大效率的發(fā)揮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工作作用,使學生促進自身優(yōu)秀觀念的建立,達到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晶.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問題及對策分析[D].吉林大學,2013.
[2]尹盼.教學中如何加強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J].新課程(小學),2012,08:72-73.
[3]王以利.對開展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思考[J].神州,2013,03:167.
[4]李湘春.提高小學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效率之我見[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01:207.
[5]Lan-ying ZHANG.Human Solicitude Should be Concerned in the Manag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J]. Canadian Social Science,201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