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摘 要]初中是學生接觸化學的起始階段,其教學質(zhì)量與效果往往決定了學生后續(xù)的學習興趣與動力。從目前來看,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只追求表面的熱鬧,但往往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因此,作為教師,要優(yōu)化課堂教學,以求實為奮進目標,從學生角度設計教學,全面提高教學實效。
[關鍵詞]初中化學 求實課堂 提高 教學實效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5)260081
求實的課堂與“浮夸”“形式”課堂形成相對面,僅僅追求表面的熱鬧并不能讓學生學習到真正的化學知識,教學實效也不會得到大幅度提升。因此,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教師要去除“表面”“形式”化教學,以務實為主,遵從學生的化學學習需求,從而打造求實的化學課堂,提高教學實效。
一、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誘發(fā)學生思考
化學與生活緊密相關,因而教師不能脫離生活談教學。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生活素材搬進化學課堂,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再引出與之相關的問題,從而誘發(fā)學生思考。例如,在學習滬教版初中化學《常見的化學反應——燃燒》這一課時,教師以生活情境引進新課,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首先,教師借助多媒體技術,呈現(xiàn)大興安嶺森林著火的圖片、古埃及人利用燃燒冶煉銅的圖片等,以順利引出“燃燒”的概念。其次,為了調(diào)動學生參與化學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教師出示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師:生活中有哪些燃燒的例子?你知道它們?yōu)槭裁磿紵龁??燃燒所需要的條件是什么?(引導學生大膽猜測)由此,學生開始圍繞問題進行大膽討論,從而初步感知燃燒的概念,并逐步過渡到燃燒原因、燃燒條件的學習。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教師從生活實處入手,利用森林著火、冶煉銅的圖片引出“燃燒”概念,再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jīng)驗舉出鮮活的燃燒實例,牽引學生的思維,從而營造活躍的學習氛圍,提高教學效果。
二、引導學生探究學習,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
以往的初中化學課堂,教師以灌輸教學為主,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壓制,因而學生的思維、學習能力等都沒有得到充分發(fā)揮與挖掘。
而打造求實、高效的課堂要求教師將學生作為主體,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此,教師應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引導學生探究學習,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例如,在學習滬教版初中化學《金屬的性質(zhì)和利用》這一課時,教師設計探究任務,引導學生探究學習,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設計的探究任務如下:
1.為什么菜刀、鐮刀等工具用鐵制而不用鉛制?
2.為什么高壓電線用鋁絲而不用銅絲呢?
3.物質(zhì)的性質(zhì)是否是決定物質(zhì)用途的唯一因素?
學生圍繞探究任務,展開探究性學習。在學生展開探究性學習時,教師并非“撒手不管”,學生在探究時難免會碰到問題,因此教師要及時觀察學生,以便在學生需要幫助時進行及時引導,以保證學生完成探究任務。此外,教師還可以以“學生”身份與其他學生一起交流,分享觀點,形成思維碰撞,從而促進學生深入學習。
三、優(yōu)化課堂提問,調(diào)動學生思維
求實的課堂應該是學生參與的課堂、師生互動的課堂。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可以以問題作為媒介,通過問題引發(fā)師生互動,調(diào)動學生思維的同時營造活躍的學習氛圍,帶動起學生更為積極的學習情緒,從而促進化學課堂教學。例如,在學習滬教版初中化學《幾種重要的鹽》這一課時,教師以提問活躍課堂氛圍,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在課堂提問中,教師以創(chuàng)新的游戲形式展開。教師利用多媒體屏幕展示“火燒圓明園”這五個字,每一個字后面會有相應的題目。教師請一名學生起來作答,學生可以任意選擇一個字,如選“圓”,教師立即點擊,然后出現(xiàn)對應的題目:地質(zhì)人員在野外勘探時往往隨身帶著一小瓶鹽酸。這有什么作用呢?這名學生需要根據(jù)自己選到的題目進行作答(教師給予學生思考的時間)。如果這名學生不能順利作答,那么可以請求其他學生幫忙,答對為止。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教師以游戲形式引出問題,展開課堂互動,創(chuàng)新了提問的方式,也讓學生享受到了學習的刺激感,從而帶動出更強烈的學習動機。
四、引導合作實踐,提升學習效果
合作實踐活動對于學生整體化學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促進作用。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在學生學習完一定的化學知識后,教師可以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引導學生以合作的形式開展實踐活動,并在第二天的課堂上展示實踐成果,從而提升學習效果。一般而言,實踐活動靈活而開放,容易調(diào)動起學生的參與欲望。教師還可以在實踐活動中融入競爭元素,以驅(qū)動學生參與完成。例如,在學習滬教版初中化學《金屬防護和廢金屬回收》這一課時,教師設計合作實踐活動,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罢莆諒U金屬的回收與利用”是本課學習的重點內(nèi)容,針對此,教師引導學生走出校門,以合作形式調(diào)查分析哪些廢金屬可以回收利用。學生可以專門訪問垃圾回收站的工作人員或者是環(huán)保人員等。通過調(diào)查分析,學生還需要討論廢金屬的回收意義,以及如何保護金屬資源,并在課堂上展示結果。基于調(diào)查基礎上的實踐活動促進了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fā)展,學生在調(diào)查之后再進行集體討論分析,形成觀點,展示報告,促進自我發(fā)展。
總之,提高初中化學教學實效,靠的不是“嘴巴上的工夫”,教師還必須深入學生,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興趣愛好,以適合學生的授課方式進行教學,以求實為奮斗方向,從而真正推動化學課堂的進步與發(fā)展。
(責任編輯 羅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