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霞
[摘 要]低年級朗讀教學存在著低效高耗的現(xiàn)象。教師有必要綜合各種因素,對低段朗讀教學的現(xiàn)狀進行全面分析,找出原因,并提出合適的解決策略。朗讀教學要做到:朗讀不越位,語境不缺位,教師要讓位。
[關鍵詞]低年級 朗讀 現(xiàn)狀 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13-043
縱觀如今的小學語文課堂,個別讀、齊讀、互讀、分角色表演讀、范讀、引讀、以讀代講、以問促讀……各種形式的讀讓語文課堂書聲瑯瑯,非常熱鬧。然而,盡管教師通過各種形式,讓學生就同一篇課文進行了反復朗讀,可是讀的結果除了比初學時熟練以外,幾乎看不到學生有什么質的飛躍。這到底是學生“讀不好”呢,還是教師“教不會”?低年級的朗讀教學該何去何從呢?
一、低年級朗讀教學現(xiàn)狀分析
1.現(xiàn)狀之一:低段朗讀不姓“低”
小學語文姓“小”,名“語”,“小”是小學語文的特點之一。對低段學生來說,語文教學更應姓“低”。但是,在目前的低年級朗讀教學中,許多教師都有著“拔高要求”的傾向,明明學生還沒有讀得正確、流利,教師就想從“有感情朗讀”方面對學生進行引導了。殊不知,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能夠做到讀準字音,不多字,不丟字,讀好句與句之間的停頓,讀得流利就已經(jīng)很難了。在這種情況下還讓學生有感情朗讀,無疑是加重了學生的負擔。這樣的朗讀教學,忽視了學生的朗讀經(jīng)驗,超越了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學目標越位,有悖教學之本。
2.現(xiàn)狀之二:低段語文不姓“語”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而這種素養(yǎng)的提升不是空泛的說教,它需要一個學生的思想情感全方位滲透的過程。在低年級的朗讀教學中,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有的教師在沒有讓學生通篇朗讀、感受的基礎上,就馬上進行重點字詞或者精彩句段的教學了。殊不知,這種脫離了文本整體感知的字詞、句段只是孤零零的“獨行者”,離開了文本,離開了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它們也就失去了單獨存在的意義,學生也根本無法做到“入其境,悟其情”。因而也就導致了雖然學生就同一內容讀了好多遍,可還是如“小和尚念經(jīng)”一樣不得要領,更談不上體會文章情感,有感情朗讀課文了。
3.現(xiàn)狀之三:低段朗讀不姓“讀”
翻開語文教師的教案,幾乎所有的教師在教學目標一欄中都會寫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而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卻把大量的時間浪費在繁瑣的分析和講解上,而對于怎樣才能使學生掌握朗讀技巧,獲得朗讀知識,以及如何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教師總是草草帶過。教師講的時間多了,學生讀的時間自然少了,如此種種,就直接導致了低年級朗讀教學的低效。
二、提高低年級朗讀教學的策略
1.策略之一:朗讀不越位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低年段朗讀教學要求中明確提出:“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默讀?!边@里面特別強調的“學習”二字也是其他幾個學段沒有的。教師只有正確解讀新課標,才能準確把握朗讀教學的目標定位。對低年級學生來說,他們的朗讀水平與朗讀技巧只是處于“金字塔”的最底層。因此,教師不能以高年級的朗讀目標來要求低年級學生,而要充分遵循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從讀準字音,讀得正確,逐漸過渡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這幾個朗讀層次的訓練中,教師要讓每個層次的訓練目標都落到實處,不越位,讓每個學生都能踏踏實實讀書。只有這樣,學生的朗讀水平才能逐漸提高。
2.策略之二:語境不缺位
低年級學生為什么在學習有感情朗讀上感到困難呢?主要原因是學生在朗讀時缺乏對課文的整體感覺,沒有沉浸到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如有一位教師在教學蘇教版語文《狼和小羊》一課時,是這樣指導學生朗讀的:“請大家自己讀第二自然段,大家認真感受一下,‘找茬一詞的語氣是溫柔的還是粗暴的?語調是粗重的還是細長的?它的表情是熱情的還是冰冷的?”教師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比較,揣摩出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你把我喝的水弄臟了!你安的什么心”這句話。雖然教師進行了引導,但學生仍舊是一頭霧水,他們此時需要的是在具體的朗讀語境中比較,以及教師的即興示范,或者自己的反復模仿、朗讀體會,抑或有效的朗讀評價。
3.策略之三:教師要讓位
王尚文先生把海德格爾的“讓學”分為“讓熱愛”和“讓實踐”,并指出這是語文教學的兩大基本原則。其中“讓實踐”一詞就充分說明了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因此,在低年級的朗讀教學中,教師要懂得讓位,要能夠舍棄分析,讓學生有充分讀書、思考的時間,讓學生在讀中學,讓學生帶著自己對生活的體驗與想象真正沉入文本中,與文本對話,進而讀出自己的感受和體會。教師只需在學生“悱”“憤”之時做好恰當?shù)狞c撥與指導就行了。教師只有讓位于生,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才能真正提高朗讀效果。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