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語文的《課程標準》要求學生九年課外閱讀總量達到四百萬字以上。因此課外閱讀成為學生學習語文過程中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作為語文教師,就必須認真思考如何將課外名著的閱讀教學落到實處。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外名著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初中語文的《課程標準》要求學生九年課外閱讀總量達到四百萬字以上。語文教學中一直在強調要關注學生的課外閱讀,雖然各個不同版本的教科書的篇目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優(yōu)秀文章,但是對于拓寬學生視野、增長學生知識面來說還是杯水車薪,因此課外閱讀成為學生學習語文過程中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也是歷年來考試所要考查的一項內容。中考語文對課外讀本的考查有多種形式,但是無論哪種形式都是在督促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學會思考。
臧克家說:“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的確,閱讀經典名著能夠給人帶來不少好處: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拓展知識面;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啟迪思想,指引人生之路。在名著中,我們能夠看見英雄氣概,學到高尚品質,體會偉大情懷,領悟人生道理,看一本書就等于給我們的靈魂上了一節(jié)精彩紛呈的好課。有人總結過,經典名著的價值在于典范語言的熏陶,在于心靈的滋養(yǎng),在于對人類精神的終極關懷。
雖然課外閱讀對學生有如此多的益處,但是作為教師卻總是遇到學生不重視課外名著閱讀的尷尬局面:考試中關于名著閱讀的題目很多學生不會做;課堂上提及有關名著的問題,還是有一部分學生不知道,甚至有學生根本沒有看過。所以名著閱讀成為了很多語文教師面臨的一大難題,如何讓學生主動去看書,如何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如何讓學生在考場中少失分,如何讓他們看完后有所思,有所悟,這一系列的問題困擾著我們。
通過與其他教師的交流和自己的摸索,我覺得對于課外名著閱讀的教學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展開:
一、提供內容概要
這種方法是很多教師都用過的,主要是教師收集相關資料,整理后提供給學生。這種做法的好處是幫助沒有認真看過名著的學生了解大致內容、理清思路。弊端是對于已經認真看過的學生益處不大,而且既然是內容概要就不可能涉及方方面面,一旦考試遇到,還是會有很多學生不會。另外這種做法顯然是教師主動,學生被動,效果也不一定會很好。
二、制作手抄報
手抄報是一種可傳閱、可觀賞、也可張貼的報紙的另一種形式。通過讓學生制作手抄報,讓學生主動去閱讀名著、收集資料、分類整理。制作的過程就是無形地督促學生看書的過程,對于制作優(yōu)秀的學生及時給予表揚或獎勵。當然這種做法也有它的弱點,學生可能對于名著的閱讀只是走馬觀花,根本沒有理解內容,領悟不到文中的精華,更沒有自己的思考。
三、出習題
這種做法包括教師出題和學生出題兩種,教師出題是我們經常會使用的方法,教師出完題學生做,教師批改后再評講,這種方法固然能短時間考查學生閱讀的情況,但是題目涉及的范圍不一定全面,所以學生出習題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讓學生出完題目后,教師收集起來,對其中好的題目進行編排整理,這樣做不僅督促學生去看書,而且提高了學生的興致,當學生看到自己出的題目出現在習題中時那種自豪感必然是無可替代的。
四、看影視資料
很多經典名著誰都是有相關的影視資料的,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利用起這些有利資源播放給學生看,一方面學生對影視資料比較感興趣,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學生了解相關的內容。但是教師要注意以下幾點:影視資料都是比較長的,到底放多長時間,選取那個片段就需要教師斟酌一下。此外影視資料與原著還是有差別的,會有一定的不同,這時就要提醒學生,或者讓學生自己找出不同之處。
五、寫作文
這種方法也是教師經常用的,通常是讓學生寫讀后感。這種做法的好處在于首先要讓學生閱讀名著,另外讀后還要寫出自己的感想,所受的啟發(fā)。對于前面幾種只是知道名著概要的要求又進一步提高了,在讀好書的同時要學會思考,要有所收獲。
六、舉行知識競賽
競賽活動不僅趣味性強,學生參與面廣,激烈程度強,關鍵是能讓學生自己主動去閱讀,而且讀得比較細致,比較認真。因為在比賽時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小組成功,這種帶有目的、趣味、競爭性質的閱讀往往比毫無目的的閱讀要更受學生喜歡。
七、表演
表演是學生十分熱衷的一種活動形式,它將書本上的字幻化成眼前有趣的場景和鮮活的形象,加之參加表演的都是自己熟悉的同學,這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當然,表演最大優(yōu)勢在于它能夠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去閱讀書籍,了解相關知識,并通過自己的思考表現在語言和形體動作上。
八、開展辯論賽
辯論是一種探求真理的手段,這就要求學生在閱讀名著時不僅要認真細致,而且要有自己的思想,要學會質疑,學會探索。辯論賽正反方的觀點必須建立在對名著深入了解,有自己的想法,有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這種方法的要求比較高,但是一旦條件成熟,開展起來也是趣味盎然的。
“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我們提供給學生這些經典名著的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閱讀情況,不要讓名著只是默默地躺在書架的一角,卻沒有真正走入學生的內心。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努力讓名著閱讀帶上趣味進入學生的視野,讓經典名著的價值在學生身上展現出來。
參考文獻
[1]余文森,洪明.課程與教學論[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2]金明春.教師如何構建生動教育的教學模式[M].長春:吉林出版集團 ,2012.
作者簡介:吳虹,女,1986年生,江蘇省溧陽市,中學二級,本科,研究方向:語文教學。
(編輯: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