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斌
【關鍵詞】 物理教學;“學困生”;轉化;現(xiàn)狀;
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05—0042—01
“學困生”是指智力水平正常且沒有感官障礙,但由于生理、心理、行為、環(huán)境和教育等原因致使學生出現(xiàn)知識斷層,在正常教育環(huán)境中學習成績較差,未能達到學校規(guī)定的要求的學生。農村初中物理教學中,“學困生”轉化問題尤為棘手。下面,筆者就農村初中物理“學困生”的現(xiàn)狀及轉化策略,談一些自己的認識。
一、“學困生”的現(xiàn)狀
1. 意志力薄弱,缺乏興趣,心浮氣躁。物理“學困生”往往不會把學習物理作為內在需要,學習物理的毅力和耐力較差,缺乏學習的興趣,對問題不愿做較長時間的鉆研,遇到困難直接退縮。
2. 抵觸情緒明顯,心存負擔,無心向學。有些物理教師無視“學困生”的存在,不注意關心“學困生”的實際心理需要,上課缺乏誘惑力和感染力,從而造成“學困生”的情感世界孤獨、恐懼,他們害怕學物理,甚至厭惡物理。
3. 物理學習習慣差,厭學思想嚴重。物理“學困生”大多為留守學生,因家長疏于管理而養(yǎng)成一些不良習慣,導致學習下滑,長久以后就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例如完成作業(yè),他們一般都不會先完成再休息,而是玩夠了再完成作業(yè),如果累了或是題難了就抄襲或者不做。
4. 學習無計劃,不善于學習?!皩W困生”往往無學習計劃,不預習,坐等上課;上課時不會聽課,事倍功半;下課后不懂不問,一知半解;課堂上抓不住重心,面對問題不會分析,課后不去復習,解題后也不去反思,學習方法呆板,思維無法拓展。
二、轉化“學困生”的策略
1. 學會關愛,保護“學困生”。 “學困生”只有在人格受到尊重的條件下,在真誠接受和理解的師生人際關系中,他們心理上的缺陷才能得以彌補,才能消除自卑感,產生不斷進取、向上的內驅力。因此,教師應理解、尊重“學困生”,要主動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讓他們對自己產生親近感和信賴感。
2. 優(yōu)化師生關系,以情為載體感化“學困生”。 “學困生”常常有自卑心理,教師要關心和理解“學困生”,通過自己的言行表情向“學困生”傳遞親切、理解和信任的信息。例如,給“學困生”一個微笑,打個手勢,拍拍肩膀,在練習中寫幾句贊揚的話。這些都會給“學困生”無形的力量,架起師生間的感情橋梁。除此之外,還要做到對“學困生”的提問優(yōu)先回答、學習情況優(yōu)先檢查,生活中的困難耐心細致地幫助。
3. 搭建展示平臺,培養(yǎng)“學困生”的參與意識。教學中應讓全部學生都有思考、發(fā)言、練習、討論、板演的機會,而不能為了課堂氣氛、教學節(jié)奏、課堂密度把機會全包給優(yōu)秀生,應當挑一些易回答、易解答的問題讓“學困生”回答。這樣,不僅可使他們有了參與各種活動的機會,而且能使他們在這些回答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和決心。
4. 多方引領指導,教給“學困生”學習的方法。教師不能只傳授基本知識,更重要的是要結合具體內容傳授方法。例如,觀察和實驗的方法、審題和解答計算題的方法、學習物理概念和探索規(guī)律的過程和方法,教師要通過示范,講清怎樣聽課、預習、怎樣回顧小結,從而使“學困生”掌握學習的方法。
5. 多點“偏愛”,帶給“學困生”轉化契機。對“學困生”不能和優(yōu)秀學生同等要求,教師要對他們多點“偏愛”:課前輔導他們掌握好與新課有關的知識,使“學困生”與其他學生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課堂上多關照,用關懷的目光多看他們幾眼,對他們多提問,多板演,多鼓勵,巡視作業(yè)時多在他們身邊停留一會兒;批改作業(yè)時,要特別留心“學困生”的作業(yè)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當面輔導;課余時間常與“學困生”談心,多做些調查,有的放矢地進行輔導。
(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農村初中學習困難學生的心理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編號:GS[2011]GHB454)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