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俊
內容摘要:葉圣陶先生解釋“語文”的概念時說:“口頭為‘語,書面為‘文,文本于語,不可偏指,故合而言之?!边@就告訴我們,語文學習包括口頭語言學習和書面語言學習兩個方面??陬^語言又包括說話和朗讀兩種形式。朗讀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理解作品的內容、層次和情感;朗讀能夠對學生進行語文素質的熏陶,在提高學生語言感受力和想象力方面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關鍵詞:朗讀 教學 五把利器
但語文課的朗讀教學普遍存在目的不明確、時間不充分、不求實效等問題,我們該如何破解呢?筆者認為運用好“五把利器”,朗讀教學必定會峰回路轉,柳暗花明。
一、朗讀的目標要明確具體
朗讀不是亂讀、濫讀。有的教師在學生朗讀前,沒有給學生提一定的任務和要求。學生朗讀課文時,教師沒有認真聽,忙著板書或自己思考著下一個教學步驟,對于學生的朗讀情況自然就心中無數了,更談不上對剛才的朗讀情況指出是與非。因此,朗讀前必須給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在學生初讀前,教師可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準句讀,讀通讀順課文。也可設計幾個簡單的思考題,讓學生有目的地去朗讀,在讀中感知課文內容。
二、朗讀的時間要有保證
教師可根據年級、教材特點規(guī)定每節(jié)課的朗讀時間,并自我監(jiān)控達到的程度。要留有充分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要求用普通話,聲音響亮,吐字清楚,讀準字音,不讀破句,特別是自學性朗讀,要讓全班學生都讀完、讀好,切不可做個讀的樣子,匆匆過場,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礎上的表達性朗讀,要留夠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切不可未準備好就倉促上陣;要留讀后評議的時間,通過評議,強化對朗讀的激勵功能、診斷功能和調節(jié)功能。說實在的,有的課文淺顯易懂,語言平平,實在不必“循規(guī)蹈矩”在“分析”的漩渦里打轉轉,還是多讀讀吧。
三、朗讀的實施要面向全體
朗續(xù)訓練,必須想方設法調動全體學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別是學困生,他們的有意注意持續(xù)時間短,單調的閱讀方法只會使學生讀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適當地創(chuàng)設情境,創(chuàng)設氣氛讓學生愿讀、樂讀、爭著讀。如學生朗讀時放些相應的背景音樂,有時請學生配配畫外音,也可把學生的朗讀現場錄音進行比賽等等。
每個班的學生都不是整齊劃一,其水平、能力都有明顯的差異。因此,在朗讀教學中也應體現層次性。復雜程度不同的語段要因“材”而讀,對不同要求的朗讀練習也應量“材”錄用,哪怕是對朗讀的評估也要因人而評,讓學生多一些成功的喜悅。
四、朗讀的指導應科學有效
在朗讀的過程中,教師應對朗讀方法進行指導,可通過范讀為學生樹立朗讀的標準和榜樣,也可通過對學生朗讀的評價來指導。因此,教師的朗讀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的朗讀水平的提高程度,在指導學生朗讀時,要給學生講清朗讀要領。教師自身對朗讀的知識要胸有成竹,對不同的課文,朗讀時的輕讀、重音、停頓、快慢、語調等都應了如指掌。不同的停頓,意思就有可能不同。
五、朗讀的方法應靈活多樣
朗讀的形式紛繁多樣,不一而足,但各種形式的朗讀有各自的功能和適用范圍。為能準確指導學生朗讀、點燃學生的朗讀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朗讀感情、促進學生的朗讀訓練,教師可以借助于豐富多彩的朗讀方式,如齊讀、單讀、對讀、分角色讀、賽讀、錄音朗讀、表演朗讀等等。我們教師要能夠正確認識朗讀教學,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精心地指導學生朗讀,科學地進行朗讀教學,使師生的朗讀具有聲情并茂的節(jié)奏,和諧婉轉的韻律,呈現出作品的聲音美、神韻美,為語文的教和學奠定牢固的基礎。
美讀,即表情朗讀。這種朗讀方式往往要求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對于語言和意境較優(yōu)美的詩歌和散文較適合。教師可播放課 文朗讀錄音讓學生比照感悟。首先放錄音,要求學生對照課文,邊聽邊領會文章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然后請學生朗讀,比照兩者的朗讀情況,可以讓學生明白該如何讀,從而領悟文章的內涵。
分角色朗讀。這種朗讀方式對于戲劇作品和小說中的對話描寫的語段較合適。它有利于學生對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人物思想感情的把握。如教《皇帝的新裝》這篇童話時,請七位學生來分別朗讀童話中的七位人物的語言,學生那聲請并茂的朗讀使全班同學進入了情境。分角色朗讀也應注意形式的多樣化,可讓個別男女生分角色讀,可讓幾個小組的學生分角色讀。
總之,只有目標明確、面向全體、靈活多樣的科學朗讀才是語文課朗讀教學的真諦所在。
(作者單位:甘肅定西市安定區(qū)稱鉤驛學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