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翠紅+劉慶良
【內(nèi)容摘要】作文教學是困擾小語文教師的難題,學生作文,不是愁眉苦臉,就是無話可說。為完成任務去套作抄襲,漸漸養(yǎng)成“假、大、空”陋習。怎樣才能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呢?多年的教學實踐,使我充分認識到,學生作文成功的關鍵,在于教師的因勢利導,豐富充實習作之源。
【關鍵詞】觀察 ?體驗 ?賞讀 ?積累
一、觀察生活,感受生活
葉老先生說:“生活就如泉涌,文章猶如溪水,泉涌豐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的流不歇?!睘榱俗尯⒆佑胸S富的生活,我充分利用農(nóng)村條件,引導學生去觀察、感受、激發(fā)創(chuàng)作熱情,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勞動的人們贊美。
春光明媚的日子,我組織學生到野外踏青。一路上,隨機指點學生觀賞:嫩綠的小草,草叢中五顏六色的野花,微風拂過麥田的情景,油菜田里一片金黃的景象……孩子們投進春的懷抱,飽覽春光,習作中,鮮活的語言自然就會在筆下流淌,激發(fā)了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二、體驗生活,表達生活
孩子的課余生活是豐富多彩的,節(jié)假日,他們結伴野炊、釣魚,有些能干的孩子還幫大人做玩具,做電子產(chǎn)品,做家務,有的甚至還會幫大人干農(nóng)活。我鼓勵他們把做的事寫下來,并指導寫法。如做電子產(chǎn)品:先仔細觀察,這種電子產(chǎn)品是什么樣的?初見時感覺怎樣?開始做時有無難度?長時間做又有何感覺?做許多個心情怎樣?做的時候有沒有受傷過?產(chǎn)品是不是都合格?再想一想,自己只是偶爾做做,而媽媽每天都要重復這樣枯燥、單調(diào)的的勞動,日日夜夜,起早貪黑,每天累得腰酸背痛,有的手指頭都磨破了。在體驗中學生又切身感受到大人們的辛勞,感恩之心油然而生。
插秧季節(jié),忍不住要去嘗試。有的孩子參與了插秧。在習作中寫到,給插秧的媽媽送水,起初是因為好奇下田,可是過了一會兒就堅持不了。媽媽插的秧,縱橫交錯,插得那么快,那么整齊。而自己,水漫過了膝蓋,每走一步都那么艱難,一行只插了幾棵,沒走多遠,就累得不行了,險些跌倒。在勞動中,體會到母親的辛勞,也領悟了詩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內(nèi)涵。有了生活經(jīng)驗,有了切身體驗,學生就有表達的欲望,有話可說,有話可寫,也寫得真實、生動、有趣,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三、借鑒賞讀,領悟創(chuàng)造
新課標指出:“閱讀要為作文打好基礎,既要把寫的訓練貫穿于學生生活之中,也要貫穿在閱讀教學之中。”在閱讀教學中,借助具體的語言文字,引導學生模仿練筆。仿寫句式,仿寫段落,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修辭手法的形象,布局謀篇的獨特,激發(fā)想象創(chuàng)造。
學習《廣玉蘭》后,要求學生寫熟悉的一種花。首先引導學生回顧,課文是從哪些方面來描寫廣玉蘭的?寫出了什么特點?正巧校園內(nèi)有兩棵廣玉蘭,我讓學生仔細觀察,比如,葉片正面和背面的區(qū)別:正面深綠而富有光澤,好像涂了層蠟。背面鐵銹色,短柔毛。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感受作者用詞的準確、形象。通過回讀課文,學生明白了寫一種花,要寫出這種花的特點,花的色澤、質感、花開的不同形態(tài),葉片的形態(tài)。恰當?shù)厥褂帽扔鳌M人等修辭手法,使語句描寫更加生動傳神。有學生寫了海棠花:“一朵朵海棠花,張開紅撲撲的笑臉,她們挨挨擠擠的,好像在爭著比美呢!”有的寫迎春花:“春天來了,迎春花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向人們報告春天的喜訊呢!……”為了讓學生積累生活素材,我還指導學生種植花草樹木,讓他們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飼養(yǎng)小動物,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陶冶性情,培養(yǎng)愛心及生活情趣;了解家鄉(xiāng)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變化,增強環(huán)保意識。
學習《望月》一課,外甥豐富而奇特的想象,將學生帶入了一個神奇的境界中。我引導學生將自然景物,賦予人的感情,浮想聯(lián)翩。蝴蝶、燕子、蜻蜓等全都成了美麗的姑娘,富有感情。學生的創(chuàng)作讓我欣喜,我感嘆孩子們無窮的創(chuàng)造力。在孩子們的眼里,“彩虹”是仙人搭起的橋,他們向往人間,喜愛人間的美麗,喜愛勤勞的人們,所以悄悄地來,又悄悄地走。“彩虹”又好比天空中的畫師用七彩筆打扮天空,給百姓一個驚喜?!安屎纭备衿呦膳椀腻\緞,因怕王母娘娘怪罪,所以她們很快又收回去了。“雷”是天公給大地的警告,告誡人們,有愛心,不做違法的事。“雨”是天公落下的淚,因為有些人不愛護地球,不愛護周圍的環(huán)境……在想像練筆中,學生敢想敢說,加深了對課文的印象,培養(yǎng)了想象力,感受到創(chuàng)作的樂趣。
四、課外閱讀,豐富積累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習作能力,大多得法于課內(nèi),受益于課外,廣泛的閱讀使學生視野開闊,有效地提高閱讀能力和習作水平。“不動筆墨不讀書”。每個學期開始,我都要求學生準備一本“采蜜本”,隨看隨記。發(fā)現(xiàn)好詞、好句、精美的段落,抄下來,念一念,背一背,寫作文的時候,可以靈活運用。也可以摘抄一些與各學科相關的知識等。
每天課前指名一名學生背誦一段摘抄下來的精美片段,隨機點名,適時評價。這樣,每個學生為了課前兩分鐘的展示,他們會去認真閱讀,投入到讀書活動中?;顒有问讲皇芟拗疲瑢W生可以盡情展示,更好的表現(xiàn)自己。交流前積極準備,交流中快樂共享讀書的收獲,既增長了知識,又促進了閱讀。
總之,習作來源于生活。只要教師做個有心人,精心指點,為學生創(chuàng)造習作的氛圍,豐富學生的積累,引流習作之源,就能激活學生思維,增長學生智慧,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和習作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儀征市香溝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