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玉強
摘 要:培養(yǎng)學生質疑能力是時代的要求,是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的基礎。文章就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質疑能力進行探究。
關鍵詞:農村小學生;質疑;培養(yǎng);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1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008-3561(2015)22-0043-01
創(chuàng)新是從疑問開始的,沒有疑問何談創(chuàng)新,沒有創(chuàng)新,何談未來。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提出問題能力、分析問題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學生的成長成才非常重要。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說:中國學生普遍學習成績出色,特別在運算和推理方面比外國學生有明顯的優(yōu)勢,但是中國學生最大的缺憾是不善于提出問題。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有責任和義務就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進行一番思索和探討。
一、新課程背景下學生質疑能力的現(xiàn)狀令人堪憂
在各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針對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yǎng)進行調查。通過幾輪聽課調查和多年的經驗積累發(fā)現(xiàn):一是上課遇到問題能主動提問的學生,從低年級到高年級越來越少;二是數學課堂教學中主動讓學生質疑的環(huán)節(jié)設置,幾乎沒有。這與我們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新時代人才培養(yǎng)目標相差甚遠,現(xiàn)狀令人堪憂。
二、現(xiàn)狀原因分析
“好問”是兒童的天性,為什么不少學生在課堂上卻不敢問呢?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造成這一現(xiàn)狀的原因是什么?通過問卷調查及觀察、談話發(fā)現(xiàn),學生不敢提問有這么幾種原因。
(1)提不出問題。新課程改革雖然歷時十幾年,課堂教學行為雖有變化,但有的農村數學課堂中由于教學慣性的存在,教師教、學生被動學的場境依然是主流,學生還是學習的被動者。久而久之,造成了學生不會提問。
(2)不愿意問??荚囋u價制度的滯后,也造成了學生問與不問并無兩樣的尷尬局面。一考定終身,試卷決定命運,分數至上,造成了學生不愿意問。因為考試不考,所以,問也沒有用的觀念,在學生心底蔓延。
(3)有問題不敢問。現(xiàn)行的教師評價制度,造成教師只抓學生成績,成績好,教師則好,成績差,教師則差。所以,教師重點僅僅放在學生的考試成績上,放在分數的提高上。有時候即便有學生提出問題,也往往被教師冰冷的行為阻擋過去,甚至會遭到就你“事多”責怨。造成學生有問題不敢問,慢慢形成年齡越大越不問的怪圈。
(4)問題質量差。有的沒有經過仔細思考,隨口提問,導致問題過易或脫離課堂中心;有的學生提出問題后沒搞清楚就半途而廢,不愿意追根究底問下去把問題搞清楚;有的學生只想知道具體的結論,而沒有想到問明思路,問明一種思維方法。這些情況表明,學生在學習中存在多方面的障礙,使得質疑質量差。
三、學生質疑能力培養(yǎng)策略探尋
通過對上述現(xiàn)狀和形成原因的初步認知,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有針對性地對學生質疑能力培養(yǎng)這一中心問題,提出如下解決策略。
(1)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增進教學民主,讓學生能問。新課程強調和諧的師生關系,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民主、自由、融洽、愉悅的,這樣的關系才會讓學生減輕心理負擔。和諧的師生關系衍生出和諧的課堂氛圍,學生在包容、理解的課堂氣氛中才會各抒己見,才會暢所欲言,才會無所顧忌生發(fā)出師生雙邊心智對流,其樂融融。
(2)消除情感障礙,鼓勵進取不輟,培養(yǎng)學生敢問。有問題不敢問的學生,情感上障礙主要表現(xiàn)在縮手縮腳,羞于別人知道自己不懂。為此,要讓學生明白“一切創(chuàng)造都是從疑問開始的”。平時,要通過介紹科學家不懈追求探索真理、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事跡來激勵學生。如亞里士多德和伽利略關于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之爭,實驗證明伽利略是對的。要讓學生敢于向權威挑戰(zhàn),敢于向書本問難。
(3)克服思維障礙,鼓勵質疑問題,培養(yǎng)學生善問。創(chuàng)造心理學研究表明,在人的思維活動中,過去已經獲得的知識技能、方法以及看問題的態(tài)度所形成的思維定式,會對人的思維產生正面或負面的影響。其中,不良定式和意義障礙的存在,會使人的頭腦不夠靈活,削弱人的質疑能力,阻礙創(chuàng)造性思維活動的開展。要克服思維定式,就要對學生進行多種方法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質疑能力,開發(fā)學生的求異性思維。1)向教材書本質疑。學習“比和比例”時,有一個同學就對教材提出問題。人教版教材中說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可以用比來表示,又說兩個數的比表示兩個數相除。用這樣說法,有時無法解釋現(xiàn)實生活中的數學,如足球比賽時的比分2∶0,表示的是兩個數量間的關系,但又表示兩個數量相除,0不能做分母,也就是說0不能做后項。這不矛盾嗎?只要學生認真閱讀教材,仔細思考,相信會有更多的問題浮出,也更能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2)向教師質疑。如教師讀(25×80%+60)/7時,是這樣讀的:括號25乘以80%加上60除以7。學生馬上提出疑問:如果按照老師的讀法列算式,不會是那樣的,應該讀成:25乘以80%加上60的和,除以7。3)向同學質疑。新課程強調師生、生生互動交流,在交流活動中,合作學習,完善學習,共同提高。有這樣一道題:小組中進行跳繩比賽,6個人分別跳了139、136、138、135、140、134下。這個小組每人平均跳了多少下?一個同學很快列出算式:(139+136+138+135+140+134)/6=137(下)。這時,教師準備后續(xù)的教學。就在同時,一個同學質疑:老師,這名同學的算法太麻煩,有更簡單的做法。于是,這名學生列出算式:(130×6+42)/6=137(下)(42是這6個數字與130的差的和)。在這名同學的質疑和啟發(fā)下,從另一個角度考慮,又找出了幾種方法,實現(xiàn)了一題多解,實現(xiàn)了算法多樣化的理念。
參考文獻:
[1]王順.淺談學生質疑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培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2011(11).
[2]韓成華.在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質疑能力[J].中國教師,2009(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