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宇軒 傅照曉
摘 要:中學時期是學生成長的重要階段,也是他們身體和心理成熟的階段。但學生在這個時期心理和身體上都還不成熟,面對出現(xiàn)的問題一般很難獨自解決,進而影響了他們的健康成長。因此,教師應加強學生的心理教育,疏通學生心理上的問題,對他們給予必要的引導,使他們朝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
關鍵詞:心理教育;健康成長;作用;人才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5)27-0080-02
在我國,中學生心理教育一直是困擾著學校和家長的問題。中學時代是學生成長的重要階段,心理健康問題直接關系到學生的未來。所以,不管是學校還是家庭都要加強對學生的心理教育。在這個時期,教師和家長要多注意學生的動向,盡可能多地了解孩子,找出他們在成長中遇到的問題,及時地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引導他們朝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把他們培養(yǎng)成符合新時期要求的有用人才。同時,教師還要根據(jù)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盡可能地發(fā)揮他們的特長,從中學時代起就讓他們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有了學習目標,學生們在生活中就不再那么迷茫,這也為他們將來的生活和人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一、中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
1. 情緒方面
在中學時期,學生的情緒很難按照自己的意愿合理地把控好。中學時期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由童年過渡到青少年時代,會讓他們還很不適應,導致情緒不穩(wěn)定。同時,他們的感情細膩但又顯得比較脆弱。此時的學生一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的事情就會顯得急躁,容易情緒失控,自我承受能力比較差,遇到問題容易退縮。
2. 行為方面
由于中學時代學生的心智還不成熟,獨立思考的能力還很差,這樣很容易導致在行為處事上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同時,他們還有很強的自我表現(xiàn)欲望:主要表現(xiàn)為爭強好勝、做事比較魯莽、不顧后果。在青春期,他們普遍表現(xiàn)出來的是心理的不成熟和極強的逆反心理,最基本的表現(xiàn)是他們很少和家長傾訴心聲,認為家長都不理解自己,有的還存在一定的抵觸心理。
3. 個性方面
在中學時代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他們大多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做事比較任性,聽不進去別人的意見,總認為自己是正確的。同時,他們有很強的自尊心和好奇心,也更容易相信別人。在對待問題上,他們顯得比較片面甚至有些偏激,還容易產(chǎn)生妒忌的心理。
4. 異性交往方面
中學時代是一個情竇初開的時代,學生們大多都對純純的愛情有著無限的幻想。其表現(xiàn)為:對異性非常感興趣,存在很強的好奇心,會有意無意地觀察心儀的異性。他們在內(nèi)心深處非常想和自己喜歡的異性交往,但又礙于面子常常顯得無所謂的態(tài)度;如果要讓他們真的交往,他們又顯得比較害羞或者是不自在。這也是他們內(nèi)心不成熟的表現(xiàn)。
二、實施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轉(zhuǎn)變的三個觀念
1. 教育觀念的改變
在傳統(tǒng)教育中,教師只是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把學生成績放在第一位并以此來評價學生的好壞,這種評價的機制是不全面也是不科學的,它忽略了學生心理上的因素。在國外有一項調(diào)查顯示學生的智商在以后成功的道路上對成功的影響遠不及心理上的影響,一個人成功的關鍵因素在于有一顆強大的內(nèi)心。所以,在學校的教育中,不要把學生當成盛放知識的容器,而要塑造他們的人格,提高他們的自身心理素質(zhì),讓他們發(fā)展自己的優(yōu)點和長處,不斷地幫助他們發(fā)覺自身內(nèi)在的潛能,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在未來的生活中自身的競爭力。
2. 健康觀念的轉(zhuǎn)變
在過去,不管是學校的教師還是家長,對學生健康問題的理解都過于片面,他們普遍認為只要學生的身體健康,那么學生就是健康,在這個過程中忽略了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對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也更加關注。因為在當今這個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不再是僅僅具有很強的技能,還要求人才具有很高的情商,在處理事情上考慮問題要盡可能地全面。只有擁有健康的心理,學生才能更好地適應當下的生活環(huán)境。所以,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轉(zhuǎn)變過去片面的健康觀念。
3. 成熟觀念的轉(zhuǎn)變
真正的成熟不僅僅指的是身體上的成熟,它應該是身體和心理兩方面共同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具體表現(xiàn)。由于學生存在個體的差異,因此對學生成熟的定義也應該有一定的不同。不可否認,由于自身和家庭環(huán)境因素,使得學生的心理成熟年齡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所以,教師在對待學生的成熟問題上,要更全面更客觀,要符合學生成熟的發(fā)展規(guī)律,不能主觀地判定。在中學階段也是學生心理容易出現(xiàn)問題的階段,當然也是學生心理上走向成熟的必經(jīng)階段,這時候?qū)W校的教學顯得尤為重要。
三、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施對策
1. 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心理教育是中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一環(huán),并且學生的思想觀、價值觀都在這個時期形成,所以學校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轉(zhuǎn)變教學模式,加強學生的心理教育。在對學生的心理教育中,不僅僅在思想政治課上進行教育,還應該滲透到各科的教育當中。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在向?qū)W生傳達書本上知識的同時更注重學生心理健康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
2. 通過影視教育
在對學生的心理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更多地貼近學生的生活,借鑒國內(nèi)外好的心理教學方法,如通過影視教育的方法來對學生的心理進行教育。教師可以在上課前為學生準備一些優(yōu)秀的電影來影響他們。像《阿甘正傳》《肖生克的救贖》等都是很好的教育題材的電影,可以很好地引導學生,對他們?nèi)烁竦乃茉煲约皞€性的培養(yǎng)都有很大的幫助。學生只有具備了良好的性格,才能在未來的發(fā)展中走得更高、看得更遠。
3. 為學生創(chuàng)造溝通交流的機會
在中學時代,學生們對很多問題都存在著很高的好奇心,如他們最關心的異性交往問題,教師不應該回避,而是讓他們更多地了解異性,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在處理異性的問題上更加合理和正確。例如,教師可以通過開主題班會或者是辯論賽的形式,其主題就是“中學生應不應該與異性交流”,這樣大家就會暢所欲言,表達出自己的想法。這樣一方面教師可以更真切地了解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另一方面也讓中學生更多地了解異性之間的差異。只有充分地了解了學生的想法后,教師才能夠采取更有效的措施來引導學生,使學生在處理異性問題時變得更客觀。這有利于他們的學習以及他們健康的思考問題的方法。
4. 加強家庭教育
在中學時期,家庭教育也是學生健康成長中的重要一環(huán)。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要多和孩子進行溝通與交流,了解他們的心理動態(tài)。家長在注重智育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心理教育和德育;家長要以身作則,以自己的行動影響孩子積極地思考問題,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家長要加強精神教育,鼓勵孩子樹立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鍛煉他們吃苦耐勞的精神。只有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才是在身體和心理都健康的、符合當下社會發(fā)展的,才有可能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
四、結束語
總之,對中學生進行心理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它關系到中學生以后的健康成長問題。在中學時期,學生在心理上還不成熟,教師和家長應該多注意他們的異常舉動,一旦發(fā)現(xiàn)他們在心理上出現(xiàn)問題要及時與之交流溝通,疏通他們的心理障礙。同時,在對中學生的心理教育過程中,教師要站在學生的立場,全方位地考慮,盡量為他們解開心中的心結,引導他們朝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只有學生擁有了健康的心理,他們才能健康地成長,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蘭自力,駱映.學校體育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影響作用探討[J].體育與科學,2003(01).
[2]羅元.初中生叛逆心理初步探究及應對策略[D].四川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