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海英
【摘 要】在信息技術迅速發(fā)展的今天,為了培養(yǎng)具有較高信息技術素養(yǎng)的學生,結合實踐教學經驗,探討了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特點。
【關鍵詞】新課程 信息技術 信息素養(yǎng) 特點
信息技術課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通過對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處理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現(xiàn)結合實際教學,談談本人對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特點的認識。
一、注重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在信息化社會的今天,信息素養(yǎng)已成為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構成部分。迅速地篩選和獲取信息、準確地鑒別信息、創(chuàng)造性地加工和處理信息,將是所有社會成員應具備的。如同“聽、說、讀、寫、算”一樣的重要,是終生有用的基礎能力之一。對于 21世紀的學生來講,我們應努力培養(yǎng)他們基本的“信息素養(yǎng)”。
(1)信息獲取的能力。能夠根據(jù)自己的學習要求,主動地、有目的地去發(fā)現(xiàn)信息,并能通過各種媒體,如互聯(lián)網、書籍、報紙、電視等,或者自己親自調查、參觀等,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信息是一個廣泛的概念,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的社會,信息無處不在,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
(2)信息分析的能力。能夠將獲取到的豐富的信息進行篩選,鑒別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判斷它的可信度,然后對認為真實有用的信息進行分類。
(3)信息加工的能力。將不同渠道獲取的同一類信息進行綜合,結合自己原有的知識,重新整理組織、存儲,并能夠簡潔明了地傳遞給他人。
(4)信息利用的能力。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術或其他手段,分析、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各種實際問題。我們要充分利用學校教學的優(yōu)勢,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使學生將上述信息的獲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內化為自身的思維習慣和行為方式。而在所有形式的教育中,創(chuàng)設一個在實際生活學習中使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學習環(huán)境,是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關鍵。例如:互聯(lián)網及校園網,它為中小學生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學習途徑,創(chuàng)造了一個不同于以往的學習環(huán)境。借助于互聯(lián)網或校園網,他們可以獲取在書上學不到的東西,利用這些信息來分析、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問題。
二、注重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教育家蘇姆林斯基曾說過:“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的重要動力。”學習興趣是學生基于自己的學習需要而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認識傾向,它在學生的學習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開始學習信息技術課時學生往往懷著好奇、興奮的心理,但隨著學習內容的深入,有的內容需要機械重復地訓練,有的內容枯燥無味難度大,這樣學生的學習熱情就會慢慢降下來。根據(jù)建構主義新的學習理論,教師應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yōu)閷W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監(jiān)督者,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因此,教師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如自制課件、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分組教學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探索的愿望。利用中學生喜愛游戲這一特點,在鼠標練習中,我讓學生玩 WIN98自帶的掃雷和接龍游戲;或安裝金山打字 2003,讓學生學會玩生死時速、太空大戰(zhàn)、激流勇進、拯救蘋果等游戲,這些游戲有一人完成,也有通過同伴合作完成,使他們通過玩游戲既提高了打字速度,也培養(yǎng)了團體協(xié)作精神并且掌握了操作技能。只有讓學生自始至終愉快地學習,盡力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才能不斷提高教學效率。
三、注重與其他學科的整合
信息技術課程的目的之一就是培養(yǎng)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而相應的信息應是與中小學生各科的學習內容相關的知識,這就產生了信息技術課程如何與其他學科課程整合的問題。課程整合是指用不同課程的素材和能力整合在一起,使學習的目標處于一個具體的、現(xiàn)實的情況,要求用到多種知識和能力。現(xiàn)代教育引入了以計算機為主的信息技術教學手段,提出了以多媒體方式組織教學信息的思想,這就為信息技術課程與其他學科課程的整合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技術手段。
四、注重青少年信息道德的培養(yǎng)
在信息技術蓬勃發(fā)展之際,人們往往只看到了它所帶來的巨大利益,而忽視了信息技術中某些不利因素給青少年成長造成的干擾和不良影響。例如:在互聯(lián)網上除了大量豐富的學科知識外,也有許多不健康的內容,有時還有計算機犯罪,計算機病毒肆虐、侵犯知識產權等,而這些正是信息技術教育中容易忽略的問題。因此在學習網絡這一章時,我不僅向學生講解互聯(lián)網的優(yōu)秀之處,而且不斷向學生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信息意識和網絡倫理道德素養(yǎng),尊重別人的知識產權,網上資源要注明來源(增強學生版權意識)。另外,教師除了本課程教學外,還要以自己的模范行動來教育學生,使他們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能夠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正確把握人生的方向,以形成良好的信息技術道德。
總之,21世紀信息社會的發(fā)展,教育信息化的實現(xiàn),對教育既是機遇又是挑戰(zhàn),從培養(yǎng)模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培養(yǎng)目標上,要求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具有高度創(chuàng)新能力和使用信息化手段應用的能力;在培養(yǎng)內容上,教育需要對課程結構和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在教學內容上不是包辦、面面俱到,要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能力;主要側重在使學生掌握良好學習的方法、思維方法,使每一個受教育者都具有自我獲取知識和更新知識的能力;在培養(yǎng)方法上,分組教學要達到實際效果,教學模式不一定一成不變,在教學中尤其要關注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教育需要更新觀念,要尋求新的模式和傳播手段,以適應終身教育,全民教育的需要。
【參考文獻】
[1]駱麗璇.高中信息技術學科中“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的研究[A].中國教育技術協(xié)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2004.
[2]程如鐵,馮雪花.邊疆地區(qū)高等師范院校如何進行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繼續(xù)教育[J].伊犁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02):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