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文
泉州市保險行業(yè)協(xié)會
?
機動車商業(yè)三者險訴訟費用應由誰承擔
□李毅文
泉州市保險行業(yè)協(xié)會
2009年修訂的新《保險法》第六十五條第一款規(guī)定:“保險人對責任保險的被保險人給第三者造成的損害,可以依照法律的規(guī)定或者合同的約定,直接向該第三者賠償保險金。”第二款規(guī)定:“責任保險的被保險人給第三者造成損害,被保險人對第三者應負的賠償責任確定的,根據被保險人的請求,保險人應當直接向該第三者賠償保險金。被保險人怠于請求的,第三者有權就其應獲賠償部分直接向保險人請求賠償保險金?!钡谌钜?guī)定:“責任保險的被保險人給第三者造成損害,被保險人未向該第三者賠償的,保險人不得向被保險人賠償保險金?!钡谒目钜?guī)定:“責任保險是指以被保險人對第三者依法應負的賠償責任為保險標的的保險。”本條在原《保險法》第五十條規(guī)定的基礎上增補了第二款、第三款,細化了責任保險賠償金的支付規(guī)定,以法律條文體現(xiàn)了責任保險所蘊含的對第三人的保障功能。
根據這一法律規(guī)定,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訴訟案件中,受害人在被保險人怠于請求的情況下,有權就其應獲賠償部分直接向保險人請求賠償保險金。由此,在法院訴訟中,出現(xiàn)了受害人起訴侵權人(被保險人)時,法院依職權追加承保機動車的保險公司為無獨立訴訟請求權的第三人,或允許機動車第三者責任保險中的受害人起訴被保險人時將保險公司列為共同被告。關于能否將保險公司列為共同被告的問題,曾在保險理論界和司法實踐中引起較大爭議。2012年9月17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56次會議通過、自2012年12月2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道交事故賠償司法解釋》)第二十五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應當將承保交強險的保險公司列為共同被告。但該保險公司已經在交強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且當事人無異議的除外。人民法院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當事人請求將承保商業(yè)三者險的保險公司列為共同被告的,人民法院應予準許?!边@一具有強制規(guī)范性的司法解釋為司法實踐提供了明確的指引。由此,被侵權人起訴侵權人(被保險人)時,將保險公司列為共同被告的案件也隨之急劇上升。然而,一旦被保險人與保險公司被判定承擔賠償責任,該訴訟費用由誰負擔,其判決結果又不一樣,有判決由保險公司負擔的,也有判決由被保險人負擔的。前者認為,根據2007年4月1日起施行的《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第二十九條規(guī)定:“訴訟費用由敗訴方負擔,勝訴方自愿承擔的除外。部分勝訴、部分敗訴的,人民法院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決定當事人各自負擔的訴訟費用數額。共同訴訟當事人敗訴的,人民法院根據其對訴訟標的的利害關系,決定當事人各自負擔的訴訟費用數額?!北kU人既然已被判定承擔賠償責任,也就是敗訴方,自然應承擔訴訟費用。后者以商業(y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險條款約定“保險人不承擔訴訟費用”為由,認為訴訟費應由被保險人負擔。對此,筆者認為:
第一,在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訴訟中,法院允許受害人將承保侵權人(被保險人)的機動車商業(yè)第三者責任保險的保險公司列為共同被告或允許當事人追加承保機動車商業(yè)第三者責任保險的保險公司為被告,是將侵權責任與合同責任兩個不同的法律關系合并處理。其主要目的是減少訴累、提高訴訟效率、避免矛盾判決。
第二,被侵權人的起訴是基于道路交通事故侵權責任起訴侵權人(被保險人)的,如法院判定被告敗訴,那也是被保險人敗訴。盡管受害人起訴被保險人時將保險公司列為共同被告,法院判決保險公司承擔賠償責任,但保險公司并非是實質性的敗訴方。因為根據法律規(guī)定,被保險人未向該第三者賠償的,保險公司不得向被保險人賠償保險金;在被保險人對第三者應負的賠償責任還沒有確定、保險公司沒有接到被保險人請求的情況下,保險公司也無法直接向該第三者賠償保險金。法律規(guī)定只有在被保險人怠于請求的條件下,第三者(被侵權人)才有權就其應獲賠償部分直接向保險公司請求賠償保險金。保險公司根據這一規(guī)定將應賠付的保險金支付給第三者(被侵權人)。換句話說,在上述條件下,根據保險公司與投保人、被保險人簽訂的保險合同中的約定及《保險法》第六十五條規(guī)定,對該次保險事故中被保險人依法應賠償受害人且屬于保險合同約定事項的部分,保險公司應向受害人支付相關款項;而對于被保險人依法應賠償受害人,但在保險合同中約定為保險公司責任免除事項的款項,則應予以扣除。
這里需說明兩個問題:一是“被保險人對第三者應負的賠償責任”在實踐中主要體現(xiàn)為,在事故發(fā)生后,當事人雙方各自應承擔的責任以及被保險人對第三者應賠償的金額;二是“被保險人怠于請求”的案件大部分發(fā)生在上述事項未確定的情況下,當然也不排除被保險人的故意懈怠。保險公司被列為共同被告的主旨是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保險法》第六十五條的立法目的,以及不使訴訟復雜化。保險公司并非是由于不及時賠款或過錯而成為被告,法院判決承擔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責任的實質性主體仍然是侵權人(被保險人)。因此,侵權人(被保險人)是實質的敗訴方。
第三,這類訴訟是幾個實體法律關系并存而合并審理的案件?!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道路交通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理解與適用》(2012)指出:“商業(yè)三者險保險公司有權依據保險合同的約定對侵權人(被保險人)行使相應的合同權利,例如抗辯權等,兩者之間還存在著對立關系。因此,人民法院在合并處理商業(yè)三者險糾紛的程序中,應當高度重視商業(yè)三者險保險公司基于合同的實體權利,并給于這些實體權利在訴訟中的程序保障?!币簿褪钦f,盡管被侵權人在一定條件下對商業(y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保險的保險公司有直接請求權,但仍然是以商業(y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保險合同關系為依據的。然而,《保險法》第六十六條規(guī)定:“責任保險的被保險人因給第三者造成損害的保險事故而被提起仲裁或者訴訟的,被保險人支付的仲裁或者訴訟費用以及其他必要的、合理的費用,除合同另有約定外,由保險人承擔?!睂τ谠摋l文也可以這樣解讀,即責任保險因保險事故引起仲裁和訴訟而發(fā)生的相關費用,如保險合同約定保險人不負責該項費用的,保險人將不予承擔。
依據商業(y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保險條款約定:“下列損失和費用,保險人不負責賠償:仲裁或者訴訟費用以及其他相關費用?!庇纱耍V訟費用由保險公司負擔沒有法理和法律依據。
在司法審判實踐中,經營商業(y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保險的保險公司在合同的實體權利訴訟中的抗辯權往往被忽視。有一種意見認為,保險公司有錢,大錢都賠了,何況訴訟費這種小錢。誠然,相對一筆賠款來說,訴訟費可能算是小錢,但積累起來數目就大了。據了解,僅泉州市財產保險公司一年支付的訴訟費就達2000多萬元,費用的增加對于企業(yè)來說即意味著利潤的減少。而利潤減少或沒有利潤,又會引發(fā)保險公司服務的不到位、提高保險費率,進而損害廣大投保人(或被保險人)的利益,這對沒有出險的被保險人是有失公平的。此外,作為在商業(yè)三者險中實質性的敗訴方(被保險人),根據《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第二十九條規(guī)定理應承擔敗訴方應承擔的訴訟費用,否則,不能體現(xiàn)對實質性敗訴方(被保險人)的懲罰機制。更何況訴訟費用全部由作為共同被告方的保險公司承擔,也不能體現(xiàn)合同的實體中當事人(保險公司與被保險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因此,筆者認為,訴訟費用根據實際情況需要由被保險人承擔的,法院應予支持,這既符合立法精神、有利于確保合同履行,也維護了保險經營者及廣大保險消費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