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麗萍
摘要:在作文教學法就是通過學生互評、自評作文等主體參與及教師的指導、評改等主導作用的發(fā)揮,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潛能。要求教師把“備”的重點放在對學生的了解和分析上;把“教”的重點放在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上;把“改”的重點放在對學生分層要求、分類提高上;把“導”的重點放在對學生心理、思維的疏導上。即“發(fā)展個性,激發(fā)創(chuàng)造”。
關鍵詞:作文教學 學生 主體參與意識
素質教育向我們提出了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時代要求,作文教學作為一種創(chuàng)新性的活動,更需要關注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和個性的發(fā)揮。初中生能寫一手好作文的寥寥無幾。很多學生選材重復,表達直接,至于立意、結構、文采就更難以提起了。怎樣解決這一問題呢?我認為要從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來入手,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把寫作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成為作文的主人,讓寫作充滿活力。即“發(fā)展個性,激發(fā)創(chuàng)造”。
一、以讀帶寫,張揚個性
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鼓勵他們真正參與到作文中來,成為作文學習中的主人,這是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關鍵。在“三個三作文法”中有兩次評文。第一次評文要求按評點字詞、句子、語段、篇章結構等,由易到難的順序進行。這就需要在讀上下功夫,只有通讀,才能評透,以讀帶寫。即使基礎差的學生也會評上一兩點,不會因平時作文無從下筆而頭痛,降低了難度,達到了作文由難轉易的目的。二評同學既要對作文熟悉,又要對一評理解,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評文是否有的放矢。實際上一篇好的二評是對作文與評文的綜合歸納,鍛煉了學生的分析、綜合、概括、整體把握的能力。同時,學生互評可以相互學習、借鑒,互相提高。學生通過有意識的訓練,能觸及思維靈感,并有所創(chuàng)造。需要指出的是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耐心引導發(fā)現(xiàn)。
如《幸福是什么》一文:(1)幸福是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牽掛;(2)幸福是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的收獲;(3)幸福是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祝愿。一評:三句詩不僅構成排比,緊扣題目,而且從不同角度揭示幸福的內涵,使文章具有濃烈的抒情氛圍。二評:作者直抒胸臆,揮灑筆墨,精細描寫了三個具有詩情畫意的場景,使人感同身受。一評同學能從修辭、扣題、抒情等多方面評價,恰到好處。
二、教師把握課堂,張弛適度——具體指導與評改
1.激活寫作之源
說明:寫、評一輪后,老師將對同學的作、評進行評價,并適當賦分。對于優(yōu)秀的作文給予鼓勵。如將作文及評語錄音并注明作者或通過學習廣播讓同學們欣賞;或讓優(yōu)秀作文小作者定期朗讀習作;或將優(yōu)秀文章用稿紙書寫粘貼墻上;或將獲獎優(yōu)秀內容印發(fā)給全班同學學習,每次留有記載,到年終總結,輯錄成冊。對有進步的學生(特別是中差生)要評“希望杯”“進步杯”獎。這樣激發(fā)調動了不同程度學生的積極性,使不同水平的同學都有自己的目標,體現(xiàn)了分層教學。
2.寫前,有的放矢
“寫”主要解決了寫什么(選擇題材要:切旨、真實、典型、新穎、小巧 )和為什么寫即表達愿望(如表達對母親的敬愛之情)的問題。每次作文前教師提出具體要求,讓學生抄在作文前或打印發(fā)給學生,使學生針對要求作文。要有目的,有計劃,有中心。在章、段、句、詞方面都要注意恰當、合理。例如: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總有這樣一些溫柔的時刻,閃亮的瞬間,那一顆顆晶瑩的珍珠,化成一種喜悅,一種感動,一種美麗的定格,成為一種永恒。是啊,生活中最難得的不是奇跡,而是珍惜。
請以“美麗的定格”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記敘文。
3.一評,獨具慧眼,優(yōu)缺點明
要求一評同學不要走形式,對照作文要求逐一核對。也就是解決“寫的怎么樣”的問題。評時注意先看“大處”(題材選擇是否恰當,內容是否具體,詳略是否得當)后“小處”(語病、字病、點?。?。評時要注意從優(yōu)、缺兩方面考慮,要有針對性,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例如,以“親情”為話題:“親情是朱自清父親的背影;親情是孟郊慈母手中的針線;親情是阿爾勃累喜特丟勒兄弟《祈求的手》;親情是王維“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感嘆;親情是蘇軾“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祝愿,親情是……”(一評:用結構相似的美句領起文章,很有一種詩意美。)這是從語句上進行評論優(yōu)點。也可指出,如果自己寫,應該怎樣寫等??凑l獨具慧眼,別具一格,當好“小老師”。這樣,鍛煉了學生的讀寫能力,使學生多看、多思,成為研究者、發(fā)現(xiàn)者、探索者。
4.二評,深入研討、思維碰撞
二評在一評的基礎上進行。“評”主要解決寫后怎么辦的問題。要求學生對作文及一評進行評價。這就對二評同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評可沿用一評的做法,直接評語,也可采用全班學生評議,集體指導修改的做法。即讓學生先讀課文,其他同學聽后,指出優(yōu)缺點,讓學生在分析中學會評,也學會改。這樣鍛煉了學生的聽說能力,使他們能養(yǎng)成動腦、動口的習慣。
例如,以“生命中的綠洲”為話題。有的同學擬題“生命中的綠洲——書籍”一評:以比喻的形式擬題、立意很有見解。二評:作者把書籍比作生命中的綠洲,寫出了書籍在我生命中的重要性同時表達了我對書籍的熱愛。一評同學能對文章的閃光點客觀公正地進行評價,言簡意賅。(側重發(fā)現(xiàn)優(yōu)點);有的同學中間三部分小標題為“生命中的綠洲——希望”“生命中的綠洲——頑強”“生命中的綠洲——光明”,二評同學也會在點評文章及一評的基礎上指出三個小標題為并列關系不當。(點出缺點)
5.總評,發(fā)現(xiàn)亮點、抬高評價
同學互評之后,教師進行總評??傇u時本著多表揚、少批評、尊重、信任同學、抬高他們的原則。從心理上溝通,從感情上交流。對優(yōu)秀作文可提高評價。(如你真了不起;你的水平讓老師大吃一驚;前面等待你的將是百花盛開,萬紫千紅的世界;畫一個翹起的大拇指或寫上個“棒”等)。對于中、低水平作文有了進步(如老師看到了你的進步;老師為你高興,你很有潛力,相信你會再一次進步)。老師要使學生覺得“我能行”“我不簡單”。想方設法為不同程度的學生創(chuàng)設成功的機會,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以此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強化學習動機,使他們燃起自信的火焰,滿腔熱情地作文、評文使得寫作積極性越來越高,興趣越來越濃。幾年的實踐,效果非常明顯,全體學生整體寫作水平都有了提高。
參考文獻:
[1]作文周報.
[2]教育實踐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