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明輝
摘 要:課外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乃至整體素質的發(fā)展密切相關。教師應重視這些現(xiàn)象,明確課外閱讀的要求,向學生推薦課外閱讀的書目、內容,教給學生有效的閱讀方法,開展各項閱讀活動,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強化閱讀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方法;習慣
新《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边@一理念揭示了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以教材為媒體,實現(xiàn)老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和交流。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對這一理念的落實。
1 在閱讀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
長期以來,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為了趕時間或省心省事,常常無視學生的自主性。老師拿著教學參考資料,根據(jù)作品的時代背景、作者介紹、分段分層,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題思想,分析作品的寫作特色,一路介紹下來,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這樣的閱讀教學中,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師對作品的解讀,而不是學生對作品的自主閱讀。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放手讓學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學習。如學生學會拼音這個識字工具后,就應該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借助課文注音把書讀通讀順。為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教師應該是點撥、啟發(fā)、激勵學生,重點把更多的時間讓給學生閱讀、理解、品味、感悟。
2 創(chuàng)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1、充分發(fā)揮班級圖書角的作用,不斷更新圖書。為了擴大孩子的知識面,提高他們的識字能力、閱讀能力,我縫制了一個圖書交流袋,掛在教室后面的墻上。每逢周五,輪到同學們借書,他們就蜂擁至圖書角,借閱自己喜愛的圖書,人手一冊。除此之外,孩子們還會隔三差五地從家里帶上一兩本書,插到圖書交流袋里,與同學交流。我留心看了看,里面竟有童話、寓言及古典四大名著等。每天中午,圖書袋前,從沒斷過人,一雙雙求知的眼睛總不停地搜尋自己愛看的圖書。不時,教室里會響起瑯瑯的書聲,時而又會傳來陣陣辯論聲。有一次,我發(fā)現(xiàn)徐晨人小朋友竟手拿一本書進行搶答賽。每當課上聽到小朋友們妙語連珠時,我都會暗暗驚嘆:這小小的圖書交流袋竟會有如此大的作用。
2、以身示范,師生共讀。教師應該博覽群書,發(fā)揮示范熏陶作用。要讓學生熱愛讀書,教師首先要愛讀書;要讓學生背誦的古詩,自己首先能夠倒背如流。為了盡可能地將全體學生帶動起來,讓他們都喜歡讀書,教師首先自己要扎進書堆,然后從推薦閱讀的內容入手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根據(jù)孩子對天體宇宙、大自然等未知的領域充滿好奇的心理,向他們推薦《十萬個為什么》、《宇宙探索》等書,鼓勵他們自己找答案。看到孩子們對一些另類的作品興趣很濃,喜歡看腦筋急轉彎或笑話集,就介紹《腦細胞迪斯科》和妙語連珠的《阿凡提的故事》等。有一段時期,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在收集《兒童畫報》隨書附贈的《西游記》卡通畫,于是先讓他們說說畫中的故事,然后引導他們看《西游記》普及本,結果許多孩子都入迷了。
3、鼓勵親子閱讀。在現(xiàn)有條件下,大部分課外閱讀是要在家庭完成的,如果得到家長的積極有效的配合,學生的閱讀興趣就會大大提高。我經常給家長寫公開信,做好家長工作,向家長宣傳課外閱讀的重要性,明確課外閱讀興趣第一的原則。
閱讀習慣的好壞對于學生的閱讀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自覺、專心地思考習慣,閱讀就會毫無效果。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首先,要提醒學生在閱讀時不要一心多用,要靜下心來閱讀文章;然后,鼓勵學生在閱讀中不斷提出問題,以達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還要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與作者進行情感交流,與作者產生共鳴。當然,閱讀還要培養(yǎng)學生勤動筆的習慣。動筆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優(yōu)美的詞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記號和批語,有必要的話還可以寫讀后感。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會讓閱讀教學更加省力、高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探究有效的閱讀方式
1、每周一詩。根據(jù)新課標要求,要求學生每周背誦一首古詩。每天的早自習、下午的課前預備時間,教室里便充滿瑯瑯讀書聲。每星期抽出一節(jié)早讀課檢查學生背詩的情況,對那些能夠有感情地朗誦的學生加以表揚。長此以往,古詩詞那精練的語言、抑揚頓挫的韻味、豐富多彩的思想感情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
2、自由閱讀。每周發(fā)給每生一張卡片,要求學生在自由閱讀的基礎上,記清所讀的書名、日期、主要內容,還要摘錄好詞佳句。有的孩子很有童趣地為文字配上插圖。然后,每周抽時進行一次反饋評價,借此指導閱讀方法,向學生提出閱讀建議,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這樣很好地促進了學生多讀、多思。
3、自辦報刊。根據(jù)學校組織的活動、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引導并鼓勵學生自辦手抄報。上學期,結合我校一些活動,我班以環(huán)保為主題,舉行了手抄報評比。期中,為了更好地開展讀書節(jié)活動,了解學生課外閱讀情況,舉行了以讀書為主題的手抄報評比。學生為了編報,根據(jù)讀書節(jié)的環(huán)保主題,大量閱讀相關書籍,再對所讀知識進行選擇、編輯、抄寫、插圖,編出了像模像樣的報紙。對學生編的報紙無論好壞都張貼展覽。學生在相互觀摩、相互學習比較中,悟到很多東西。這樣的活動每學期可組織幾次,使學生在辦報刊的過程中,提高選擇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4、網(wǎng)絡瀏覽?,F(xiàn)代意義上的閱讀已經不僅僅局限在報刊書籍上,電影、電視、網(wǎng)絡擴大了人們的閱讀空間,有選擇地觀看知識含量高的影視節(jié)目和光盤,可以迅速增長知識。當然,這需要教師的指導與家長的監(jiān)督。上一學期,學完三冊課文《識字八》,我下載了一些神話故事片讓學生觀看;學了《阿德的夢》一文后,我從網(wǎng)上載了有關宇航員在太空中活動的圖文,讓他們欣賞。
4 在閱讀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學生一旦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把讀書看成是一大樂事,就會釋放巨大的潛能,覺得越讀越有興趣,越讀越想讀。有了這樣的日積月累,何愁語文知識不豐富,語文閱讀能力不提高。在閱讀教學中,如何引起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呢?我認為要在閱讀前、教學中和教學后三個階段下功夫。閱讀教學前,教師要調動學生的已知對課文內容進行預測、產生猜想。最常見的方法是讓學生看著課題,想想會產生什么問題,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讀讀課題,猜一猜課文會怎么寫?當學生帶著一種強烈的疑問進入閱讀,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圍繞文本中心意圖,不斷提出疑問或話題,使學生不斷產生閱讀愿望。當學生懷著某種愿望或為達到某種愿望而進入閱讀活動時,他的整個閱讀過程會始終充滿著閱讀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終保持著閱讀興趣,閱讀成為學生輕松愉快自主建構的過程。閱讀教學結束后,教師要根據(jù)所學內容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相關內容的興趣,將學生閱讀的視野拓展到更廣闊的領域。這樣,學生就會始終保持自主探索的濃厚的閱讀興趣。這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無疑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