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摘 要:初中化學是一門實用性和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基于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化學教學,應該以培養(yǎng)學生能力為目標,實施以培養(yǎng)學生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為方向的教學策略。所以,需要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貼近生活實際,從現(xiàn)實問題出發(fā)探索知識的奧秘。本文從選取生活素材、開展生活實驗、設計主題活動、解決生活問題這幾個方面著手,分析了初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化學 應用能力 生活 實踐探究
一、選取生活素材,奠定應用實踐基礎
化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化學學科也隨之快速發(fā)展,這種快速發(fā)展給人們的生活和生產(chǎn)帶來很多便利,也引領著社會經(jīng)濟與生活的日新月異。生活化教學就是在教學中親近生活實際,選取生活素材,引導學生認識化學、了解化學的應用方向,奠定應用化學的實踐基礎。具體的實施策略是基于建構主義思想,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選取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實施小組合作與應用探究,在教師的引導和輔助下,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選取生活素材也是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fā),將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相結合,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挖掘學生最熟悉的生活實例,激發(fā)學生自主實踐與探究的欲望,促進合作與探究、應用與實踐的開展。
例如,通過學習“燃燒與滅火”,可以結合滅火原理,研究滅火的方法,如隔離火源、將可燃物與空氣隔絕、使用大量冷卻劑、將燃燒物的溫度降到著火點以下等;通過學習“金屬的防護與回收”,引導學生學會保護金屬,防止金屬銹蝕,合理利用金屬資源;通過燃燒面粉、砂糖等實驗,引導學生認識實驗最終生成的碳,并了解到這些有機物中含有碳。通過選取生活素材,將化學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距離拉近,更好地促進和激勵學生應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熱情。
二、開展生活實驗,培養(yǎng)應用探究精神
初中是學生性格與能力形成的關鍵時期,在初中階段,教師的教學目標不僅僅是傳授給學生知識,還需要培養(yǎng)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即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內容與知識能力目標,開展生活實驗教學,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和實踐,從生活實驗中探索出化學知識與生活、生產(chǎn)應用的契合點,并促使學生養(yǎng)成科學嚴謹?shù)奶骄颗c實驗態(tài)度,從而提升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其自主研究和積極求解的能力?;瘜W是一門實驗學科,從生活實驗出發(fā)探究一系列知識的求解過程,促使學生養(yǎng)成不盲目跟從的科學態(tài)度,引導學生從實踐中求真知,從理論與實際生活中探索知識的奧秘。
例如,設計“鐵生銹條件”的實驗,通過分析“氧氣、水”共同存在時鐵會生銹的原因,開展鐵釘生銹驗證實驗。設置一組實驗,有4只鐵釘分別放到4個試管中,第1只鐵釘放在干燥空氣中,第2只鐵釘一半浸沒在水中,第3只鐵釘完全浸沒在水中,上層用煤油覆蓋,第4只鐵釘一半浸沒在食鹽水中。通過實驗可以觀察到,第2、4只鐵釘生銹了,且第4只鐵釘?shù)匿P蝕情況更嚴重,第2只鐵釘在水與空氣的交界處有銹蝕。通過開展生活實驗,學生可以了解到有水和氧氣共同存在的環(huán)境下鐵更容易銹蝕,且酸和氯化鈉能加速鐵的銹蝕。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與實驗,提升了學生應用化學知識的意識和實踐探究能力。
三、設計主題活動,開展應用實踐探究
為了強化學生應用化學知識的意識和實踐探究能力,實現(xiàn)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應該結合理論知識教學與實踐活動教學,設計主題探究活動,通過積極引入新型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由理論知識過渡到主題實踐探究活動中,全方位、多角度引導學生強化自身的知識應用能力、分析探究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開展主題探究與教學活動,應該結合初中化學教學內容與目標,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理解理論,將知識內化與實踐探究相結合,明晰學生的學習和探索過程,實現(xiàn)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提升。主題探究活動的過程應該貼近學生生活,結合學生的興趣,激勵學生深入分析與思考,深化互助探究,強化學生與教師的互動,聯(lián)結生活實際與化學知識、能力目標,開展教學活動。
例如,結合“奇妙的二氧化碳”的相關理論知識,教師引導學生開展“如何防止溫室效應”與“泡沫滅火器模擬實驗”主題探究活動。結合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了解二氧化碳產(chǎn)生溫室效應與社會環(huán)境的關系。通過主題探究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制定保護人類生存的地球環(huán)境、防止溫室效應增強的相關措施。并結合身邊的生活實際,力所能及地實施改善地球“溫室效應”的策略。比如節(jié)能減排,少用石油、煤炭、天然氣等燃料,采取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同時加大植樹造林的力度等。
再如,在“泡沫滅火器模擬實驗”中,從滅火器的工作原理出發(fā),開展貼近生活的主題探究活動,實施模擬實驗有助于實現(xiàn)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提升。
四、解決生活問題,促進應用能力提升
化學知識的最終去向都是為解決生活問題而服務。初中化學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分析能力為目標,結合新課改教學理念,實施解決生活問題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將理論應用于生活實踐。通過實踐與探究,引導學生在自主分析、合作互助與交流過程中,獲得知識與能力的良好體驗,最終解決生活問題。化學知識與理論是為指導生活與生產(chǎn)實踐服務的,為達成這一目標,需要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將理論知識與生產(chǎn)生活實踐相結合,尋找生活問題的解決策略,通過解決問題的過程引導學生不斷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的奧秘,促使學生學好化學基礎知識,并在實踐與探究中強化學生的應用意識與能力。
例如,在滬教版九年級化學“由多種物質組成的空氣”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課題討論,分析空氣污染的危害、引起空氣污染的因素、檢測和公布空氣質量的意義、防治空氣污染的措施等。認真研讀教材中關于空氣的組成、各組成部分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等的說明,引導學生分析生活實踐中空氣各組成部分的用途。比如“氮氣能用作硝酸和化肥等的原料、用作焊接金屬的保護氣、用液氮可以治療皮膚病等”“氧氣支持燃燒”“稀有氣體用作保護氣、電光源、用于激光技術、制作冷卻劑等”。同時,對于空氣污染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分析空氣污染的原因出發(fā),探究切實可行地防止空氣污染的方案,提出有效保護人類生活環(huán)境的對策,提升學生的應用和實踐能力。比如改善燃料結構、廢氣排放前回收利用、安裝凈化裝置、多植樹造林、利用清潔能源等措施。
五、總結
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基于新課改理念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需要實施親近生活的教學策略,選取生活中的素材、實驗、活動、問題等,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從分析、研究、解決生活中的現(xiàn)實問題出發(fā),探索提升學生知識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有效貫徹全面教育和綜合素質教育。初中化學是化學學習的基礎階段,也是入門階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由淺入深、化繁為簡,從生活實例中挖掘理論知識與實踐案例的契合點,提升學生興趣,引導學生自主挖掘、實踐、探究,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朱正華.論初中化學教學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33).
[2]李海云.在初中化學實驗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J].學園,2014(9).
[3]崔波.初中化學探究性實驗教學實踐[J].魅力中國,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