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永紅
摘 要:教育要從孩子抓起,作為教育初級階段的小學教育對于促進孩子的成長成才非常重要。然而,目前小學教育改革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對此作了分析,并提出了幾種解決策略。
關鍵詞:小學;教育改革;問題
一、小學教育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1.對于小學教育改革的思想認識存在誤區(qū)。很多人一提起素質教育,就“一刀切”地將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對立起來,認為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相互矛盾,這種想法是片面的。將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對立起來,忽視了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聯(lián)系,因而在素質教育中忽視了教師的引導作用,讓學生完全自主地投入到學習中來,嚴重影響了課堂效果的發(fā)揮。
2.教師的思想觀念存在問題。目前很多教師思想觀念缺乏破舊立新的開拓創(chuàng)新思想,他們沒有理解什么叫真正的人才,什么叫合格的人才,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忽視了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方法上因循守舊,在教學模式上難以創(chuàng)新,因此嚴重影響了教學效率的提高。
二、解決小學教育改革問題的策略
作為小學教育教學的教師,要不斷地與時俱進,更新自己的思想觀念,在教學中要樹立較強的工作責任感,還要不斷地更新和改進工作做法,為學生負責,為學生的終身學習負責,較好地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促進教學有效性得到提高。
1.教師要引導學生熱愛學校和教師,在熱愛中學習和發(fā)展。教師要從學生生活中的小事出發(fā),積極為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當學生思想方面發(fā)生變化時,教師要積極地為學生引導,促進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愛,進而為課堂教學打好基礎,
2.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安排學習和娛樂的時間,在新課開始積極為學生布置適量的預習作業(yè),在新課結束后積極為學生布置適量的復習作業(yè),以促進學生能夠有效地掌握知識點。此外,在課堂中,教師要積極設置有效的教學情境,還要融入師生互動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能夠自主地思考、實踐,并加強教師的引導,從而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3.教師要積極開展課外活動。在課堂教育之余,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有展示自我才能的機會,促進學生之間有效互動,形成愛學、想學的良好氛圍,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課外活動的作用,如講故事比賽、歌唱比賽、相聲比賽、笑話比賽、技能表演等都是行之有效的課外活動。
總之,在小學教育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改變教學觀念,將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較好地結合起來,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也促進學生成為一個會學習的人。
參考文獻:
王均.關于小學教育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新課程:小學,2012(1).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