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默
摘 要:體育教師出現(xiàn)職業(yè)倦怠現(xiàn)象,將會嚴重影響到其教學質量,進而言之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解決體育教學的職業(yè)倦怠問題,要從產生倦怠的原因出發(fā),并針對此制定相應策略方法,提高體育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關鍵詞:體育教師;職業(yè)倦怠;高校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9-008-01
“職業(yè)倦怠”是由美國臨床心理學家費登伯格1974年首次將這一概念引入心理學研究中的,他認為職業(yè)倦怠是指個體在面對過度工作需求時,所產生的身體和情緒衰竭的現(xiàn)象。①由于現(xiàn)代社會的高節(jié)奏,職業(yè)倦怠已經成為常見的心理疾病之一,教師已成為這種心理疾病的一支龐大隊伍。體育教師職業(yè)倦怠是指體育教師因不能有效緩解由各種因素造成的工作壓力,或深感付出與回報不對等而表現(xiàn)出的對所從事職業(yè)的消極態(tài)度和行為。②由于職業(yè)倦怠會使體育教師經常感覺到焦慮、悲傷、疲勞、緊張、抑郁等消極情緒,嚴重的職業(yè)倦怠所伴隨的成就感降低,意志消沉,從而導致他們的成就動機和自我效能感降低,并且會對工作產生消極影響,對學生的教學工作產生不負責的結果,影響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率等。因此,文章針對高校體育教師職業(yè)倦怠這一現(xiàn)象進行了如下研究。
一、體育教師職業(yè)倦怠及其表現(xiàn)
借鑒國內外對職業(yè)倦怠含義的界定,我們認為,高校體育教師職業(yè)倦怠是指高校體育教師不能有效應對工作壓力時的一種極端反應,是高校體育教師在長期壓力體驗下所產生的生理、情緒、認知、行為等方面的耗竭狀態(tài)。高校體育教師職業(yè)倦怠的具體表現(xiàn)為:生理上持續(xù)疲乏、耗竭感、虛弱,對疾病抵抗力薄弱,胃腸不適、失眠;認知上出現(xiàn)心智耗竭狀態(tài),自我概念低,出現(xiàn)低自尊、失敗感,對工作缺乏動機,對學生缺乏熱情、麻木不仁;情緒上沮喪、煩躁、易怒,容忍度低,冷漠悲觀;行為上表現(xiàn)為工作變得機械化,工作能力和效率降低,人際關系上疏離退縮、摩擦增多。職業(yè)倦怠直接影響高校體育教師的生理心理健康,使其工作情緒和士氣受到損耗,并成為高校體育教師厭教、流失以及教育水準難以發(fā)揮的重要影響因素,最終必將帶來體育教育質量的下降。
二、高校體育教師職業(yè)倦怠的成因
1、缺乏成就認可
體育教師大多在過去的體育競爭中缺乏成就認可,他們具有運動員必備的那種強烈的冠軍欲望,他們需要和習慣震耳欲聾的歡呼聲與喝彩。但是,體育教師成就認可剛具有極大的模糊性和延后性,他們在承受是不公的同時,還需要受教育系統(tǒng)內部的勞酬不公,教師與教輔人員,優(yōu)秀教師與不稱職教師之間,由于缺乏科學的工作評 相應的獎懲制度, 盡管他們的勞動性質和質量有很大的不同,但在收入上都相差無幾。這在我國課程改革、大量的體育理論課教學進入學校以前。體育教師的“附庸”角色地位還難以擺脫。因而這個群體的興盛還須經歷一個長期的沖突過程。伴隨著商品經濟大潮的沖擊,這一矛盾有時還會更顯突出,體育教師的職業(yè)倦怠將成為一個持續(xù)的社會問題。
2、學校學科建設歧視
首先,學校組織對體育教師的角色定位不當。教師是一個多角色的職業(yè),如家長代理人、學生的楷模、知識傳授者、組織管理者、朋友和知己、心理保健醫(yī)生等。在如此眾多的角色面前,如果不能很好地對體育教師進行角色定位,可能出現(xiàn)角色混亂,對自身角色應承擔的工作喪失責任感和進取心,不能正確認識自己所處的地位以及履行的職責和義務。這是導致體育教師職業(yè)倦怠的組織因素之一。其次,體育教師的待遇不公平。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體育被學校領導視為副科,成為“豆芽學科”不為重視。體育不為學校所重視,體育教師在政治和經濟待遇方面也受到不公平的對待,體育教師與其他學科教師相比,沒有補課費、勞務費、降溫費、保溫費和獎金等工資外收入,而這些收入占教師總收入相當大的比例,沒有厚實的經濟基礎,生活水平無法提高,嚴重挫傷了其工作積極性。他們心里不平衡,消極應付,甚至造成相當部分“現(xiàn)役”體育教師另謀出路。
三、體育教師職業(yè)倦怠的解決策略
1、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校組織環(huán)境
首先,在學校管理層面,學校領導者應該正確認識體育工作和教學的重要作用,尊重體育教師地位;真正加強學校體育工作力度,在某些政策上應該針對體育教師工作的特殊性相對采取一些傾斜性策略,真正為體育教師減壓、減負,調動體育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次,學校要滿足體育教師的合理需求。不僅在物質報酬上,要保證體育教師享受與其他學科教師的同等待遇,實現(xiàn)/同工同酬0,對體育教師與其他教師一視同仁;更要引導和發(fā)展體育教師的高級精神需求( 如獲得尊重、成就感等),這種高級需要的滿足才是最有效的激勵方式。因此,學校組織要改變體育教師評價制度,使他們能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滿足自我實現(xiàn)感,同時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使體育教師參與學校的決策和管理,培養(yǎng)其主人翁意識,形成盡職盡責的信念,真正使體育教師在學校中感到自身的價值,進而消除他們的職業(yè)倦怠心理。另外,在學科教學中,學校要倡導各學科教師樹立/團結合作,教書育人0的理念,虛心相學,以禮相待,平等相處,共同為學生進步和學校發(fā)展獻計獻策,實現(xiàn)整個教師隊伍素質的提高。
2、建立有效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
社會支持系統(tǒng)是個體應對壓力的重要外部資源,系統(tǒng)中的個體能進行各種信息的交流。這些交流使個體相信自己是被關心的、被尊重的、有價值的,歸屬于一個互惠的、能互相交流的社會網(wǎng)絡。高校體育教師是一個相對封閉、缺少社會支持的群體,因此在社區(qū)或省市內形成高校體育教師社會支持系統(tǒng),能有效地維護和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例如,省、市高校體育工作委員會、體育教研中心等,是同事之間相互提供社會支持的主要形式。其目的是為高校體育教師提供一個可以與同行討論種種教學、科研和競賽等問題的場所,使他們獲得信息支持、實踐支持和情感支持,提高高校體育教師的個人成就感和工作表現(xiàn),有效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緩解職業(yè)倦怠感的產生。
參考文獻:
[1] 楊秀玉,楊秀梅.教師職業(yè)倦怠解析[J].外國教育研究,2002)(2).
[2] 郭 英,董淑花.教師職業(yè)倦怠的研究綜述[J].四川心理科學,2004(3).
[3] 陳 琦,劉儒德.教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