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摘要:要切實提高學生作文水平,就必須系統(tǒng)地對學生進行寫作訓練,提高聽、說、讀、寫各項能力。教師應充分挖掘教學資源,幫助學生拓寬寫作視野,豐富寫作素材,寫出個性文章。教師應在寫作方法上給學生以適當?shù)闹笇В顾麄冋莆諏懽饕?guī)律,以達到“遷移”、“貫通”。總而言之,教師應該從“讓學生學會學習”的基本理念出發(fā),千方百計地整合各種資源,在綜合性教學實踐中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
關鍵詞:學生作文能力 綜合性教學實踐 整合
提高學生作文能力是語文課最重要的教學任務之一。為更好完成這一教學任務,許多教師采用多布置學生寫作文和對每篇學生作文都詳批詳改的做法,但是,其收效卻很有限。筆者認為,語文教師只有調(diào)動一切有利因素,整合各種資源,以多樣化、綜合性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形式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寫作空間,才能有效提高他們的作文能力。這里擬結(jié)合個人的教學實踐對之進行討論。
一.聽說讀寫,協(xié)同發(fā)展
正如安東尼·海恩斯所說:“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是和他們的其他語言能力,即會話、聽力、閱讀的發(fā)展相輔相成的。當與這些語言能力協(xié)同發(fā)展時,寫作能力會提高得更快。”[1]要切實提高學生作文水平,就必須系統(tǒng)地對學生進行寫作訓練,提高聽、說、讀、寫各項能力。
一方面,聽、說、記是對學生理解能力、記憶能力、書寫能力的綜合訓練,對學生作文基本功的煉就十分奏效。幾年來,我根據(jù)學生實際,課前都騰出3—5分鐘對學生進行聽、說、記訓練——或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地選擇一些課內(nèi)、課外讀物語段,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要求學生聽、記;或采用課前“口語交際”訓練,說話的內(nèi)容不拘一格,有時候是名言、時事、優(yōu)美語段、場景片斷,有時候是對某人某事的評價,我要求學生做到說話連貫,語言流暢,為學生營造會話的良好氛圍,有效實現(xiàn)生生互利。
另一方面,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的:“閱讀是寫作的基礎?!盵2]閱讀尤其是大量的課外閱讀是學生作文能力長足提高的必要條件。鑒于當今“中學生的課外閱讀尤其經(jīng)典名著閱讀很不理想”[3],我在教學時很注意溝通課內(nèi)和課外,以課內(nèi)促進課外,以課外彌補課內(nèi)的不足,讓學生結(jié)合課外閱讀進行寫作。比如,結(jié)合課文教學,按經(jīng)典名著的深淺程度和學生的接受水平循序漸進地開列書單,要求七年級上學期必須讀《西游記》、《繁星·春水》、《伊索寓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然后寫讀書筆記,而下學期則必須讀《朝花夕拾》、《昆蟲記》、《魯濱孫漂流記》、《童年》等然后寫讀書筆記,并適時進行檢查和督促。再如,通過手抄報和QQ等途徑,把學生讀名著后寫的心得或評論拿出來跟大家一起分享。
二.整合各種資源,拓寬寫作渠道
教師應充分挖掘教學資源,幫助學生拓寬寫作視野,豐富寫作素材,寫出個性文章。下面列幾個例子。
1.作文教學與日常生活整合
生活處處皆語文,語文處處見生活。由于學生認知有限,對生活中的事、人往往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所以作文時常常為無米之炊而犯愁。針對這一現(xiàn)象,教師應當引導他們深入生活,長一雙亮眼,留心生活,積累生活,體驗人間真情,豐富個人情感。像我在作文教學時就特別強調(diào)學生親近生活,鼓勵他們在家長的陪同下走出課堂,在捕魚捉蝦、栽花摘果、喂豬養(yǎng)狗中去觀察、去發(fā)現(xiàn),并根據(jù)他們普遍對生活素材的熟悉程度來確定作文題目,讓學生有事可寫,有情可抒,能夠真正表達自己獨特感受和體驗。
2.作文教學與體育學科整合
在一年一度的校運會開幕之際,我們語文老師精心安排了題為《我眼中的校運會》小練筆。我們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或報名參加比賽,或志愿參加拉拉隊隊員。校運會前,我們先對各班學生進行習作指導,要求參賽的運動員應注意當時的情景體驗和內(nèi)心感受,而拉拉隊隊員則應注意比賽場景中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表情、語言,并時時注意賽場內(nèi)、外局勢的變化。這樣,校運會成為全班同學全員參與的共同賽事,場內(nèi)運動員龍騰虎躍,斗志昂揚;場外拉拉隊時而出謀獻策,時而加油助陣,熱烈的掌聲、加油聲此起彼伏。這樣,學生們興致勃勃地參與到運動中來,耳聞目濡,親身體驗了校運會的全程。學生們有了最直接的親身體驗與感受,清楚把“該次比賽全程有序地寫下來,并表達真情實感”等要求,為落筆成文邁出關鍵的一步。
3.作文教學與班會活動課整合
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作文是:我也追星。為發(fā)掘課程資源,整合教材,我們有目的地精心安排了題為《你也追星嗎?》的辯論會,學生們緊扣“追星”的話題,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有的同學作為“追星族”談感受,有的同學作為“族外人”談看法。此時,教師抓住契機進行寫作指導,讓學生既掌握該類文章的寫作方法,又教會他們理性追星的道理,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教育。
三.教給寫作方法,夯實作文功底
作文有“法”可依,而調(diào)查則顯示出,學生很希望老師“多講一些寫作的知識”[4]。故此,教師應在寫作方法上給學生以適當?shù)闹笇В顾麄冋莆諏懽饕?guī)律,以達到“遷移”、“貫通”。
1.范文引領,把作文寫對路
優(yōu)秀范文就是能夠為學生提供良好寫作示范的最好教材,教師如果能夠利用此教材,指導學生認真閱讀范文,領會寫作方法,汲取其中的優(yōu)點而進行內(nèi)化,就有很好的效果。在一堂作文指導課中,教師既可以把一篇例文作為重點指導的對象,也可以通過多篇例文的羅列、分析,讓學生發(fā)現(xiàn)這些例文的共性,從而領會寫作方法,融匯貫通,把作文寫對路。
2.理清思路,把作文寫得有條理
“思路不清楚,前言不搭后語”是學生作文的通病。故此,教學生寫作文,還要幫助他們理清思路。筆者要求學生寫作文時,對寫什么內(nèi)容和對所寫的內(nèi)容如何一步步寫下去應有一個整體的構(gòu)思。我總是把寫作文的要求提前布置給學生,給他們一段充分準備、醞釀的時間。在醞釀初期,或自主或合作完成某事,讓他們在實踐中理清思路,使作文寫得有條理。
3.不斷修改,把作文寫精彩
一篇好作文的誕生是經(jīng)過反復修改、仔細斟酌而成的。學生完成的作文僅僅是一篇初稿,如果教師未能明確指出修改的方向和方法,未能教會他們自評自改的本領,便會挫傷他們寫作的積極性。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fā)展”的課程評價。如果在作文講評時能加強評價力度,讓學生在激勵中成長,在反饋中提高,在調(diào)整中發(fā)展,讓他們在自改互改、討論爭辯中留下深刻印象,就能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另外,教師還應適時地在批閱學生初稿后,把作文的中期點評作為重要的評價環(huán)節(jié)。我經(jīng)常列舉一兩篇帶有普遍問題的作文,引導全班學生有針對性地剖析、點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二次評價,再推薦小組中的優(yōu)秀作文進行三次評價。這種延時、多層的評價方法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關注到學生的縱向發(fā)展,特別是對學困生而言,更能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感受到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fā)出寫作的新動力。
總而言之,教師應該從“讓學生學會學習”的基本理念出發(fā),千方百計地整合各種資源,在綜合性教學實踐中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
注 釋
[1][英]安東尼·海恩斯.作文教學的100個絶招[M].楊海洲,杜鐵清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
[2]葉圣陶.葉圣陶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3]鄭惠生.關于當前中學生視聽與讀購狀況的調(diào)查研究[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6).
[4]王土榮.學生寫作學[M].北京:語文出版社,2013.
(作者介紹:黃煥娜,廣東省汕頭市外砂華僑中學教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