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淑珍
摘 要:現(xiàn)在的幼兒園在上課時大多采用“興趣課堂”的教學模式來增強幼兒的自護能力和自辯能力,讓他們自覺地對其產(chǎn)生興趣。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幼兒身邊的小事情作為教學案例,然后將其簡單化,最后利用平時上課的時間傳輸給孩子們,在大腦中形成初步的憂患意識。
關(guān)鍵詞:“興趣課堂”;日常小事;自護能力
一、開展“興趣課堂”,提高幼兒的興致
一般幼兒園的上課模式都是很老套的帶領(lǐng)孩子們唱歌跳舞等,忽略了他們自身的愛好,從而也無法真正讓他們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因此,現(xiàn)在的幼兒園大多采用“興趣課堂”的教學模式來在提高幼兒興致的同時,也讓他們從中領(lǐng)會到安全這一意識需要逐漸增強。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在黑板上可以排列出各種各樣的小動物,而這些小動物旁邊都會有一個安全小常識,教師安排孩子們進行集體小游戲,讓每個孩子按照抽簽的順序依次上黑板來,在清楚地辨識每個小動物的同時,還要盡力表達出小動物旁邊的安全小常識所要描述的含義。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能帶動全班的學習興致,提高幼兒的表達能力,更能有效地讓孩子們對安全這個概念熟記于心。
二、通過日常小事來讓幼兒形成自我保護的意識
幼兒在很多生活瑣事上面都充滿著危險性,如果不加以好好防范,很有可能對其身心造成危害。所以,教師要加強對孩子的教導,利用身邊的小事讓他們牢記。比如,在幼兒吃飯的時候要讓他們使用勺子不能用叉子或者筷子,那些都是鋒利的武器,很容易劃傷其他同伴的臉頰。在幼兒出去做游戲的時候要堅持安全第一的原則,讓他們結(jié)伴出行,不能使其單獨活動,這樣會加大發(fā)生事故的可能性,還會導致孩子的害怕心理,使其不愿意與家長老師溝通,這樣更不利于幼兒的心理健康的發(fā)展。在討論問題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幼兒分工合作,提高他們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全方面地讓他們開動腦筋與同伴互相探究。如果遇到更大的困難還可以讓他們回家問父母,這樣也有利于加強孩子與父母間的親情。
隨著現(xiàn)在的物質(zhì)水平逐漸提高,帶給了人們便捷的生活條件。當然也帶給我們安全隱患,其中特別是對沒有分辨能力的幼兒。由于幼兒天生的活潑與好動,在管理方面會讓教師與家長更加花費心思和體力,所以一定要采取合理的教學管理方式,對他們悉心教導,以此來提高孩子的自護能力。
參考文獻:
沈悅.幼兒自我控制的發(fā)展特點及影響機制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