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紅
摘 要: 本文通過分析機械制圖課程教學現(xiàn)狀,探索基于工作過程的機械制圖模塊式課程開發(fā)方案、課堂教學實施步驟及評價措施,以深化機械制圖課程開發(fā)與建設。
關鍵詞: 工作過程 項目模塊 機械制圖 教學改革
一、問題的提出
在職業(yè)院校中,機械類專業(yè)最基礎的課程是《機械制圖》,這個課程的作用是在建設中扮演承先啟后及貫徹始終的角色。但是在現(xiàn)實中這節(jié)課程存在的問題也不少,由此造成課程教學質量低、學生的積極性隨之下降,這樣就很難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實力。機械制圖課程如果不改革創(chuàng)新,就跟不上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節(jié)奏,很難面對社會、企業(yè)對人才培養(yǎng)提出的新要求。為此,筆者實施了《機械制圖》課程改革的實踐探索。
(一)《機械制圖》課程教學現(xiàn)狀
1.在機械制圖課程中,其內容過于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學生接受起來比較費勁,而老師使出了所有能想的辦法教授,其中包括采用模型和多媒體授課,但是結果并不盡如人意,學生照樣聽不懂,課下作業(yè)時就會錯誤百出,甚至很多學生抄襲他人作業(yè)。
2.原有的《機械制圖》課程教學,較多的是對制圖原理和表達方式的闡述,相對來說對識圖能力的訓練比較少,這樣就導致該課程的實踐性被忽略,再加上教學中很少能與實際的產(chǎn)品相結合,最終導致用人單位不滿意學生的實踐能力。
3.在動手能力和表達能力上缺乏有效的訓練途徑,技能的訓練和培養(yǎng)被忽略。
4.課程的設置使學生僅具備單一崗位的工作能力,不能體現(xiàn)培養(yǎng)方向由窄到寬的變化趨勢。
(二)問題分析
1.在我校近3年畢業(yè)生調查中得知,41%的學生在畢業(yè)后選擇零件加工工作,30%的學生選擇了產(chǎn)品裝配工作。有82%的學生認為《機械制圖》課程對工作幫助很大,但是往往理論課過多,實踐少之又少。為此,課程改革應該以工作過程為向導,這也是課程改革的基本原則。
2.調查顯示36%的學生對《機械制圖》課程沒有興趣,都認為該課程枯燥無味,對其興趣索然,甚至厭惡。這都是因為原有的《機械制圖》課程教學都是按部就班地按照課本逐節(jié)講授,由于知識的堆積,學生不能綜觀知識全貌,學習主動性不高。應該打破以往的教學模式淡化知識點的分界,強化項目模塊的整體功能。
3.調查顯示59%的在校生、77%的畢業(yè)生認為學習《機械制圖》課程的最大困難是缺乏空間想象力,65%的教師認為《機械制圖》課程學不好的原因是學生問題。教師應針對職業(yè)學校學生特點開發(fā)獨特的教學方法。將工作過程貫穿于項目式教學中,使理論教學、實踐教學、技能教學和上崗培訓有機結合,這才是職業(yè)學校學生學習的最佳模式。
二、《機械制圖》課程開發(fā)方案
“不通過資格課程的學習而是通過經(jīng)驗反思在經(jīng)驗中獲得能力”;“課程不再是普遍理論的復制而是特定的個人的事情,也不再是一成不變的結果而更多的是一種過程”。這是課程開發(fā)的全新理念。
(一)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
根據(jù)職校生以操作為主的就業(yè)方向,筆者認為職業(yè)學?!稒C械制圖》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基本的繪圖技能,掌握機械制圖的基礎知識和國家標準有關知識,具有較強的識讀機械圖樣能力。
(二)以項目模塊為載體序化教學內容、定制課程結構形式
1.堅持“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在內容上刪除既不實用,難度又大的章節(jié)。主要有以下幾部分:
(1)相貫線的畫法。在生產(chǎn)實際中,相貫線是在加工過程中自然形成的,沒有必要準確畫出,可用簡化畫法代替。
(2)軸測圖的畫法。運用多媒體課件、AutoCAD三維造型進行教學,幫助學生進行分析和思考,提高教學質量,強化教學效果。
(3)尺寸標注和形位公差。貫徹以識圖為主的教學目標,就應該將教學重點從“標注”轉移到“識讀”。
2.將整個《機械制圖》課程化整為零,以工作過程為導向讓學生在模塊技能的訓練中掌握各學習單元。即針對專業(yè)相近的不同崗位群或工種群將機械制圖分為基礎模塊、專業(yè)模塊一、專業(yè)模塊二、提高模塊四大模塊技能。
在基礎模塊中,總共可以分成4個小單元,它們分別是制圖的基本知識、正投影及三視圖、機件的表達方法、計算機繪圖,這些也是《機械制圖》基礎模塊中的基本模塊。在這個模塊中我們要打破原有教學模式,不再從單一的點、線、面的投影開始講起,而是通過先讓學生了解形體三視圖的形成,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初步掌握本形體的空間平面轉換關系。當這些東西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再從基本的形體上講點、線、面的投影特征,這樣才能為解決好復雜形體的表面交線奠定基礎。在本模塊中,組合體是重點學習的內容,從形體分析到線面分析,反復訓練,在建立豐富的空間形象力以后,再過渡到機械圖樣、裝配圖的識讀,闡述識讀圖樣的方法和步驟,充分體現(xiàn)實用為主的教學目的。
三、以科學的評價體系鞏固改革成果
讓學生掌握系統(tǒng)理論和指導讀圖和繪圖,是制作課的教學目標,為的是讓學生有較強的綜合制圖能力。當下,很多職業(yè)院校存在相同的不良習慣,如,學生學習自由散漫,抄襲作業(yè),以及考試作弊,等等,其次就是學生都習慣于死記硬背理論性的東西應付考試,得到的考試成績無法全面反映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就談不上教育和激勵學生并促進其發(fā)展??偠灾热皇强茖W評價系統(tǒng),就應該做到全方位、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效果和學習能力。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要反映考試情況,還要反映平時綜合制圖技能的訓練情況。
四、結語
職業(yè)教育教學的創(chuàng)新與改革,是現(xiàn)在每一位教師的首要工作。職業(yè)教育工作者要應用課程改革新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與模式。目前根據(jù)現(xiàn)有機械制圖課程的存在情況,更要進一步革新教育工作者的教學理念,加快改革速度,使得課程教學動靜相結合,形成新的教學體系。
參考文獻:
[1]劉云生.項目學習——信息時代重要的學習方式[J].中國教育學刊,2002(2).
[2]D.P.奧蘇貝爾.教育心理學——認知觀點[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66-68.
[3]唐開勇,趙近誼.高職制圖課程教學改革探討.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