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仕剛
【摘 要】多媒體計算機進一步把電視機所具有的視聽合一功能與計算機的交互功能結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新的圖文并茂、豐富多彩的人機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饋。這種交互方式對于教學過程具有重要意義,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從而形成學習動機。
【關鍵詞】信息技術 圖文并茂 學習興趣 重要意義
【中圖分類號】G623.5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4)02-0108-01
交互性是計算機的顯著特點,是其他任何媒體所沒有的。多媒體計算機進一步把電視機所具有的視聽合一功能與計算機的交互功能結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新的圖文并茂、豐富多彩的人機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饋。
這種交互方式對于教學過程具有重要意義,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從而形成學習動機。此外,這種交互性還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如上所述,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師主宰:從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方法、教學步驟甚至學生做的練習都是教師事先安排好的,學生只能被動地參與這個過程。而在多媒體計算機這樣的交互式學習環(huán)境中學生則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所要學習的內容。如果教學軟件設計制作得科學,連教學策略也可以選擇,比如說,可以用個別化教學策略,也可以用協(xié)商討論的策略。這就是說,學生在這樣的交互式教學環(huán)境中有了主動參與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聽從教師擺
布,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按照認知學習理論的觀點,人的認識不是外部刺激直接給予的,而是外部刺激與人的內部心理過程相互作用的產物。為了有效的認知,外部刺激是需要的,但起決定作用的還是人的內部心理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才是認知的主體,必須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才能獲得有效的認知,這種主動參與性就為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的發(fā)揮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從而使學生能真正成為認知主體。
教學《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一課時,教師首先通過計算機向學生展示楊梅樹、楊梅果的誘人圖片及視頻資料并配以播音員朗讀課文的動人聲音,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多姿多彩的閱讀世界,一
開始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激起了學生的興趣,產生了要了解、探究楊梅樹、楊梅果的欲望。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教師適時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靈活地運用電教媒體,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渲染氣氛,制造氛圍,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感官,使他們更加興奮,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求知識的欲望愈加強烈?,F代信息技術使學生喜聞樂見,處于愉快的教學情境之中,產生積極的情緒與愉悅的心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學習第二段,如何把雨中楊梅樹的可愛弄清楚呢?教師首先出示動畫片:一幅細雨如絲的畫面,讓學生通過自主的“看”,來理解春雨的特征,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欲望。緊接著,在教師的指導下,計算機顯示楊梅在細雨如絲的背景上不斷長大,讓學生觀賞楊梅樹貪婪吮吸春雨的誘人畫面,在那身臨其境的境界中去體會“貪婪”“吮吸”的含義。再接下來,教師把楊梅樹吮吸甘露,不斷旺盛生長的樣子通過視頻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此時面對那翠色欲滴的楊梅樹不由產生了喜愛之情,覺得它是那么可愛。最后,引導學生提出問題:“這一段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寫的?”學生在計算機上讀有聲讀物,看提示加以思考,并調出描寫楊梅樹生長的動畫片進行學習,動畫片中配合教材組織的畫面,配以播音員有感情的朗讀,能讓學生很好地體會寫作方法,體會出雨中楊梅樹充滿旺盛生命力的樣子。在講楊梅果時,教師也同樣運用了現代信息技術,成功地完成了第三段的教學任務。學習時,學生對楊梅果那鮮紅的果肉和那甜津津的味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面對畫面中的兒童吃楊梅果的樣子,仿佛自己就置身其中,讒得口水直流,使學生們產生了對楊梅的喜愛,從而體會到作者對故鄉(xiāng)的熱愛。在學習《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過程中,教師沒有過多的語言,也沒有用過多的解釋,而學生是對信息進行選擇性加工的主體,具有充分的自主性,不再是簡單的“內存”。
在技術媒體環(huán)境下,學生面對鮮活多變的認知材料、形象友好的人機交互接口,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從楊梅的形、色、味,感受楊梅樹和楊梅果的生機與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