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萍
【摘 要】對于要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教師來說,優(yōu)化課堂教學流程,固然是至關重要,而重視對學生課堂注意力的培養(yǎng)也很重要。因為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教學流程的優(yōu)化,教學設計的實施,教學任務的完成,最終都必須通過學生這個學習主體本身的努力以及與教師的配合來實現(xiàn)。注意是一切心理過程的開端并貫穿心理活動始終,是一切實際活動的必要前提和向導。注意狀態(tài)是學習的必要條件,而分心則是學習的大敵。
【關鍵詞】培養(yǎng);小學生;注意力;提高;教學效率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就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注意力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培養(yǎng)學生的注意力,只有一條途徑,這就是要形成、確立并且保持兒童的這樣一種內心狀態(tài)——即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狀態(tài),使兒童體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活動的自豪感。如果教師不去設法在學生身上形成這種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內部狀態(tài),那么知識只能引起一種冷漠的態(tài)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只會帶來疲勞。”同時他還提出:“直觀性作為一條教學原則來說,具有廣泛的含義。但如果把直觀教具僅僅看作是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手段,那么這不僅僅對教學,特別是對智育,都是很有害的。”
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課堂注意力呢?有位教育家說過:“注意是我們心靈的唯一門戶,意識中的一切必然經過它才能進來。”只有那些進入注意狀態(tài)的信息,才能被認知,并通過進一步加工而成為個體的經驗,其目標、范圍和持續(xù)時間取決于外部刺激的特點和人的主觀因素。如果學習時學生注意力分散,心不在焉,就很難集中在一定的學習對象上,就會導致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現(xiàn)象發(fā)生,也就不能很好地感知和認識教材。所以,對于剛入學的一年級新生而言,培養(yǎng)他們的注意力是至關重要的。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采取多種有效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注意力,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一、重視課前三分鐘,喚起學生的注意力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一節(jié)課的開始,學生的興奮點有時還停留在上節(jié)課的內容或課間所從事的活動中。能否把學生由“課下”導入“課上”,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在相當程度上決定著一堂課的成敗。因此,為了將學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學任務和活動之中,使學生的思維盡快達到最佳水平,我們可以結合小學生愛說、愛唱、愛表演的特點,在課前三分鐘開展有謎同猜、繞口令等活動,開發(fā)他們的非智力因素,引導學生將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來。
二、巧妙引入新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經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蔽覀兂S羞@樣的體會,即使在教學秩序比較差的班級,只要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幾乎都能集中注意力,進行一定的思考。為了迅速處理信息,尋找問題的答案,促使他們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講,在引入新課時,通過巧妙地設疑提問,就能把學生的注意力緊緊鉗住。實踐證明,猜謎引入法、游戲引入法、直觀引入法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在喚起學生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同時,刺激大腦興奮中樞,使學生處于興奮狀態(tài),迅速進入角色,主動參與課堂活動。
三、激發(fā)興趣愛好,培養(yǎng)學生的注意力
小學一年級學生的特點是活潑好動,有意注意持續(xù)時間短,自制力較差。他們的注意力最長只能堅持10—15分鐘左右,大腦就會出現(xiàn)階段性疲勞。如果將他們的學習當作單調的教師講、學生聽的過程,將會使他們的興趣蕩然無存,課堂上表現(xiàn)為無精打彩,注意力分散。據(jù)此,教學過程中要根據(jù)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利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yǎng)學生上課認真聽講、專心學習的好習慣。
1.利用游戲、比賽
課堂教學中游戲和比賽簡單易行,是培養(yǎng)學生情緒和注意力的有效方法,深受小學生歡迎。在游戲、比賽中,學生注意力往往高度集中,興趣極高,接受知識輕松,處于主動學習狀態(tài)。這樣每個同學都能集中注意力參與活動,既得到了思維的訓練,又增強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2.利用直觀教學手段,易于引起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注意力
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直觀教學手段還有利于將學生的注意力按教師的教學思路進行轉移。例如: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電腦動畫、錄音錄像、投影等電教手段,能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專心學習。
3.控制調節(jié)課堂教學節(jié)奏調動學生的情緒
一節(jié)課如果學生情緒渙散低落、煩躁驚恐,教師即使手舞足蹈,口若懸河,也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相反,熱情洋溢、歡快喜悅的課堂氛圍,將會使學生喜歡數(shù)學,愛上數(shù)學課。因此,教師一定要關注學生的情緒,隨時調控教學節(jié)奏,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氛圍。當發(fā)現(xiàn)學生疲倦時,穿插一些趣味性的東西,讓學生唱一唱,動一動。當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學生已掌握教學內容,表現(xiàn)出注意力渙散,漫不經心時,應加快節(jié)奏,增加密度或增添一二個小游戲或進行表演比賽,促進學生集中注意力。教師要善于消除不良情緒,讓學生注意力始終跟著老師轉,并積極參與思考。
四、明確學習目的,保持學生的注意力
通過學習目的的教育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是使學生保持有意注意的重要因素,是學習的內驅力。一個人對學習是否專注,往往與其學習目的是否明確有很大關系。如果學習目的明確,就會長時間集中注意力,而有效地繼續(xù)學習,注意力就會最大限度、持久有效地發(fā)揮作用。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人們從外部獲得信息的90%以上是通過視覺渠道獲得的。在課堂上,正是由于教師的聲情并茂、講做結合,才有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注意,加深印象。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師的語言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腦力勞動的效率。”他記敘在烏克蘭一所學校里發(fā)生的一件趣事:有位年輕校長去聽一位有經驗的教師上幾何課,他的思想完全被教師的講解迷住了,以致教師向學生問道:“誰能回答這個問題?”時,這位校長舉起手說:“我!”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那種直接訴諸兒童理智和心靈的境界。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課上學生能否專心學習是關鍵,所以,教師要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講究教學藝術,利用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注意和興趣,不斷培養(yǎng)學生有意注意的學習品質,切實提高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當然培養(yǎng)兒童注意力的方法還有很多,其具體實施方法也不盡相同。我們可以根據(jù)孩子注意力的發(fā)展特點,采取適當?shù)姆椒ǎ杏媱?、有目的地進行訓練和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劉廣珠.小學生焦慮成因分析[J].陜西師大學報(哲社版),1995,24
[2]張麗賓.興趣在小學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2.7
[3]鐘啟泉.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fā)展.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