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庭白
摘要:從事過五年的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對一年級漢語拼音教材可謂了然于心。今年我們學校一年級三個班的語文教師都是第一次從事漢語拼音教學工作,聽他們的課,我不免有些著急。一年級的漢語拼音怎么教?教些什么?教到什么程度?筆者又重新深入地學習了新課標,從宏觀上把握,微觀上入手,整合了漢語拼音教學之路。
關(guān)鍵詞:漢語拼音;把握目標;明確內(nèi)容;優(yōu)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4)22-0098-01
1.把握漢語拼音教學的總目標——教到什么程度
為此,我又細細研讀了《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就漢語拼音教學方面與老版的《語文課程標準(試行)》進行了對照和比較,發(fā)現(xiàn)新課標中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變化:
1.1 《新課標》更加明確漢語拼音對"讀漢字"和"查字典"的作用,與識字寫字之間的關(guān)系僅僅如此,不在與閱讀、寫作進行聯(lián)系。
1.2 《新課標》只強調(diào)漢語拼音作為識字、學說普通話的"工具",而不在提"幫助閱讀"的功能。用漢語拼音幫助閱讀,學生必須能夠直呼音節(jié),而直呼音節(jié)對廣大學生來說,不僅費時而且難以做到。在漢語文的學習中,學生應(yīng)該學的是漢字,而不應(yīng)該把幫助識字的工具作為主要學習對象。
1.3 《新課標》立足于"用",把漢語拼音作為認讀漢字和學習普通話的工具。與1992年的教學大綱相比,課程標準的學習要求明顯降低,難度也減緩了。在第一學段"識字與寫字"的階段目標中,提出漢語拼音學習的具體要求:"學會漢語拼音。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diào)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能準確拼讀音節(jié),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jié)。認識大小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以此來看,學習目標定位在"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jié)而不是"默寫","熟記" 《漢語拼音字母表》而不是"背誦","準確"拼讀音節(jié)而不是"直呼音節(jié)。"
由此看出,《新課標》對漢語拼音定位只是起一個輔助的作用,突出其作為工具的使用價值。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漢語拼音教學就弱化,或者不重要了,而是讓我們弄清楚漢語拼音教學要達到的總體目標,回答了我們該"教到什么程度?"
2.明確的教學內(nèi)容與流程——教些什么
教學內(nèi)容主要由聲母、韻母、音節(jié)和《漢語拼音字母表》四個板塊的內(nèi)容組成。這四個板塊是相互融合貫通的,而不是割裂開來的。從蘇教版國標本語文第一冊教材具體的來看,分為15課,每課一般分兩個課時教完。第一課時重點是認讀聲母(或韻母);第二課時重點是拼讀音節(jié)。
第一課時的基本步驟: (1)利用"情境圖"引出字母;(2)認讀字母;(3)利用"表音表形圖"加強對字母的記憶;(4)利用"語境歌"鞏固字母的認讀成果;(5)通過描紅仿影學寫字母。
第二課時的基本步驟:
復習字母的認讀。
利用課文的插圖讓學生把握拼讀方法。
運用拼讀方法進行拼讀練習。
描、抄音節(jié)練習。
當然,教學策略的運用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教學策略的建構(gòu)和使用,往往要經(jīng)歷兩個過程,一是對教學方法的選擇和使用過程,一是對教學活動的調(diào)控過程。而且這兩個過程又常常隨著情境的變化,處在不斷的運動與變化之中。 這就需要我們在平時的教學實踐活動中不斷積累經(jīng)驗,從而在課堂教學行為中更靈活、科學的實施教學策略, 完成教學內(nèi)容。
3.優(yōu)化教學策略——怎么教
根據(jù)《新課標》提出的教學目標,教師要靈活運用教學策略,從而使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達成。
3.1 學會漢語拼音。怎樣才叫"學會"漢語拼音呢呢?綜合《新課標》提出的目標,就是要能準確地拼讀音節(jié),幫助學生識字和說好普通話;弄清音節(jié)的組成關(guān)系,會拼寫音節(jié);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用好字典、詞典等工具書,能夠自主學習。達到這三個層次的要求,才能起到應(yīng)有輔助的作用,突出其作為工具的使用價值。
3.2 讀準聲母、韻母、聲調(diào)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要能夠"讀準",首先得認識聲母、韻母、聲調(diào)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
3.2.1 關(guān)于聲母。蘇教版國標本語文第一冊從第3課到第9課都是聲母部分的教學。教材從 情境圖——字母書寫筆順、占格——圖形中找字母——聲母與單韻母相拼——組成具體音節(jié)及相應(yīng)的圖片,這樣5個環(huán)節(jié)安排的。 對應(yīng)這些環(huán)節(jié),教學要完成字母的 發(fā)音——書寫——記憶——拼讀——音節(jié)。一年級的孩子還處于形象記憶占主導地位階段,所以圖片、兒歌和順口溜成了教學的最有效的策略。
(1)聲母的發(fā)音是從兒童生活的經(jīng)驗總結(jié)出來的,同時要交給孩子發(fā)音的方法。其中,重點要區(qū)分平、翹舌音和鼻音n與邊音l,主要從發(fā)音部位和方法上去理解。
(2)字母的書寫,一首兒歌形象的總結(jié)了占格的要求:
拼音格,四條線,拼音字母住里面。住上格的不頂線,住下格的不貼邊,中格寫滿記心間。
書寫指導時,讓學生看清筆順和占格,念念兒歌,逐漸就形成了習慣。
(3)對聲母字形的記憶可謂是一個難點,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插圖。兒童的感知具有模糊性,對音形相近的字母容易混淆。蘇教版一年級上冊的教科書上,編者選用的插圖上都能找到字母的形狀,目的是將抽象的字母形象化,教者何不充分利用這個有利因素呢?學習字母時,讓孩子從圖中描出字母來,再編順口溜。在孩子看到字母時,鼓勵他在腦海里還原成圖片上的樣子,這樣學生即記住了圖片,又記住了字母,如:
b-d 帆板沖浪b b b,鬧鐘筆筒d d d;p-q 小猴推車p p p,氣筒打氣q q q;n-m 一個門洞n n n,三頂蘑菇m m m。
這種從圖片中找字母--將字母還原成圖片,其間借助順口溜的形式,將抽象的字母符號變?yōu)樾蜗蟮膱D片,符合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便于記憶和書寫。
我不贊成給字母便很多版本的順口溜,比如像個6子bbb,反寫6子ddd,馬桶聲響ddd,反而混淆了孩子的記憶。
3.2.2 關(guān)于韻母。首先教者得搞清24個韻母的分類:
單韻母 a o e i u ü復韻母 ai ei ui ao ou iu ie üe特殊韻母 er 前鼻韻母 an en in un ün后鼻韻母 ang eng ing ong
單韻母孩子都能搞清楚,他們是按照口型由大到小的順序排放的。
八個復韻母,學生存在困難較多,容易理解成除了單韻母,其他的都是復韻母,其實好多老師也是這么理解的,而還有的是將特殊韻母er理解為復韻母(也難怪,教參中沒有明確的說明),其實借助一首兒歌就能夠理解了:
復韻母,真有趣,兩個單韻母在一起,前音短來后音長,兩音相連猛一碰。
即解釋了復韻母的組成,又交代了發(fā)音方法。教學中尤其要強調(diào)發(fā)音時口型的變化。在區(qū)分ui-iu、ei-ie、ie-üe等形近字母時,通過擺出第一個字母的口型來是有效區(qū)分的主要方式。
特殊韻母er只有一個,應(yīng)該好記,可是孩子容易寫成re,只要借助r在最前面是做聲母用的,放在e的后面就不再是聲母,而是組成了特殊韻母(其實er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單元音韻母,它用兩個字母表示:e表發(fā)音時舌頭的位置,r表卷舌的動作。在發(fā)e音的同時,迅速把舌頭卷起來,即可得出er(兒)的讀音。由于這一原因,自1963年以后的小語拼音教材都把er排于復韻母部分,以顯示它與其他六個單元音韻母的區(qū)別,突出其卷舌的特點,編者這一意圖是非常明顯的。但一些教師卻不明其所以的把er完全當作復韻母教給學生)。
前鼻韻母后面都帶有鼻音n,聲音從鼻子里出來,發(fā)音時嘴巴咧開來些。
后鼻韻母是后面帶ng作小尾巴的。前后鼻音對比著發(fā),學生更能感覺出二者區(qū)別來。
3.2.3 關(guān)于聲調(diào)。教材第1課,教學a o e時,書上第7頁有一副連環(huán)圖,小兔子騎著摩托車在四聲上。一首兒歌:
生高高平又平,二聲就像上山坡,三聲下坡又上坡,四聲就是下山坡。
剛學韻母時,帶著孩子動手邊劃聲調(diào)邊,能夠形象感知音的變化。在給韻母標調(diào)的時候,還有一首兒歌:有a別放過,沒a找o e,i u并列表標在后。
3.3 能準確拼讀音節(jié),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jié)。"拼讀"音節(jié)必須得明確音節(jié)的組成,把音節(jié)比成家庭,幫助學生理順關(guān)系音節(jié)組成。對于六七歲的孩子來說,什么聲母、韻母、音節(jié),概念根本搞不清。雖然有的孩子在幼兒園時就學過了一些字母,也能認讀,但對聲母和韻母組成了音節(jié)的關(guān)系始終難以理解,一旦練習中讓他們找出聲母、韻母或整體認讀音節(jié)時,總是會張冠李戴。教學中,我將音節(jié)比作一個家庭,家里有爸爸(聲母)和媽媽(韻母),還有小孩(聲調(diào))呢。這樣爸爸(聲母)、媽媽(韻母)和孩子(孩子)就組成了一個完整的家庭(音節(jié))。爸爸(聲母)是家庭中力氣最大的,保護媽媽和孩子的人,所以總是站在最前面,而媽媽跟在后面,孩子是由媽媽肚子里生出來的,于是就標在媽媽(韻母)的頭上。
通過這個形象的比喻,孩子都明白:家庭是由爸爸、媽媽和孩子組成的;音節(jié)是由聲母、韻母和聲調(diào)組成的。這一比喻還讓孩子弄清了各自的順序,聲母在最前面,聲調(diào)必須標在韻母的頭上。
音節(jié)關(guān)系理順了,才能正確拼讀和書寫音節(jié)。當然,當《三表》即《聲母表》、《韻母表》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表》全部學完了,學生不只要會認讀音節(jié),還要能夠拼寫音節(jié)。比如,在寫話時,一些沒有學過的字就要用音節(jié)來代替。這個要求高于課標的總目標,但學完了《三表》,對小部分學生來說還能夠做到的,隨著識字拼讀音節(jié)越來越多,到二年級時大部分學生能夠做到。雖然高于課標的要求,但對孩子來說實用,以后查字典和打電腦都要能拼寫出音節(jié),突顯了它作為工具的實用價值。
3.4 認識大小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稘h語拼音字母表》主要價值在于查字典,而且是用音序查字法去查,二年級才開始學習。我們的學生從一年級就開學學習英語,記憶起來容易跟26個英文字母混淆。它們的順序都是一樣的,只是在讀音上不同,教學時,通過學唱《漢語拼音字母表》歌,讓學生唱出來,遠比他們讀出來要容易矯正得多。至于學生寫出來的大小寫字母,念作什么只有他們心里知道。但是熟讀和背誦還是必要的,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電腦打字中反復使用,學生自然就能區(qū)分出來。
總之,一年級語文教師要細讀課標,把握漢語拼音教學的總目標,明確教些什么,教到什么程度,采取什么教學策略才能最有效的達成目標。在教學中要多反思,不斷優(yōu)化教學策略,從而使孩子們學習漢語拼音變得輕松而富有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