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可
摘 ? ?要: 初中美術教學更具有“趣味性”,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增強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及創(chuàng)造能力,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方法,增強美術課堂的“趣味性”。
關鍵詞: 初中美術 ? ?趣味性教學 ? ?學習興趣 ? ?游戲
為了讓初一新生更好地適應初中美術的學習,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審美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這就需要讓美術課堂充滿“趣味”,讓學生在這種和諧的氛圍中學習美術知識,進而陶冶情操,提高創(chuàng)造力。
一、“趣味性”的課堂教學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美術教育不但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還對學生觀察力、想象力及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要提高學生的這些能力,首先在教學中就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美術知識的興趣,這樣才能讓美術課堂教學更具“趣味性”,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真正感受到藝術審美帶來的愉悅。
1.課堂教學知識的訓練要有素,讓學生逐漸地接受要學習的知識。美術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首先就要研究學生接受知識的心理,采取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比如在“線造型”教學中,教師講解時要根據(jù)學生的心理,從簡單的筆畫或者造型畫起,讓學生比較容易接受,然后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逐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這樣的練習教學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心,學習興趣自然就會高漲,課堂氛圍活躍,教學質量就能提高。
2.趣味性教學導入法。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氣氛,讓要講授的知識有一個良好的開端。美術教師要根據(jù)教材內容,巧妙地設計一些具有濃厚趣味的可操作的活動,比如設計設計講故事、表演展示等最佳的學習情景,進行新課的導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進而把這種興趣轉到新知識的學習上。
二、游戲的引進,讓學生在“寓教于樂”中學習美術知識
游戲教學法在初中美術教學中越來越受到重視,它以“新、奇、特”的教學特點,吸引了更多的教師嘗試。在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結合教材組織一些游戲活動,讓學生在游戲中掌握知識、學會思考,在“玩”中“學”,做到“寓教于樂”,提高美術素養(yǎng)。
1.“寓教于樂”,讓學生掌握相關的美術知識。例如在欣賞現(xiàn)代作品《鋼水汗水》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表演,讓學生扮演現(xiàn)代工人勞動。通過游戲教學的有效開展,讓學生在大汗淋漓的情況下感受工人勞作的辛苦,營造活躍、生動的教學氣氛,減輕學生的疲憊感,同時能給學生一種真正的藝術審美感受。讓他們表達對鋼鐵工人的一種敬仰敬佩之情,這是進行游戲教學的目的,讓學生在歡快的學習中感受作品要表達的情感,這樣的學習狀態(tài)會事半功倍。
2.音樂游戲法。音樂游戲教學法是符合新課程要求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前,可以播放一段音樂或歌或曲讓學生欣賞,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把相關的情緒、感覺和想象的東西用畫筆畫出來,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合理的想象力,這樣的教學可以很好地融入美術課堂教育教學中。
三、多媒體課件的合理使用,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課堂“活”起來
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是傳統(tǒng)教學模式無法比擬的,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合理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將抽象、復雜、枯燥的美術知識化解為具體、簡單、有趣的學習內容,活躍美術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在這種愉快的課堂環(huán)境下學習,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同時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進一步提高美術課堂教學效率。
1.多媒體課件的使用,既可以增強作品的欣賞效果,又可以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欣賞課是美術教學的組成部分,讓學生在學習中懂得享受美術作品的美,提高欣賞的能力及美術鑒賞能力。多媒體技術集聲像圖文于一體,可以將美術學習過程動態(tài)地展示出來,讓美術課堂教學充滿活力。例如在教學“中國古代美術作品欣賞”一節(jié)的時候,由于內容離學生生活的年代比較久遠,教師可根據(jù)教材需要,整合教學資源,通過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對作品進行介紹與欣賞。如《清明上河圖》的全景通過多媒體展示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有效地激發(fā)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欲望,還讓學生初步了解宋代繪畫藝術的空前盛況及作品的偉大成就。緊接著進行知識的遷移,把學生的這種求知欲望轉移到愛國主義,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及對中國傳統(tǒng)繪畫藝術的鑒賞能力。
2.對美術作品進行演示,能夠充分展示作品的思想內容。運用多媒體進行演示教學,有助于教師創(chuàng)設更真實、生動的問題情境,提高教師呈現(xiàn)教學內容的質量,增強藝術學科的感染力。例如在欣賞《糧食》作品時,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向學生展示這樣一個畫面:“在金秋季節(jié)的陽光下,集體農莊的女莊員們在堆積如山的金黃色稻谷場上,緊張而有秩序地勞動著……”通過這樣的作品演示,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在這種氛圍的感染下,有效地與作者進行心靈溝通。緊接著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欣賞當時的作畫背景,掌握本作品在構圖上的宏偉,主題鮮明,形象生動,內容形式都得到統(tǒng)一。
此外,在教學完成后,教師還要及時地進行課后拓展,可以讓學生在課后搜集一些圖片,作為下節(jié)課開課前要教學的任務。比如展示一些自己收集的圖片進行欣賞、評述、討論、交流等,及時地寫出自己的心得和體會,鞏固所學內容。
綜上所述,教學藝術是在教學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具有創(chuàng)造性和審美性的教學實踐活動。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地挖掘其“趣味性”,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從而在學習美術中發(fā)現(xiàn)生活美,得到美的熏陶,真正認識到學習美術是一種快樂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