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元靜
摘 要: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是整個語文學習過程的一個重要銜接點,是全面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質(zhì)的重要階段。而且,由于漢語言的特殊性,對學生語文應用能力的要求則是順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同時也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保障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綜合需要。
關鍵詞:初中語文;應用能力;語文教學
目前的初中語文教學,往往還局限于對書本內(nèi)容的學習,對
學生應用語文知識的能力不甚重視,這也就導致學生對語文的應用能力較為薄弱。因此,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改變當前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本文中筆者就結(jié)合教學實踐,總結(jié)了一些關于提高學生語文應用能力的教學方法。
一、注重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學習熱情
課堂教學對學生的語文聽、說、讀、寫能力素養(yǎng)提高是很重要的,但對于一個學生整體的語言運用和實踐卻顯得十分有限。那么,要想讓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在課堂上能夠得到有效提升,首先就需要激發(fā)起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逐漸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通過激發(fā)學習興趣,可以幫助學生增強對語文的親和感,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去挖掘語文素材,并且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使其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能夠有所應用。
例如,在學習初中階段第一篇文言文《童趣》的時候,如果教師能夠為學生合理地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通過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走進文章,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學會理解文言文語句,并且激發(fā)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這樣,就對今后文言文的學習都有良好的影響。與此同時,學生對文言文產(chǎn)生了興趣,就會在分析文言文語句和使用方法的時候間接地提高學生的現(xiàn)代漢語水平,對學生的語言表達和口語交際能力都有所幫助。因此,在教學這篇文章的時候,為了避免學生初次接觸文言文會感覺難以理解,筆者為學生創(chuàng)設這樣的教學導入:“同學們,你們有沒有仔細地觀察過樹根?樹根有很多種形狀,有的人就是根據(jù)樹根的不同形狀,添加了自己的想象,從而把它們做成根雕?!苯又鵀閷W生展示根雕藝術品的圖片,讓學生來描述。當學生的想象力被調(diào)動起來,紛紛表達自己的想法時,筆者引出今天的學習內(nèi)容,一篇關于兒童天真想象力的文言文——《童趣》。就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已經(jīng)成功地被吸引到教學中來了。
二、加強誦讀教學,提升學生的感受力
語文學科事實上是一門語言,所以對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十分關鍵。而語感培養(yǎng)需要大量的“誦讀”,因此,常規(guī)的語文教學也一直把誦讀當作是一種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教學方法,把誦讀教學作為學生形成語感的基本方式。通過誦讀,可以讓文章中的語言變得生動活潑,為文字語句賦予生機,而反復的誦讀,可以讓學生和文字不斷地產(chǎn)生接觸互動,在加深學生理解力的同時感受到文章中包含的深厚感情。學生對文章的融入越深,與文章產(chǎn)生的共鳴也就越多。此外,誦讀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腦、眼、耳、口等多個器官,促使這些器官綜合協(xié)調(diào)活動,從而產(chǎn)生視覺、聽覺和思維等多方面的刺激。這些方面的鍛煉,對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都有促進作用。
關于誦讀的方法,文言文要注意語音語調(diào)、誦讀節(jié)奏的把握,注重對語言和文言韻律的感受;對于詩歌和散文教學,教師可以領導學生反復誦讀,讓學生融情于景,增強對詩歌的鑒賞力;對于篇幅長的課文,教師可以選出重點段落進行誦讀;而對于故事性較強的文章,教師應該注意引導學生關注人物對話,從而體驗角色間的轉(zhuǎn)換,感受人物刻畫的精妙。例如,教學《故鄉(xiāng)》一文時,由于文章篇幅很長,因此,教師可以選出最后的三個自然段落讓學生反復誦讀。我們都知道,魯迅先生的文章都內(nèi)涵豐富,思想深刻,通過讓學生反復誦讀,可以更好地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主題。
三、重視活動開展,拓寬思維深度
要想真正讓學生對語文的應用能力有本質(zhì)的提高,最直接的做法就是為學生提供應用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拓寬自己的思維寬度而獲得更多的感悟。精彩的課堂活動,可以讓所有學生都能夠得到鍛煉,而對生活情景的引入,則可以讓學生親身實踐與人的溝通和交流。例如,在教學安徒生的童話《丑小鴨》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場丑小鴨的話劇,讓學生自己扮演話劇中的不同角色,可以在故事情節(jié)不變的基礎上,自己設計改編、增加臺詞和對話情景。這樣,通過改編文章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在表演過程中又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和情感抒發(fā)能力。同時在表演的過程中,學生還會提高應變能力和增進學生之間的感情。課堂活動的內(nèi)容可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不同而有所改變,教學方式可以是改編話劇,也可以是游戲辯論等。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多進行課外實踐。事實上,校園只是一個小的活動圈子,而社會才是一個更大的社交活動圈
子。在學校里,學生的交流對象只有教師和學生,因此,學生交流的范圍有所限制。而在社會背景下,學生就可以遇到更多的人和事,學習到更多的交流技巧,交流的范圍也更加廣泛。由此可見,社會實踐活動是對課堂教學很好的補充。如,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學生去參觀博物館、科技館等地方,提高學生語文素質(zhì)的同時還可以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
語文的應用能力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對學生未來的生活工作也意義深遠。但是,語文應用能力的內(nèi)涵甚遠,培養(yǎng)方式也很多樣,需要廣大教師共同努力,在不斷的實踐中深入了解學生特點,挖掘教材內(nèi)容,并且在教學中不斷總結(jié)探討。只有這樣,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升,語文教學效果也會有很大的改變。
參考文獻:
[1]索瑞玲.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語文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實踐研究.山西師范大學,2014.
[2]劉淑欣.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學周刊,2013(06).
?誗編輯 馬燕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