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娟
摘 要:義務教育階段英語教學的基本目的就是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譯的訓練,其中寫作能力的提高建立在聽、說、讀的基礎上,反過來寫作訓練也促進了聽、說、讀能力的提高,寫作能力的提高同時還促進了英語翻譯能力的提高,三者相輔相成。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成為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課題。通過對農村初中生英語寫作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進行分析,作者結合多年的從教經驗,從以下五個方面談談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培養(yǎng)和提高初中生英語寫作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關鍵詞:英語寫作能力 農村中學 培養(yǎng) 提高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譯的技能,形成一定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農村中學教師在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中往往側重于學生聽、說、讀、譯的能力的訓練,而忽略了學生對英文寫作能力的訓練。寫作是聽、說、讀、寫、譯的結晶,是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表現(xiàn),然而農村學生英語水平較低,學生對寫作沒有信心,寫作水平低下。為什么我們的學生只有極少數(shù)能寫出比較規(guī)范的英文作文?這是長期困擾著農村英語教師的問題。英語寫作一直是英語教師日常教學的一個難點,也是中考的一個重點,如今它成了日常教學中英語教師不可忽視的、必須探究的一個課題。在本文中作者結合教學實際,談談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培養(yǎng)和提高初中生英語寫作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一、農村初中英語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農村中學的學生英語基礎薄弱,沒有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書寫英語作文時,時常有恐懼心理,往往手忙腳亂。寫出來的英語作文不是漏洞百出,就是單調乏味或句式結構不對,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1.詞匯量積累不夠,錯別詞、詞組應用不當較多。
2.英語中動詞的時態(tài)、句子語態(tài)、句式結構等掌握不到位。在寫作時經?;煜齽釉~在各種時態(tài)的變化,不能正確使用句子語態(tài)和句式結構。
3.由于英語、漢語的文化背景和語言習慣有一定的差異,即使掌握了一定的英語單詞和詞組,學生也不曉得怎樣寫出一個地道規(guī)范的英文句子。因為農村學生習慣了漢語的思維方式,當寫一個英文句子時,頭腦中往往會呈現(xiàn)出一個中文的句式,然后再加上英語的單詞,結果寫出的是不規(guī)范的句子,在寫作中中國式英語現(xiàn)象嚴重。
4.英語應用文書寫不得體,如留言、請假條、書信、Found and Lost等,文體混淆,格式理解不到位。
上述寫作能力滯后的原因:
1.標準化考題阻礙了學生寫作能力的發(fā)展
標準化試題使學生形成了一種觀念:學英語看懂就行。他們不愿意主動練筆,這樣既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也不利于測試書面的表達能力。
2.教師的教學策略導致學生寫作能力低下
農村英語教師對英語寫作不夠重視,在日常英語教學中,大多數(shù)課時用于講授語法、語言點等內容,每個Topic中Section D的寫作練習只是一筆帶過,只作為課后作業(yè),而課后能獨立認真完成的學生寥寥無幾;對學生寫作能力的訓練方式過于單一;批改學生作文只注重語言的準確性而忽視對寫作技能的指導。時間長了,學生失去了寫作熱情,教師也往往由于學生進步緩慢而感到失望,從而使英語寫作教學陷入困境。
二、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策略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一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訓練過程,違背規(guī)律必然會影響教師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在傳統(tǒng)的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主要沿襲“呈現(xiàn)題目,提出要求,完成作文,上交批改”這一模式。時間一長這樣的訓練模式會使大部分學生厭倦寫作,對寫作逐漸失去興趣,進而產生恐懼心理,阻礙了他們寫作能力的提高。為此,英語教師平時對學生的寫作訓練要給予高度重視,幫助學生形成有效的寫作策略,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和提高。教學中,作者把學生的寫作訓練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注重單詞、詞組的積累,為寫作做好鋪墊
單詞、詞組是英語學習中的最小單位。它們好比化學反應中的原子和分子,分量雖小,卻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沒有它們,就沒有句子,更不用說一篇文章了。比如,要寫一個句子,10個詞中有7個詞拼寫不出或拼寫錯誤,又怎能表達自己的思想呢?可見,衡量一個學生英語水平的高低,關鍵還得看他掌握詞匯量的多少。因此在平時的英語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對單詞、詞組的積累,幫助學生科學地記憶單詞,例如,根據(jù)音標、詞形、構詞法、轉移法來記憶,如ar-arm-farm-farmer-a farmer-be a farmer-He is a farmer.讓學生過好拼讀這一關;同時通過單詞接龍賽、小測驗以及小組自測等方式來強化學生對單詞、詞組的記憶,如like-English-hospital-light-toy;根據(jù)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不斷地反復訓練,力求通過單詞、詞組量的積累,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2.總結歸納常見句式,培養(yǎng)英語思維方式
在積累了大量單詞和詞組后,要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英文句子的訓練。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會發(fā)現(xiàn),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會寫句子,即使是一些單詞、詞組掌握較好的學生,他們寫出的句子也往往讓教師啼笑皆非。有的同學甚至很疑惑:“我的句子很通順,沒有錯呀,為什么分數(shù)這么低?”問題的關鍵就在于學生用了中文的思維方式,寫出來的是中式句子,不符合英語的表達方式。
例如,在一次關于“互幫互助“的作文中,有將近2/3的學生寫了這樣一個句子:“Thank you help me.”這是一個完全根據(jù)中式思維寫出的句子,學生們沒有想到在英語中“謝謝某人做某事”的句式是“Thank you for doing sth”,所以這個句子正確的寫法是“Thank you for helping me”。
語言大師呂叔湘先生曾經說過:我相信,對于中國學生最有用的幫助是讓他們認識到英語和漢語的差別。英語就是英語,漢語就是漢語。針對這種情況,在教學中,教師應特別注意對簡單句五種基本句型、一些常見的固定句式及經典句型的歸納和總結,反復操練這些句子,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語感,從而幫助學生逐步擺脫中式英語思維。因此,在日常教學中作者經常結合教材相關內容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中英文化差異,培養(yǎng)他們地道的英語思維方式。同時,提供一些通俗易懂的英文原著素材,鼓勵學生多看、多模仿。此外,備課時要做到有意識地收集學生易錯的表達方式,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進行強化訓練。
3.加強范文訓練,開拓英語寫作思路
鼓勵學生模仿范文進行寫作,是英語寫作教學中一種十分有效的方式。模仿范文不僅可以借鑒他人的好句子,培養(yǎng)英語寫作思路,還能提高上下文銜接的能力。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學習的興趣來自于在學習中能夠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體驗創(chuàng)造的歡樂。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經常和學生一起寫作文,然后互相交換批改,互相指出不足,當學生發(fā)現(xiàn)有的句子他們表述得比老師還貼切時,自豪感油然而生,進而激發(fā)他們再創(chuàng)造的欲望。
作者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寫一篇名為Changes in Our School的文章,作者是以“We should study hard to make our school more beautiful”為結尾的,而相當一部分學生寫的是:“All of us should study hard to make our school more beautiful. ”當時,作者肯定了學生的表達,告訴他們all of us用得比we好,因為它強調了每一個學生都應該為我們的母校做貢獻。聽后,學生個個臉上都洋溢著自信的笑容,作者知道他們已體驗到創(chuàng)造的歡樂。此外,作者還經常把學生的好文章作為全班的范文,讓大家模仿,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開拓學生的寫作思路,避免出現(xiàn)一些常見的語法錯誤。當然,光靠這些是不夠的,還應給學生呈現(xiàn)一些地道的英語作文,讓學生“入鄉(xiāng)隨俗”,掌握英語的表達習慣。
4.傳授寫作技巧,增強學生寫作信心
中考中英語寫作分數(shù)比重較大,它的分值甚至超過單項選擇。寫作能力是評判一個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重要指標,教師只有讓學生充分意識到寫作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作者還注意在每次的作文評講中傳授給學生寫作的技巧,例如,告訴學生在寫作中應盡量寫簡單句,必要時可加上一些連接詞,如and, but, while,besides, whats more等。同時,要求他們認真審題,弄清題意,對于一時不會表述的句子,可嘗試用不同的表達方法。
如在八年級上學期的期中考試作文中,要求學生描述一次運動會。其中一句話是Maria不如Kangkang跑得快,原本學生應寫成“Maria does not run so fast as Kangkang”, 許多學生當時想不起not so…as…這個詞組, 就無法把這個點寫出來,最終導致失分。實際上題目并沒有要求學生一定要用not so…as…這個詞組,用另外一種表達法“Kangkang runs faster than Maria”一樣可以準確表意。這歸因于學生沒有熟練地掌握寫作技巧,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多講解一些寫作的技巧,讓學生意識到寫作并不難,每個人都可以寫好,從而增強他們寫作的信心。
5.改變作文批改方式,為寫作增添樂趣
由于教師平時教學任務繁重,對作文的傳統(tǒng)評定通常只有分數(shù),雖然也會加入一些例如“Excellent”“Good composition”“Not bad”的評語,但大都千篇一律,在學生欣喜之余,無法明白他們的文章好在哪里,因此對于寫作能力的提高并沒有起到多大的促進作用。新課程的評價觀要求教師在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時應注重過程評價,教師應把評價定位在激勵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上,從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角度評價學生。
在英語寫作教學中,應采取教師評價與學生互評相結合的方式。一篇好的文章是改好的,不是寫好的。教師可對不同的學生采取全批全改、抽樣批改、面批面改等不同的方式。同時,教師也可以讓學生當老師,互相批改,培養(yǎng)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從不同角度設置不同獎項展示學生成果。例如,在平時的英語閱讀中看到佳句可以把它收集起來,在每周黑板報上展示,每日課堂上的英語課文復述和每次考試寫作評比的進步獎,等等。通過作文評價搭建一個師生互動的平臺,最大限度地激勵學生,為寫作增添樂趣,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農村英語教師,應該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適應課程改革的要求,在加強對學生的聽、說、讀、譯等多種技能訓練的同時,不忘記注重學生的書面表達,讓每個學生都擁有一把屬于他自己的“馬良神筆”,寫出一篇篇漂亮的文章。這是推進農村初中英語教學改革,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培養(yǎng)出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高素質學生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