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艷
摘要:本文論述的重點是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人與動物”作文教學“三步走”教學策略的實施。全文通過本單元作文三個步驟訓練的真實案例,即“誘逼”學生讀課外書;“聊”出來的作文材料;出示書中“圖片報道”寫作材料,繼續(xù)“聊”。闡述了語文教學中,作文訓練要關注學生的課外閱讀,挖掘學生生活中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樂于表達真情實感,樂于寫作,使語文課更扎實有效。
關鍵詞:“人與動物” 作文教學 教學策略
“人與動物”作文教學是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作文訓練。歸納了一下本單元作文訓練有兩個要求:一是可以寫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故事;二是可以寫“圖片報道”的想象作文。以往的教學經(jīng)驗告訴我本單元作文挺難!經(jīng)過認真思索后,我把握好單元備課,設計了本單元作文教學“三步走”,效果挺好!現(xiàn)把做法總結如下。
一、“誘逼”學生讀課外書
進入七單元“人與動物”我立刻結合教材“課外書屋”的推薦以及我的閱讀經(jīng)驗,要求學生在一周內(nèi)至少要看1至2本課外推薦的關于動物的小說《狼王夢》《第七條獵狗》《云豹斑斑》《小愛爾沙》等學生喜愛的精彩書籍。剛布置時有一部分不愛看書的學生“怨聲連連”,但由于是作業(yè),學生“被逼無奈”只好被迫完成。兩天后,我便發(fā)現(xiàn)學生深深被這些書籍所吸引了,幾乎百分之八十的學生都讀了兩本書,個別的學生因買不到還在網(wǎng)上閱讀。閱讀極大的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也使我的語文課生動起來,不少的學生在本單元的閱讀教學中如《最后一頭戰(zhàn)象》《老人與海鷗》時感受豐富,列舉了較多的動物情感的例子來談自己獨特的理解,使本單元的語文教學更加深入有趣,也為后面的單元作文打下了扎實的鋪墊。
二、“聊”出來的作文材料
有了閱讀的鋪墊,學生感受“人與動物”之間故事的儲備豐富了,但那還只是停留在書本中的,還遠離學生的生活。當進入七單元作文教學時,我照例上了一節(jié)學生喜愛的“聊天課”,目的只有一個,為每一個學生尋找寫作材料。
聊天之初,我開始講自己真實感受的《狗不吃狗肉》故事“引路”。我講得很細致,也很真誠,并且講述時關注了自己的語言表達。也許是我的故事吸引了大家或說是啟發(fā)了大家,接下來班上一些養(yǎng)過小動物的學生紛紛的講起自己養(yǎng)小動物的經(jīng)歷和情感的故事。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學生從別人的故事中受到啟發(fā),也努力地搜尋記憶中的與動物的故事。連班上調皮蛋盧國興也走上了講臺,一本正經(jīng)地講起了“小灰,我想你”聽到這個題目時,我愣了一下,緊接著他講述了自己與一只叫小灰的鴨子的故事:星期天小灰啄我起床;小灰想吃農(nóng)家用于燒烤的小魚的情景;小灰掉進廁所結果沒救起來……當他講到小灰掉進廁所媽媽和姐姐怎么也撈不上來時,聲音哽咽了,眼圈紅紅的,眼淚都快流下來了,結尾是他這樣說:“老師,我真的好想好想我的小灰!”他的話音剛落,班上就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接著學生猶婷逸又講了“黃狗道歉”的故事,就這樣一個個生動有趣的真實的人與動物的故事深深的吸引了大家,也深深的震撼了我的心靈!半節(jié)課后,大約班上半數(shù)的同學找到了寫作素材,但我心里十分明白,還有一部分學生他們沒養(yǎng)過小動物,缺少這方面的感受,作文,他們該寫什么呢?
三、出示書中“圖片報道”寫作材料,繼續(xù)“聊”
我先模仿記者敘述了《參考消息》2001年10月9日的內(nèi)容,并出示了圖片。再讓學生提出疑問后,我引導學生結合圖片補充內(nèi)容展開合理想象:幾只小鴨子在鴨媽媽的帶領下怎樣跌入下水道的?鴨媽媽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怎么向巡警求救的?怎么帶領巡警趕到出事地點的?救出小鴨子后鴨媽媽怎樣做的?等等問題。并把學生分成四人小組交流解決以上問題,這樣既能讓學生各抒己見想出多種鴨媽媽救孩子的辦法又能“聊出”鴨媽媽不同的神態(tài)、叫聲、動作。
接著,我讓學生思考這張圖片要表達的是什么?讓學生根據(jù)中心確定詳寫的情節(jié)并討論如何表達真情實感,就這樣充分的聊透之后,最后學生才動筆。
通過以上三個步驟的作文教學,學生落實在寫上自然容易了。在第二節(jié)作文指導課上我僅用了十分鐘左右讓學生翻開本單元課文讀關鍵的描寫表達動物的神態(tài)、動作的語句,感受作者表達動物情感的句子,提醒大家作文要關注這些細致的描寫,關注用詞的準確,關注語言的精煉。然后學生進行作文。說實話,效果挺好!如:彭陽的《小云,我想你》;王澤國的《智救小鴨》;史文杰的《我的護花使者》;徐藝好的《貓愛·母愛》;趙曉蘭的《我與老沙》;孟倩妹的《金色的身影》代長哲的《母愛·鴨愛》等等作文寫得真不錯!批改時,我把作文分成了兩類:一類是語言表達經(jīng)典型;另一類是長篇感人型,讓人讀后鼻子酸酸的。
本次作文訓練也讓我深深的體會到:學生作文的訓練是來自生活中真實的感受,而豐富的體驗和感受還來自于課外閱讀。我們的語文教學不僅要關注學生的課外閱讀,挖掘學生生活中的情感體驗與感受,還應讓學生充分交流與展示,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地做到樂于表達,樂于習作。這樣,我們的語文課才會更扎實、更有效。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