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分析了青春期的特征及影響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并提出一些對策以解決教育的盲目性,以有的放矢地實施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詞:青春期;心理健康;基礎教育;素質教育
青春期是一個人從兒童過渡到成人的中間時期,是生理和心理發(fā)生重大變化的時期。由于社會不良風氣和不良思想的傳播,使得青少年的成長受到嚴重影響。如何才能防止青少年的行為失誤呢?這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應該認真思考的實際問題。
一、青春期的特征
“青春期”一般指11~21歲這段時期,其具體特征是生理和心理的發(fā)育趨向成熟,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自我意識逐漸產(chǎn)生
青春期的自我意識開始獨立地把自我作為思考對象。這一時期的青少年不再把父母、教師的話視為絕對真理,而是遇事喜歡自己思考,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2.獨立性和成人感日益增強
由于自我意識的迅速發(fā)展,青少年的獨立性和成人感開始顯露出來。他們要擺脫對成人的依賴,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希望自己獨立自主地處理各種問題。這些心理要求一旦受到外界的阻礙,便會本能地產(chǎn)生一種抵觸情緒,并誘發(fā)逆反心理的產(chǎn)生。
3.“閉鎖心理”明顯出現(xiàn)
隨著與外界交往的日益增多和內心體驗的不斷敏銳,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秘密,輕易不肯向人吐露,這種“閉鎖”容易造成心理“疙瘩”,若這種“疙瘩”越積越多而又得不到及時化解,會使青少年背上心理包袱,妨礙他們的健康成長。
4.性意識開始萌發(fā)
隨著性機能的迅速發(fā)育和逐步成熟,青少年的性意識開始萌發(fā)。他們渴望了解性知識,渴望與異性交往,所以不少青少年在這個問題上出現(xiàn)各種過錯,甚至產(chǎn)生嚴重后果。
二、青春期不健康心理的表現(xiàn)
1.叛逆
對青少年來說,叛逆是一種極端的逆反心理。一些青少年存在著嚴重的叛逆心理,經(jīng)受不了批評、挫折和壓力。從本能的任性胡來、我行我素,到不辨是非、不識好歹、以暴力抗拒家人管教,到糊里糊涂地走向絕路,這就是叛逆性格的行為邏輯。
2.浮躁
轉型期的中國,青少年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浮躁心理。輕浮急躁,做事不踏實,沒有耐性,見異思遷,好大喜功,老有“天上掉餡餅”的幻想,沒有腳踏實地的艱苦奮斗精神,卻存在著僥幸成功的奢望……凡此種種,都是浮躁心態(tài)的表現(xiàn)。
3.自卑
目前,相當一部分青少年存在著嚴重的自卑心理。自卑和自大一樣,都是不健康的心理特征。缺乏自信心,遇事退縮,懷疑自己的能力,稍有不順就打退堂鼓,甚至無端萌發(fā)某種負罪感,這些都是自卑的表現(xiàn)。
三、解決青春期心理健康問題的建議
1.端正學生態(tài)度,讓他們坦然面對青春期
在我們認識青春期教育的重要意義后,應該著手對學生的青春期心理問題進行問卷調查,統(tǒng)計出學生中有青春期心理問題的人數(shù)及存在問題,然后專門召集學生干部討論,針對統(tǒng)計出的問題思考設計教育活動,坦然面對青春期。
2.抓住青春期教育的重點
面對大量青春期教育資料,我們可以選出一些重要話題。例如:(1)什么是青春期健康?讓學生懂得不光要身體健康,還要心理健康。(2)什么是性?如何正確對待性問題,告訴學生不要跟陌生人出去,不單獨在異性家過夜。(3)我從哪里來?如何做一個好子女?讓學生了解自己與家人的關系,在不可選擇的家庭中,如何做好一塊調色板,調出家庭生活的暖色調,讓家人生活得更開心。(4)正確對待異性,友誼情感必不可少。加入集體活動中來,可以減少你的心理不適。(5)少年立志,腳踏實地,走好成才之路等等。
3.采取多種形式,注重教育實效
(1)聽專家講青春期講座
專家講座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學生比較信奉??梢岳脤W生的心理,請專家講座進行教育,在講座中,讓學生認識青春期健康的內涵,學會坦然交往、了解和溝通,有責任感,告訴學生面對性挑逗現(xiàn)象的處理辦法,告訴女生月經(jīng)期如何保養(yǎng),如何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等等。
(2)看青春期教育片、出青春期小報
為了給學生直觀的教育,還可以組織學生觀看青春期教育片,組織學生就片中內容展開討論,可以讓學生把所看、所說、所思用圖文并茂的小報表現(xiàn)出來,讓學生受到一定的教育。
(3)青春期知識競賽
可以通過競賽,讓學生了解人的一生中有幾次明顯的成長,分別在什么時候;有助于長高的運動項目以及主要食品;當你接到色情笑話你該怎么處理等等。
(4)讀青春期名人名言、青春期故事
可以讓學生通過閱讀書籍、收集名人名言、講青春故事,還要在班會上深情地朗讀,激昂地背誦,讓他們記住“青春是美妙的,也是有限的”“白日莫閑過,青春不再來”……讓熱情奔放的詩句,絢爛多彩的畫面,飛揚出學生對青春的暢想。
參考文獻:
劉志群.高中生青春期戀愛調查報告[J].校園心理,2010(06).
作者簡介:趙苗苗,女,大學本科,就職學校:廣東省湛江市第二中學,研究方向: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