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志敏
摘 要:主要探討了在新課改形勢下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新課改形勢下學生學習方式應主要體現(xiàn)為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這種學習重在學生學習方法的掌握,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判斷、分析、歸納總結等思維方式的鍛煉,是一種受益終身的學習?!胺D課堂”正是在這一理念下誕生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學生在家完成知識的學習,而課堂變成了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識的運用等,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關鍵詞:翻轉課堂;地理教學;應用
在教育改革中,如何打破傳統(tǒng)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真正體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教育工作者不停地在探索,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就在這種形勢下應運而生?;ヂ?lián)網(wǎng)的普及和計算機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使“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變得可行和現(xiàn)實。學生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去使用豐富和優(yōu)質的各種教育資源,不再只是依賴授課老師去獲取知識。這種教學模式最先由美國人提出并付之于實踐,取得了良好效果?!胺D課堂”即將傳統(tǒng)的課堂上教師講為主,課后學生練習為主的教學模式進行“翻轉”,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放在了課堂以外的其他時間,課堂上則變成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答疑解惑,小組合作探究完成作業(yè)的場所。其好處是學生互動性大大增強,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得到充分體現(xiàn),學習的靈活性提高。我校是重慶市首先進行“翻轉課堂”教學的試點學校,通過不斷地探索和實踐,在教學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積累了經(jīng)驗。下面以“地球運動”教學為例,談談“翻轉課堂”的開展過程,以為同行們互相學習,共同探討,為搞好教育事業(yè)共同努力。
一、課前準備
地球運動是高中地理難度較大的內(nèi)容之一,內(nèi)容抽象,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有限,教學難點多,如恒星日與太陽日,晨昏線與日界線,角速度與線速度,晝半球與夜半球,冬至日與夏至日,地方時與區(qū)時,極晝與極夜,黃赤交角與正午太陽高度等。教師在進行視頻錄制前要做好充分準備,如,教學思路設計、動畫制作或收集。為了突破難點,我收集了地球自轉、地球公轉、二分二至演示、黃赤交角形成、地球光照、太陽直射點移動等動畫,并對視頻錄制時的解說詞進了精心準備,按教材順序由易到難地寫好了錄制思路。
二、視頻錄制
視頻錄制是“翻轉課堂”教學的核心環(huán)節(jié)之一,視頻質量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錄制視頻應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學生的年齡特征、學習習慣等。多使用問題式教學,對于啟發(fā)學生思考,增強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有非常好的幫助。學校為教師錄制視頻專門建立了工作室,錄制時教師的聲音應清晰,板書工整,語言精練,解說得體,這也給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一個視頻的制作往往不是一個人能完成的,為此,我們地理組的教師分工合作,每人負責一部分內(nèi)容,并對錄制結果多次修改,以達到最佳效果。視頻要短小精悍,每一個視頻針對一個特定內(nèi)容,如地球自轉、地球公轉、日界線、極晝極夜都分別錄制一段視頻。錄制完成后,上傳至學校云服務器。
三、學生下載、學習
學生利用手中的平板電腦,通過每間教室里安裝的無線路由器從學校服務器終端下載視頻,下載后自己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學習,可以在教室,可以在家里,可以在任何空余時間觀看教學視頻。學生在課外或家里看教師的視頻講解,是在一種輕松的氛圍中進行,而不必像在課堂上教師集體教學那樣緊繃神經(jīng),擔心遺漏什么,或因為分心而跟不上教學節(jié)奏。學生觀看視頻的節(jié)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簡單的可以快速通過,較難的就放慢速度,不懂的倒退反復觀看,也可停下來仔細思考或做筆記,甚至還可以通過聊天軟件向老師和同伴尋求幫助,互動性大大增強。對于地球運動的教學,這種方式可以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優(yōu)勢,突破本節(jié)中黃赤交角與太陽直射點移動的關系,晝夜長短變化與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guī)律等教學難點,利用視頻動畫等工具,直觀反映地球運動過程,化繁為簡,啟發(fā)學生思維,并能解決教學容量多與課時不足的矛盾。視頻觀看后可在平板電腦中長期保存,若有需要,學生又可以調出重新觀看。在進行視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將遇到的困難或不能完成的作業(yè)上傳至服務器,教師可以通過服務器平臺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為下面的課堂答疑解惑做好準備。
四、課堂答疑解惑
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往往是一節(jié)課都以講授為主,學生真正主動參與的很少,而在“翻轉課堂”教學中,教師已不再是站在講臺上的表演者,而是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學習的一位“教練”,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學生將自主學習視頻過程中遇到的難點,不能解決的問題,首先提交學習小組進行討論,通過集體的力量盡量解決,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最后才提交給教師,由教師在班上統(tǒng)一解決。在整個課堂中,學生都是積極主動地學習,并進行合作探究,互動性很強。在地球運動教學中,恒星日與太陽日,晨昏線與日界線,角速度與線速度,晝半球與夜半球等知識學生一般都能自行解決,但對黃赤交角的變化、時間計算等較難的知識點則需要教師進行適當點撥。
五、課后測試與評價
課后通過設定的試題進行自我檢測,以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并進行自我評價,了解自己的不足之處。小組的評價在班上的學習專欄中也以記分的形式予以體現(xiàn)。這樣,學生對在該節(jié)內(nèi)容中的學習狀況一目了然,并形成一種常態(tài)化的激勵機制。形成了評價機制,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比較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學習過程,找到適合自己發(fā)展的途徑,凸顯個性,展現(xiàn)自我,特別是感受自己的不斷成長與進步,從而樂于去總結,看看自己還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哪些方面進行改進,使自己的學習成績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