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文靜
摘 要:本文介紹了禮貌原則的基本內(nèi)容,并重點討論了禮貌原則在日常語言現(xiàn)象中的運用,禮貌作為日常交際中遵守的一種原則,是人們進行交流的前提。因此,人們要學會正確使用禮貌原則。
關(guān)鍵詞:禮貌原則;慷慨準則;謙遜準則
在言語交際中,交際者往往希望得到對方的尊重。為了尊重對方,說話人需適應(yīng)語境采取一些恰當?shù)慕浑H策略以示禮貌,求得最佳交際效果。禮貌是“一種為達到一定交際目的而采用的一種手段,一種約定俗成的行為規(guī)范”。日常交際中禮貌是維護社會秩序,促進人際關(guān)系的一個重要因素。在交往過程中,如果用詞不當、用語不佳都會引起雙方的誤解,導致交往的失敗。因此,禮貌原則的使用能使交際雙方在友好的氛圍中進行交流,從而順利實現(xiàn)交往目的。
禮貌本身是日常生活中具有道德或倫理意義的一項行為準則,包括人們?yōu)榫S護和諧的人際關(guān)系所做出的種種努力,但是語用中的禮貌原則卻有其獨特的理論內(nèi)涵。利奇提出的禮貌原則是語用學研究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這一原則的提出是為了拯救語用學中經(jīng)常提到的另一原則,即“合作原則”而提出來的(1983)。格賴斯提出的“合作原則”解釋了話語的字面意義和它的實際意義之間的關(guān)系,解釋了會話含義是怎樣產(chǎn)生和理解的,有人認為這個學說完成了從意義到含義之間的過渡,是語用學研究的一個重大突破,但它卻沒有解釋人們?yōu)槭裁匆`反會話準則,而以含蓄、間接的方式表達自己。在對合作原則之下的各準則普遍性提出質(zhì)疑的同時,利奇提出了“禮貌原則”,以此來解釋人們?yōu)槭裁匆`反會話準則而以含蓄、間接的方式表達自己。
利奇提出的“禮貌原則”包括六條準則:
(1)、得體準則(Tact Maxim):(在強制和承諾中)減少有損于他人的觀點
a)盡量少讓別人吃虧;b)盡量多使別人得益。
(2)、慷慨準則(Generosity Maxim):(在強制和承諾中)減少表達利己的觀點
a)盡量少使自己得益;b)盡量多讓自己吃虧。
(3)、贊譽準則(Approbation Maxim):(在表態(tài)和斷言中)減少表達對人的貶損
a)盡量少貶低別人;b)盡量多贊譽別人。
(4)、謙遜準則(Modesty Maxim):(在表態(tài)和斷言中)減少對自己的表揚
a)盡量少贊譽自己;b)盡量多貶低自己。
(5)、一致準則(Agreement Maxim):(在斷言中)減少自己與別人在觀點上的不一致
a)盡量減少雙方的分歧;b)盡量增加雙方的一致。
(6)、同情準則(Sympathy Maxim):(在斷言中)減少自己與他人在感情上的對立
a)盡量減少雙方的反感;b)盡量增加雙方的同情。
利奇指出:上述六條準則中,前四條準則是雙向性的:準則(1)和準則(2)分別關(guān)注未來行動對人對己的損—益;準則(3)和準則(4)分別關(guān)注說話人對人對己傳遞的某種或好或評價的程度。后兩條準則是單向性的:一致、同情。并明確指出:這六條準則及其相關(guān)次準則的重要性是不同的。還指出:禮貌關(guān)注的重點是他人而不是自己,消極的禮貌(避免不一致)比積極的禮貌(尋求一致)更為重要。
禮貌原則在語言現(xiàn)象中的體現(xiàn):
例1:
A:小明真是太頑皮了。B:孩子就是孩子。
這是兩位家長談?wù)摵⒆拥膼鹤鲃。盒∶鞔蚱屏肃従蛹业幕ㄆ?。B沒有直接肯定孩子的頑皮行為而是故意違反合作原則中“量”的準則,表達含義孩子總是頑皮的,不要責怪他們。B的話語體現(xiàn)了寧可自己受點損失,避免為了孩子的頑皮而與鄰居發(fā)生沖突。這一語言現(xiàn)象體現(xiàn)了得體準則。
例2:
一女士在商場買了件毛衣,回到家發(fā)現(xiàn)應(yīng)該有款與之配套的掛件,當時不知道,售貨員也沒提醒。返回商場擔心售貨員“不認賬”便解釋說“對不起,我忘記拿毛衣掛件了?!笔圬泦T微笑到“給您留著呢?!崩又羞@位女士從交際的對方利益出發(fā),通過言語表達使對方明白:責任在自己,與對方關(guān)系不大。盡量減少對自己的利益,從而促進交際的成功,達到自己的目的。這體現(xiàn)了慷慨準則。
例3:
日常交際中,恰當?shù)馁澝滥苁谷藗冊谝欢ǔ潭壬系玫叫睦頋M足,博得別人的好感和信任。背景:A剪了并不適合自己的新發(fā)型。
A:我的新發(fā)型看起來如何;B:挺不錯的,是今年流行的樣式。
這里B的回答違反了合作原則的“質(zhì)的準則”。但是卻最小限度地貶低了A,最大限度地贊譽了A,有利于形成友好的交流氣氛。這體現(xiàn)了禮貌原則中贊譽準則。
例4:
鳴鳳對覺慧說:“你不曉得我看見你我多高興?!悴粫缘梦叶嘧鹁茨?!……有時候你真像天上的月亮……我曉得我的手是挨不到的?!?/p>
覺慧:“不要這樣說,我不過是一個平常的人,跟你一樣的人?!?/p>
——巴金《家》
這段話中覺慧受到鳴鳳的贊美后,體現(xiàn)的是覺慧的自我謙虛。體現(xiàn)了謙遜準則。
例5:
A:We11 all miss Bill and Agatha,wont we?
(我們都很想念比爾和阿麗莎,不是嗎?)
B:Well,well all miss Bil1.(是的,我們都想念比爾。)
這里A想證實大家都想念比爾和阿麗莎,而B肯定了比爾,顯然體現(xiàn)了禮貌原則中的“一致準則”,盡量減少雙方的分歧而增加雙方的一致。
例6:
A:這本書真難讀;B:確實難讀,但景物描寫的還不錯。
在這個對話中B的回答盡量減少對方的反感,盡量增加對對方的同情,使A 不是很厭惡讀的這本書找到可以交流的共同點,從而愿意跟自己繼續(xù)交流下去。這體現(xiàn)了同情原則。
禮貌作為日常交際中遵守的一種原則,是人們進行交流的前提。因此,在使用禮貌原則時,需要根據(jù)一定的語境及不同的文化背景恰當選用,才能達到預期效果,實現(xiàn)交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索振羽:《語言學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2] 周筱娟:《現(xiàn)代漢語禮貌語言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版。
[3] 范盈盈:《淺析語用學中的禮貌原則》,《考試周刊》2010年第30期。